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2013-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3年27期
关键词:酒店业课程体系旅游

陈 玲

(广东财经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目前我国旅游高等院校旅游教育的发展是较快的。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都开始由原来单一的旅游管理专业逐渐设有酒店管理专业或酒店管理专业方向,或者以酒店管理内容为课程体系核心内容的专业。但是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培养出的学生的专业观念和实践能力不强,使学生毕业后在酒店业就业的比率一直较低。另外,尽管目前我国酒店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但酒店业更多的是从实践经验和减少运营成本的角度来看待人才需求问题,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很多也是要从基层岗位做起,且薪酬偏低,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缺失。因此,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一直备受学校和酒店业界的广泛关注。

1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专业教学体系和内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首先是素质培养。而在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教育中除了素质教育外,还包含学位教育和职业教育。因此,我们需要确定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其中包括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目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目标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规格与特色等内容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这样高等院校就可以从多角度、多维度来规划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从而达到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我们以广东财经大学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为例,来探讨一下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应以酒店业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为指导思想,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经济、法律、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能力和酒店经营管理的技能,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能从事酒店管理及其服务企业相关的管理工作的专业管理人才。因此,高等学校的酒店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着重在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但要管理必须要“内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寻求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强化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高星级酒店继续在不断增加。据羊城晚报报道:到2010年,中国已有40多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70多个外资品牌进入,管理着1000多家酒店。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纳入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的星级饭店共计13513家。若是再加上那些没有评星级的酒店,酒店数量巨大。因此,我们从现有酒店业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酒店管理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目前高等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有研究生、本科、专科等几个层次。研究生层面注重学术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国外开设酒店管理研究生教育并获得酒店管理硕士的学校有很多,但我国国内大多是旅游管理硕士。在这里我重点分析一下我国高等院校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2.1 本科层次

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在最初的旅游高等教育体系中,尽管专业名称各异,但绝大部分高校的旅游教育课程体系都是以酒店管理作为主体的,1998年后,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旅游学科在本科层次只设旅游管理专业,隶属于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之下的二级学科,这时有些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是在旅游管理专业后面注明酒店管理方向。

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是从2007年全国第一个酒店管理试办专业落户广东财经大学(原广东商学院)开始的。目前全国开设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有广东财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学校。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目前广东财经大学已有07级、08级和09级的酒店管理毕业生走向社会。

2.2 专科层次

现在高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就属于这个层次。目前,高职与大专已经并轨。高职和大专的学历都是专科学历,大专学校和高职学校的区别在于培养模式不同,侧重点不同。而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及其酒店行业的反馈,由于高职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高职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变化。酒店管理本科和专科层次的学生是经历高考选拔出来的。最初很多学生也接受不了毕业后从基层做起的实际情况,而且酒店业基层员工的薪酬较低,因而造成有些学生不愿意选择酒店管理专业。有的学生考进来了也想方设法的转专业,毕业后就业也不选择酒店行业。但是近年来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情况比较乐观。学生喜欢选择酒店管理专业的原因是酒店锻炼和培养了服务意识,这在当今大服务的时代使学生具备了在服务业就业的条件,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而高等院校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有酒店订单式、强化证书式、中外合作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深受酒店行业和相关服务企业的欢迎。

3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我国酒店管理专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逐渐走向成熟,而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刚刚起步不久,处于发展初期。以广东财经大学(原广东商学院)为例,我校在1986年就有了与酒店管理相关的专科专业,从2005年开始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下设置酒店管理本科方向,并进行招生。2006年申报酒店管理新专业,并于2007年3月得到国家教育部批准试办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个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广东财经大学从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届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因此,我们在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主要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3.1 结合学科调整,明确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要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通过开拓自身潜在素质,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拓市场、奉献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应市场要求也越来越细化。目前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上需要更多的“专才”。由于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现在高等院校的很多专业都是从事服务业所需要的。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目标,使得专业归属更加明晰了,也符合教学法则要求。

3.2 改革课程体系,体现酒店管理专业特色

目前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还是在管理课程体系的大盘子中规划的,课程体系包含公共课(包括必修和限选)、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包括必修和限选)、专业拓展课、综合运用课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最低毕业学分要求。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主要修读平台基础课程,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基本安排在大三才开始的。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计划安排中,专业实习大多是利用广交会的时间在大三安排两次专业实习,但是课程安排却使学生还没有学完专业课程就出去实习了。学生一方面不了解专业知识,给实习酒店留下的印象不好。另一方面实习时间短暂,难以保证实习的效果。因此,在酒店管理新专业建设中,我们率先打破以往的实习安排,将实习时间调整为一个学期(半年),而且专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学期。这种全部由学校统一安排专业实习、实习时间长达一个学期的,在我校是第一个这样安排实习的一个专业。在课程体系中我们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在新生专业教育时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多一些参与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逐步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3.3 增强服务意识,调整课程设置

酒店属于服务行业,而服务行业非常重视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反映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安排上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明确酒店服务理念,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服务管理、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台与客房管理、酒店经营战略、酒店英语等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社交礼仪、酒店物业管理、酒店规划与设计、康乐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控制、中外饮食文化、危机管理等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从而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分层次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必须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精心构建了包括课程实习、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模拟实践教学、社会调查、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环节在内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与酒店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校与酒店的合作交流,一方面可以了解酒店的人才需求情况,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从课程实践学习到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每一届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在酒店实习基地开展实习,这些实习基地很好地满足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此外,还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证书和酒店准职业经理人证书的考试,并且在学校和酒店共同培养下,联合构建“双轨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3.5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中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人才培养可以采用“3+1”的模式方法来按需培养,即三年国内(校内)学习,一年国外学习或酒店业实习,从而使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达到宽泛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不断完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满足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另外,还可以借鉴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等学校在课程设置、教材、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教学经验,加快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4 结语

在我国酒店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了培养适合现代酒店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各个高校要不断探索既能满足高校学位教育培养目标,又能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并且能够满足酒店业的市场需求,最终形成学校、酒店和学生三位一体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改革和创新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我们应该不断创新与开拓,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既注重酒店管理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与规模,以满足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最终建立起中国的“洛桑”或“康奈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1]邹益民.饭店人才需求与院校的教育[N].中国旅游报,2002.

[2]何建民.饭店人才培养的热点问题与解决方案[J].饭店现代化,2005(03):25-29.

[3]李力.中国的酒店管理教育与后奥运时代国际酒店管理人才的开发与管理[J].全球酒店,2008(8):31.

[4]李亚萍,金佩华.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03(5):103-105.

[5]刘艳华.透视旅游专业大学生供需错位现象:兼论饭店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模式改革[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2004:121-125.

[6]卢爱华,周利丰.论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与饭店行业之契合[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60-67.

[7]黄继元.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探讨[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2003:99-102.

[8]肖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165.

[9]李力,沈雅雯.我国旅游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旅游论坛,2011(2):120-126.

[10]李力,杨莹,韩晶晶.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管理,2010(1):181-185.

[11]夏学英.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1-93.

[12]李丽,朱巧芳.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4-26.

[13]姜海涛,王耀,李鹏.实施“双证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201-203.

[14]吴巧红.从供需错位看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2004:22-25.

[15]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16]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OL].http://www.cnta.gov.cn/html/2012-10/2012-10-25-9-0-71726.html

猜你喜欢
酒店业课程体系旅游
酒店业销售与收款环节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中国酒店业的海外生意经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打开酒店业的想象空间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