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黄埔军校第一期生(续)

2013-08-15 00:49陈予欢
黄埔 2013年1期
关键词:诸暨黄埔军校黄埔

■ 陈予欢

抗战偏安,借重一期

据史载,1936年处于抗日战争临战状态的国民革命军,最高军事当局通过各种途径,扩编、整编和设置编制了十数个陆军步兵师,处于军事成长期和机遇期的第一期生,在此期间得以出任多个新编陆军师的主官。从批量不小的第一期生出任师长这一状况观察,对于处在掌权顶峰的“保定系”将领而言,第一期生将校引领的“黄埔系”此时已呈现上升与取代的强势趋向。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7年6月,蒋介石已将部分第一期生推上师长主官岗位,有胡宗南、李延年、李默庵、李文、郑洞国、梁华盛等34 人。在此前,第一期生已有胡宗南于1936年4月25日晋任第一军军长,创第一期生率先晋任上一级主官第一人纪录。随后,第一期生有13 人担任陆军步兵军军长职务,占当年国民革命军在编87 个陆军步兵军之15%。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革命军序列179 个陆军步兵师中,已有34 个师是由第一期生担任师长主官,占总数19%。

截至1938年12月底止,除抗日战争爆发第一年已获晋升的第一期生外,有21 名担任陆军步兵军军长职务,占该年度在编105 个陆军步兵军之20%。该年度第一期生已有55 人担任陆军步兵师师长,占在编226 个陆军步兵师的24.3%。到抗日战争中后期的1943年,已经有第一期生12 人任集团军总司令,占当年度在编40 个集团军之30%,还有20 名第一期生担任集团军副总司令职务。该年度第一期生有36 名担任陆军步兵军军长,占在编111 个陆军步兵军之32.4%,该年度另有在编5 个骑兵军,第一期生任职其中两个骑兵军军长,该年度另有第一期生30名担任陆军步兵军副军长职。

到1945年年度计有17 名第一期生担任集团军总司令职务,占该年度在编38 个集团军之44.7%,另有15 名第一期生担任集团军副总司令职。在蒋介石的直接作用下,以第一期生为首的“黄埔嫡系”将领,正在加速国民党军处于战争状态下的“中央化”进程。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一期生已有41 人任各总部、“绥靖”公署、“剿总”副职以上。到1948年间,国民党军设立了兵团一级军事战略编制,第一期生有郑洞国、杜聿明、李文、李铁军、李延年、陈明仁、黄维、宋希濂、孙元良、侯镜如、范汉杰、李良荣等12 人兼任兵团司令官,占该年度在编19 个兵团之63%。另有十数名第一期生曾任兵团副司令官。1948-1949年年度还设立了等同于兵团级的独立战略单位——“绥靖”区司令部,其中:李默庵、孙元良、张雪中、李良荣、李玉堂、霍揆彰、董钊、何文鼎等8 人任司令官,占当时20 个“绥靖”区司令官之40%。在1949年春设立的14 个兵团级战略单位——编练司令部,第一期生9 人担任主官,占64.3%。1949年春,蒋介石面对节节失利的军事颓势,力图在“黄埔系”军官掌握的部队中继续发挥作用,授意恢复黄埔同学会组织,成立了中央各军事学校(黄埔)同学会非常委员会,仍以袁守谦(为筹备会主任)、王叔铭、李良荣、陈大庆、贺衷寒、黄珍吾、邓文仪、顾希平、曾扩情、徐会之、谢远灏、官全斌等黄埔一期生组成。

1949年7月19日,蒋介石由何应钦及一期生梁华盛、容有略等陪同,往长洲岛黄埔军校校址,这是他最后一次晋谒黄埔军校。

1949年间,黄埔第一期生迁移台湾、港澳或海外的有130 多名,其中随军队到台湾的第一期生有近百人。赴台后曾担负军政要职的第一期生有:袁守谦、王叔铭、黄杰、陈大庆、萧赞育、刘咏尧等人,曾任中央评议委员等荣誉职务的有胡宗南、罗奇、桂永清、贺衷寒、冷欣、王廷柱、黄珍吾等数十人。

