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校史编写中的校史资料的客观性——以《山东财经大学史·山东经济学院卷》编写为例

2013-08-15 00:54李桂枝
山东工业技术 2013年14期
关键词:客观性财经大学校史

李桂枝

(山东财经大学 档案馆〈校史办〉,山东 济南 250014)

近些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校史编写已经成为各学校进行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举措。2011年7月,经教育部和山东省省委、省政府批准,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组建山东财经大学。为了总结学校的办学历史,并为建设高水平的财经大学寻求经验智慧和精神动力,学校决定编写《山东财经大学史》。笔者作为山东经济学院卷的编写成员参与了这一重大工程。本文结合笔者在七、八年的对山东经济学院历史资料搜集和整理实践中的体会,初步从理论上探讨了校史编写中校史资料的客观性问题。

1 校史资料的客观性要求是校史编写首先要坚持的根本原则

校史编写作为治“史”之一种,应当坚持“尊重史实,言必有据,孤证不立”的史学原则[1],真实确凿丰富详实的校史资料是校史编写的基础和依据。所以对校史资料客观性的要求是校史编写首先要坚持的根本原则,也是保证校史是信史进而实现校史的功能和价值的必然选择。校史编写如果离开了校史资料的客观性而任意杜撰,编写出的校史就不是信史,不但失去了校史存史的基本功能,校史的资政育人功能就更无从谈起,校史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更无从实现。校史编写中校史资料的客观性就是指校史编写要以校史档案资料为根本依据,非档案资料要依据档案资料进行考证、甄别、辨析和归整。

2 校史编写以档案资料为根本依据是保证校史资料客观性的前提和基础

校史编写必须以校史资料为基础,而档案史料是校史资料的最真实和可靠的部分,所以以校史编写以档案资料为根本依据是保证校史资料客观性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校史档案资料是指在学校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有重要历史价值并保存于档案机构中的历史记录。校史档案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有以下三个基本途径:

首先,通过对高校内部的档案机构中保存的档案进行查阅得到的校史资料。高校内部都建有行政档案室或独立编制的档案馆,档案室或档案馆中保存了高校历史档案中的全部或大部。从校内档案机构中查阅校史档案,提取系统的全面的校史资料信息是获得校史档案资料的主要途径。

其次,到校外其它保存有学校历史档案的档案机构中查阅相关档案并收集相关校史档案资料。由于社会政治历史因素,学校的某些校史档案特别是年代较早的某些档案材料,因为合校或撤并等原因,保存在其它高校的档案机构中或者在某些社会综合性档案馆中,所以复制、抄录和整理这部分存储于其它档案机构中的档案资料成为获取校史档案资料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比如《山东财经大学史·山东经济学院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版)编写的档案资料来源中,1948年至1953年的档案史料即山东财政经济学院及其前身山东商业专科学校和山东会计专科学校的校史档案就是从上海财经大学的档案馆中复制的。1958年至1970年的山东财经学院的校史档案由于1970年撤销时,遵照上级指示大部分档案销毁,某些重要的档案移交给了山东省档案馆,所以,这段时期的校史编写的档案资料就是到山东省档案馆中复制和抄录的。还有校史人物部分的档案资料有些也是从山东省档案馆或中共山东省委员会的档案馆中查阅、复制或抄录的。

再次,从其它非档案机构的组织和个人那里征集散失的或散存的校史档案资料。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有些校史档案资料散落在某些非档案机构的组织或某些个人手里,这些零散的档案资料在高校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征集这部分零散的重要的档案资料也是校史档案资料获取的重要途径。还是山东经济学院为例,1953年山东财政经济学院合并到上海财经学院后,原山东财政经济学院的部分师资留在了山东其他中等或高等学校,其中包括五所干校(山东省合作干部学校,山东省商业干部学校,山东省粮食干部学校,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银行干校,山东省财政厅干部学校),这五所干校在1958年又合并组建为山东财经学院。五所干校是1958年——1970年山东财经学院的前身,与山东经济学院有着重要的历史渊源,但这五所干校的历史档案由于历史政治因素并没有系统完整地保存下来,只能到经历过那段历史的校史人物那里征集部分零散的档案史料或到某些有渊源的现存组织机构中查询一些零散的档案史料。通过征集这部分已经散存的或散失的档案资料,不但从中提取重要的校史资料信息进行校史编写,而且可以把这部分零散的档案资料重新整理入档,丰富学校的校史档案馆藏。

