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纯漪
(安康学院 外语系,陕西 安康 725000)
口语是语言的原始形式,而书面语是对口语的加工和记载。人们每天的日常生活所要面对口语交际的场合占据了绝大多数,口语在言语交际形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和源泉,书面语是经过加工的口语,它对口语起着规范和提高的作用。从语言体系性的角度来看,两者的共性是主要的,它们拥有相同的音位、词汇和语法系统。[1]口语是一个系统,拥有自己的规范。这一系统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关联性的特点:口语不是封闭、特殊、独立自主的体系,它与标准语母系统以及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关联。口语的各个层次,即口语语法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组成,这种组成从语音、构词、词汇,一直到句法、话语,表现出一种越来越独立于标准语的倾向,(崔卫,1998:11-16)[2]正是因为这种系统性使口语得以成为与标准语共存的体系。方言也是极具口语色彩的,当操不同方言的人用各自的方言交谈,必然会出现误解等语言现象。随着社会经济、交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各方言之间所共享的词汇所承载的意义会呈现出如何的变化,这是本文试图探寻的。
安康位于陕西省最南端,汉江的上游地段,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边是湖北的郧西、郧县、竹山和竹溪;西边为汉中的佛坪、西乡和镇巴;南边是重庆的巫溪、城口和四川的万源;北边为商洛的镇安和西安的长安、户县和周至。安康辖十县区,分别是汉滨区,旬阳、白河、汉阴、石泉、平利、镇坪、岚皋、宁陕、紫阳。周政先生(2007)年在《方言》上发表的《陕西安康方言的混合特征》[3]一文对安康方言的类型和特点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安康方言主要分为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从安康方言分区图可知,石泉属于西南官话区,旬阳属于中原官话区。
从上述可知,石泉和旬阳分属于不同的官话区,而且从周先生的文章得知各方言之间会发生接触、融合,同时会共享一些词汇。周政(2007)研究得出结论:江淮官话与西南官话的语言关系要比中原官话的关系近得多,所以相通的地方较多,并且也容易融合[3]。由此可推断出,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在词汇方面的融合度和相似度较低,当这两种官话接触时,必然会发生误解,尤其是祖辈都居住在各自的方言区内,与外界接触较少。下面就是一个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小李老家是旬阳人,妻子小王是石泉人,为了照顾妻子生孩子,小李把自己的母亲和小王的母亲都接到安康家中。二老都将近70岁了,在照顾小王和小孩之余就不免要唠唠嗑,家长里短之类的事。有一天,二老就聊起了各自家中的事,对话如下:
小李母亲(旬阳方言)说:亲家,你太辛苦了,钱是挣不完的,你心眼都用完了。
小王母亲(石泉方言)生气地说:我还把心眼用完了,我哪里有你有心眼呀。
小李的母亲看着小王的母亲一脸怒气,心里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话惹恼了亲家。小王看见这一幕,就立刻向小李母亲解释说,在她们石泉老家那里如果说别人有心眼,就是这个人比较爱耍手段和计谋,为人不诚实,所以是个贬义词。小李母亲就立马向小王母亲笑着解释说,在旬阳老家方言里说有心眼是夸奖人聪明、能干,是个褒义词,这才把误会消除了。又一日,两位老人聊起对小孩品性的问题,小李母亲说:我们家丹丹老实的很,在外面容易受人欺负,她爸嫌她不奸。小王母亲说:老实是小娃的好德性,奸猾的人不好。由现代汉语字典可知,心眼这一词语的含义如下:(1)心计;(2)见识;观察力(3)心底,内心;(4)心地,器量。从上述小王母亲和小李母亲的对话误解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对心眼这一词的含义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小李母亲把心眼理解为见识,中性词,而小王母亲把心眼理解为心计,贬义词。第二次谈话中对奸的理解也不同,小李母亲口中的奸是指聪慧,褒义词,而小王母亲口中的奸是奸诈、奸猾,贬义词。这说明同一词语在不同方言区的词意发展会产生分化,这与当地的风俗习惯、方言体系特征有紧密的联系。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后当小王的母亲和小李的母亲在见面时,无意中又用到了心眼一词,但是这次小王的母亲听到这一词时没有再生气了,而是很高兴地谢谢小李母亲的措词。这说明方言之间对同一词语的词意的理解会发生分化,当两种方言接触时,操各自方言的人会产生误解——调整——接受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事例是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方言区持有者身上,那么接受了教育的不同方言区的年轻人在这方面会产生歧义、误解吗。我们设计了含有心眼这一词的句子,尤其是方言的句子(包含石泉方言和旬阳方言),让参与者(石泉和旬阳方言者)写出每一个句子中心眼的意思,结果发现接受了教育的石泉方言区和旬阳方言区的年轻人在理解心眼和奸这两个词语时掌握的比较全面,能够根据语境的变化而准确的判断出这两个词的意思。
上述的语言现象表明方言是口语系统的典型代表,也就是说方言系统如口语系统一样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关联性等特征,语音和语法具有相对稳定性,而词汇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是最大的,石泉方言和旬阳方言分属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在词汇方面的相融性是很低的,方言是某一区域言语社团所共享的言语体系,在日常生活中完全用方言交流的人,尤其是常年居住在方言区,与本方言区外的其他方言没有或者很少接触,那么初次与其他方言区的人接触时,必然会互不理解;尤其是在双方方言体系内都有的词汇,但是在各自的方言区内该词汇所承载的意义发生了分化,就必然会引起双方的误解,导致交际的尴尬境地。词汇的语义是可以经过接触——协调——接纳,因此词汇具有显著的开放性特征。教育的同一性使得操不同方言的人对于标准语和方言系统中都享有的词汇比完全操方言交流的人更全面,即共同性超过了差异性。总之,语言的各子系统具有开放性、协调性,尤其是方言的典型口语色彩,方言的接触,为了保证交际的有效性,交际双方必须得协调各自的方言系统,重构自己的方言体系,语言系统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动态性特征。
[1]赵蓉晖.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崔卫.口语共性[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
[3]周政.陕西安康方言的混合特征[J].方言,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