乡情缠绕,偏重一期

在中国过去封建社会和传统意识,个人出身与背景状况,一直是中国百姓乃至达官贵人讳莫如深的话题。入学之际由第一期生亲笔填写的《陆军军官学校第一至四队详细调查表》,首次以自填形式详实表述了本人及其家庭主要成员,实在是希罕而珍贵。人们可以透过该内容揭示的方方面面,从中窥视出属于那个时代的婚姻状况、家庭内幕和人际关系,致使某些学员入学或入党,与父辈的人际关系和影响,发生了封建社会延续至今仍存的诸如亲缘提携、朋党照应、师生举荐之类的情形,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规律性和倾向性的端倪。其中与蒋介石密切相关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地域乡情方面。在封闭而禁锢的封建社会形态中,倚仗本地宗族亲缘、朋党亲友、地域乡情滋生的地方势力,以及逐渐扩张和膨胀的宗族势力集团,影响和渗透着社会组织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军阀、集团、派系、会党甚至政党结成的年代,地域乡情更是无孔不入地深入侵蚀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蒋介石对第一期生的举荐、介绍和招生,同样贯穿着这张有形无形之网络,几乎可以肯定,所有经蒋推荐、介绍、投考和入学学员的缘由均与此有关。

二是部属延揽方面。有相当一部分第一期生,具有学前社会经历和任职,这种服务社会和任职经历,使得他们有机会与社会流行或时髦的事物发生联系,特别是他们曾经服役和任职的驻粤外省军队,由于蒋介石在广东所影响与任用之长官的引荐和提携,一部分第一期生是通过部属延揽途径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三是师生举荐方面,第一期生有相当部分人的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经历过各个阶段学历或专科教育的学员也不在少数,蒋介石通过黄埔一期生招生途径,无形中促使当时各地国民革命运动的开拓者、先驱者或引领人,成为推荐学生入党之强有力推手,这种师生关系或者文化教育层面的求学关系,也使得一批人进入黄埔军校一期的机遇相当高。因此,通过师生或求学关系入学者也不在少数。

与蒋介石最为直接亲缘关系的奉化籍第一期生有:毛宜(毛思诚之子,1924年8月1日在军校医院因病逝世)、王世和(别字忠淼,系蒋介石生母王采玉族侄)、庄又新、张纪云、陈志达(蒋介石前妻毛福美之外甥)、陈图南、周天健、竺东初、郑坡、俞济时(前建国粤军总司令部审计处代处长,孙中山指定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俞飞鹏侄,蒋经国表哥)、康季元(由蒋介石原配发妻毛福美的娘家兄长毛秉礼介绍入学,毛秉礼在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蒋孝先、蒋国涛(蒋介石前夫人毛福美养女桂幼玲丈夫)等13 人。

其外,与蒋介石有亲疏难理之浙江老乡关系的第一期生有:江世麟(义乌)、柴辅文(宁海)、徐文龙(永嘉)、俞墉(余姚)、胡宗南(孝丰)、张人玉(余姚)、朱炳熙(青田)、郑炳庚(青田)、谢瀛滨(青田)、冯圣法(临浦)、印贞中(浦江)、陈述(浦江)、洪显成(浦江)、石祖德(诸暨)、许永相(诸暨)、杨步飞(诸暨)、陈琪(诸暨)、陈德法(诸暨)、周品三(诸暨)、周振强(诸暨)、宣铁吾(诸暨)、楼景樾(诸暨)、董世观(象山)、李园(富阳)、樊崧华(缙云)、李荣(缙江)、吴瑶(遂昌)、王凤仪(嵊县,另载奉化)、张雄潮(嵊县)、赵履强(嵊县)、唐星(嘉兴)等。

