盐城市蚕桑技术推广网络现状及改进建议

2013-08-15 00:48
中国蚕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蚕业桑园盐城市

吴 华

(盐城市蚕桑站,江苏盐城 224002)

蚕桑产业曲折发展的历史证明,蚕业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具有完整的蚕桑技术推广网络。蚕桑技术推广网络是将高新和实用技术传播给广大蚕农的一个有效载体,是提高蚕桑生产水平的重要平台,是推进蚕业健康发展的特殊体系。但随着产业结构模式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蚕桑现已成为大农业中的弱势产业,其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已发生一定程度的肢解,发挥的功效愈来愈被削弱,出现了困扰蚕业健康发展的问题。本文试对盐城市蚕桑技术推广网络的现状作一些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供同仁商榷。

1 盐城市蚕业现状

蚕桑产业作为特色的经济林产业,近几年来在盐城市有一定规模的发展,现有桑园1.73万hm2,年发种量75万盒,年生产蚕茧3万t以上,是全国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生产的6A级生丝占江苏省全省的60%以上。现有8个蚕种场,年生产蚕种近80万张,基本实现了供种平衡。2011年全市蚕桑综合产值15.5亿元,蚕桑生产是部分区域的支柱产业和主体经济。全市平均每667 m2桑园综合效益5 000元左右,主产区每667 m2桑园综合效益6 000元以上,高产农户收入达8 000元以上。

2 盐城蚕桑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蚕桑产业后续技术力量脱节

盐城市是江苏省蚕桑的主产区,形成了重点县(市)、特色乡镇、专业村组的区域化、基地化生产的格局[1]。据盐城市林业局统计,全市接受过蚕桑专业教育的人员(包含从事蚕种生产)只有27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2人、占18.9%,具有中级职称的99人、占36%;全市蚕桑专业技术人员中40岁以上的占85%,而且近几年又将有一批老同志退休,却无“新生血液”的补充输入,更加剧了蚕桑技术力量的脱节。

2.2 蚕桑技术推广经费短缺

蚕桑科技成果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据统计分析,一项农业科技成果平均研制周期为3~5年,示范推广期为2~3年,稳定使用期为3~6年[2]。因此,蚕桑技术的推广需要持续的经费扶持,但是盐城市由于推广经费的严重不足,致使一些培训、讲座等公益性的服务无法开展。

2.3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

盐城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以上。据统计,2010年末,盐城市有农村劳动力294.86万人,25岁及以下的占23.5%,26~40岁的占33.9%,41岁以上的占42.6%,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182.07万人,中专和高中文化的99.03万人,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的13.76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1.7%、33.6%、4.7%,而且2010年盐城市劳务输出121.07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41.1%[3];其中从事蚕桑生产的农户达10万户,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动力近35万人(每户养蚕固定劳动力1人,外请临工2~3人),而且因劳动力的转移,从事蚕桑生产的农民普遍年龄偏大(50岁左右的占60%),受文化教育的程度偏低,接受高新蚕桑技术的能力差。

2.4 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盐城市由以前9个县(市、区)蚕桑产业均有一定发展规模的格局,转变为目前以东台、射阳、大丰、亭湖、建湖、盐都等地桑园相对集中,滨海、阜宁、响水的桑园则呈零星分布萎缩的态势,蚕桑产业的分布呈现新的格局,蚕桑生产区域发生了重组,全市蚕桑产业南部和中部区域的桑园面积占全市总桑园面积的89%[4]。但因部分区域桑园栽植面积比例少,所发挥的经济效能差,政府对蚕桑技术人员关心少,对蚕桑技术推广服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制约了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

2.5 蚕桑技术推广职能弱化

蚕桑生产是融种植业和养殖业于一体的独特产业,它所需要的技术含量高于其它农业生产。镇级蚕桑技术人员承担着蚕桑生产最前沿的基础性工作,所从事的蚕桑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直接面对着千家万户的蚕农。镇级蚕桑技术人员隶属农技服务中心(站),虽具有公益性服务的性质,归属事业单位,但其财政所拨付的工资较低,使得蚕桑技术人员的生活难以维计,必须兼顾开发创收,同时还经常被抽用、兼职到其它行业工作;因此,蚕桑技术推广职能被弱化。

3 改进蚕桑技术推广途径的建议

3.1 蚕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规范化

加强对蚕桑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蚕桑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培养建立高素质专业人才梯队,形成完备的科技创新队伍、技术推广队伍和管理队伍。稳定蚕桑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做到乡(镇)有蚕桑技术服务队、村有专职蚕桑辅导员、组有蚕桑科技示范户的服务网络;同时,开展科技入户,送技术到农户,示范指导到田头[5]。

3.2 蚕桑技术推广辐射方式要远程化

积极创新蚕桑技术推广方式,把“扩大服务内涵,延伸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作为发展现代蚕业的新型服务理念,加速远程化的蚕桑技术信息服务。利用现代化科技,改进服务手段,提升服务功能,发挥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提高蚕业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蚕桑技术图文、音像等尖端数字化资源信息共享,解决蚕桑生产中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

3.3 蚕桑产业后继人才培育要常态化

江苏省境内的高等院校对蚕桑专业的学生已经停招10多年。据了解,目前全国仅西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极少数院校招收蚕桑专业的学生,国内高等级培训蚕桑专业人员的机构较少,蚕桑产业后继人才严重缺乏。盐城市、县两级蚕桑技术人员的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已经形成了“断层”。为稳定蚕桑产业的发展,弘扬有着5 000年悠久历史的茧丝绸文化,必须切实改变蚕桑产业“继承人”短缺的现状,注重蚕桑产业新生技术力量的扶植与培养,实施培育蚕桑后继人才的常态化工程。

3.4 蚕桑技术推广扶持经费要持久化

蚕桑生产涵盖技术培训、蚕种催青、桑蚕病虫害的测报与监控防治、蚕种和蚕桑生产管理、桑蚕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等公益性工作。因此,蚕桑技术推广是一项基础性的且持续长久的工作,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蚕桑技术推广体系的资金扶持,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龙头企业投入为主体的长效持久的投入机制,促进蚕桑技术网络的建设与完善。

[1]张道文,王羽骋.江苏省蚕桑产业研究报告[J].江苏蚕业,2012,34(1):1 -3.

[2]刘永生.高校农科类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07,27(3):121 -124.

[3]佚名.新形势下盐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研究[EB/OL].盐城市统计信息公众网,2011 -11 -28.http://tjj.yancheng.gov.cn/.

[4]吴华,汤中文,张凤春,等.对稳定盐城重点蚕区的思考[J].江苏蚕业,2011,33(4):41 -44.

[5]吴华,张节伯,汤中文,等.盐城市蚕桑产业现状及“十二五”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12,33(1):42 -45.

猜你喜欢
蚕业桑园盐城市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盐城市开展重点钢铁企业全面体检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