3 依据档案资料过对非档案资料进行考证和甄别,是保证校史资料客观性的必然要求和完整体现

首先,非档案资料是校史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史编写的资料除了通过查阅校史档案获得大量广泛全面系统的档案资料这条主渠道也是根本渠道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更为丰富具体的非档案资料,以完善档案资料的不足。非档案史料是校史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史料的必要补充。

校史编写的非档案资料是指从有关组织和个人那里征集和收集的有关学校历史发展记录的非档案资料信息。这些非档案资料大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指历史上形成的但由于当时认为档案保存价值不大而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校史记录,或者属于归档范围却由于某些原因而没能归档的校史记录。如某些校史人物自己保存的有关当时活动信息的一些手稿、照片等,这些手稿和照片有的在当时档案保存价值不大,所以是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校史记录,有些手稿或照片在当时档案保存价值不大,不属于归档范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年代久远的记录历史价值日益显现,成为编写校史的重要资料信息。如在《山东财经大学史·山东经济学院卷》中有一张20世纪60年代初原山东财经学院的一部分学生在校门口前的留影,这张照片在当时并没有归档的要求,但在近几年征集校史资料的过程中从当时的学生即现在的老校友中得到,这张照片在当前的编写校史中却有了重要的史料价值,因为它是目前征集到的为数不多的记录当时校门真实状况的图像资料。非档案资料还包括后来通过校史人物的回忆而形成的新的校史记录,如某些校史人物的回忆录资料或口述校史资料等,这些回忆录资料和口述校史资料虽然不是当时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是间接的有待于进一步考证的历史信息,但是却对当时的历史状况提供很多在直接历史记录中没有的重要的历史信息,所以成为校史直接记录的重要补充。

上述两种非档案资料,无论是当时形成的但却没有入档的直接历史记录资料,还是后来形成的间接的历史记录资料,都提供了学校发展的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某些活动领域的重要的资料信息或某些校史人物的重要个人信息,可以补充和完善校史档案资料,丰富校史信息总量。所以征集这部分非档案校史资料是获取校史资料的重要渠道,是对校史档案资料获得渠道的必要补充。

其次,依据档案资料对非档案资料进行考证和甄别是保证校史资料客观性的必然要求。尽管校史资料的来源途径很多,史料载体多种多样,但档案史料——无论是从现存于本校档案机构中的系统的大量的校史档案中获得的资料,还是从散存在其它档案机构中的某个时期的某些档案中获得的史料,或者是从个人或其他组织新征集的曾经散失的档案史料,才是校史编写的第一手也是最重要的资料,是校史编写的基础和根本依据。而通过其他途径征集到的非档案史料如手稿资料、照片资料、回忆录资料、口述校史记录资料等,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准确、不系统的缺陷,必须依据档案资料进行考证、甄别、辨析和归整,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确保校史资料的确凿、真实、系统、完整,这是保证校史资料客观性的必然要求。

再次,经过考证的某些非档案资料转变为新的档案资料的一部分是校史编写中坚持校史资料客观性的完整体现。只有依据档案资料对非档案资料的进行反复和慎重的考证,才会保证这部分非档案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和确凿性,是真正有历史价值的资料信息,是校史编写的重要资料基础。并且一部分非档案史料特别是某些因为时间的流逝其史料价值越来越显现出来的非档案史料,经过用档案史料进行考证和甄别后,在确保其真实、确凿的基础上,可以按照现行的校史档案的归档范围整理入档,成为校史档案的组成部分,成为学校档案的新成员,这是校史编写中坚持校史资料客观性的完整体现。比如,在前面所述的那张20世纪60年代初原山东财经学院的一部分学生在校门口前的留影照片,考虑到它的重要史料价值和真实性,我们已经把它重新归入学校的历史档案,成为了新的档案成员。

[1]汪洪亮.略论大学校史研究与编纂[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123.

猜你喜欢
客观性财经大学校史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校史故事演出
关于高校校史文化育人及建设的思考
王梦媛作品
Analysis on themes of Enemies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高校校史文化建设探讨
沈豪杰、孙占平作品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聚焦以能力立意的六种“客观性”函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