因蒋介石关系来军校谋事服务、并介绍第一期生入学的亲信有:王柏龄(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经其介绍入学的是沈利廷、顾希平、王连庆、陈述、朱鹏飞、蔡昆明、顾济潮等人;王宗山(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英文秘书),经其介绍入学的是陈志达、汤家骥、张遴选、张纪云、何贵林、张汝翰等人;吴嵎(曾任黄埔军校第一期上尉特别官佐),经其介绍入学的是竺东初、俞济时、陈志达、张纪云、楼景樾等人;张家瑞(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入学试验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少校中文秘书),经其介绍入学的是竺东初、康季元、陈琪、蒋孝先、蒋国涛等人;沈应时(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经其介绍入学的是严武;陈肇英(粤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司令暨驻粤湘军讲武学校校长),经其介绍入学的是印贞中、洪显成;俞飞鹏(孙中山指定的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经其介绍入学的是陈述、万少鼎;钮永建(孙中山指派的上海国民党党务联络特使,前广州大元帅府参谋次长兼兵工厂厂长),经其介绍入学的是眭宗熙、韩之万、蒋超雄、冷欣等人;顾忠琛(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会委员,北伐讨贼军第四军军长),经其介绍入学的是张志衡、侯鼐钊。

另外,自填校长蒋介石为入党介绍人的第一期生有:竺东初、周天健、黄德聚、朱然、蒋国涛、李钧、范馨德、丁琥、李靖难、王廷柱、赵敬统、任文海、凌光亚、耿泽生、陈德仁、潘树芳、刘杰、刘幹、朱鹏飞、张耀枢、彭善、萧洒、戴翱天、蔡昆明、袁嘉猷、柏天民、刘鸿勋、陈图南、饶崇诗、庄又新等30 人。

结语

居于中央集权核心高层的蒋介石集团,以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为核心、前六期学员为引领的“黄埔嫡系”开始了军事势力扩张和膨胀,打着黄埔军校印记的各期各地学员源源不断地输送中央军与地方军阀势力军队,形成了铭刻蒋介石个人独裁印记的新的军事精英群体。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蒋介石加速军队“中央化”的进程中,绝大部分军队中的师旅级及至基层主官均由“黄埔嫡系”将领或黄埔军校毕业生充任,最终实现了“黄埔嫡系”将领取代“保定军校系”将领的目标,完成了军事精英配置、循环和互换三个阶段的历史过程。在此特殊历史形态的军事精英群体演化进程中,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将领为主体的军事精英群体,曾经在民国时期独领风骚近20年,黄埔军校也因此成为闻名于世的著名军校。

在20 世纪2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期,以“黄埔嫡系”为核心的国民革命军,成为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政党政治的军事工具,第一期生群体在其中扮演的引领和先导角色,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也起到了推进与延缓程度不同的历史作用和影响。综上所述,关于第一期生群体曾有过哪些具有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其在北伐国民革命时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干力量”,大体上可以认同;二是以第一期生群体为先导开创了政治训练和军事教育的现代军队建军路线和模式,这一点也可作为历史经验加以总结;三是在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14年抗日战争中,相当数量的第一期生将领统率国家军队精锐之师始终战斗在抗日战场第一线并取得显著战果,这个历史功绩和作用应当得到承认;四是海峡两岸的第一期生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并为之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始终站在中华民族统一和复兴的历史潮头一边,这一历史事实是第一期生群体最为可贵之处。

黄埔军校的建立与发展凝结了国共两党许多历史伟人的智慧和心血,第一期生更是作为连结国共两党北伐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血肉情谊之第一批传人和使者,在现代中国军事发展史上留下了凝重和珍贵的里程碑式印记。被称誉为“国民革命军中骄子”而叱咤风云驰骋疆场半个多世纪的黄埔一期生,无论他们过去做过些什么,也无论他们的功过是非怎样由后人评说,他们都将作为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先驱者与开拓者,以及过去那个伟大时代的亲历者、先行者和开创者,永久留存于中华民族与国家的史册当中。

猜你喜欢
诸暨黄埔军校黄埔
诸暨人爱荷至深
欢迎订阅《黄埔》杂志 《黄埔家书》增刊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浅谈黄埔军校卫生与营养
黄埔老兵陈生华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快实效 大体量 重深度 显高度——县市报开展“两会”报道的融合探索与实践
卢立军作品选
走进“传媒艺术黄埔军校”——广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