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莲
(塔里木大学,新疆阿拉尔843300)
媒介素养是指受众在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所具有的识别选择能力、理解使用能力、与媒体的互动能力及制作与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新媒体环境下, 媒介素养已成为大学生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其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大力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文化育人、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和形象。高校要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向大学生传授媒介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主动获取信息、有效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理性的信息接受者,合格的媒介使用者,成熟的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充分利用媒介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知识储备的不足,面对各种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大学生往往缺乏深入地认知和辨别能力,在媒介素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快速、便捷、共享、互动、个性化等特点使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对媒介形成了依赖,面对海量、多样、繁杂的各类信息,大多数学生不具备辨别新闻真假的能力,无法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作出更为准确地评价,表现出对媒介信息分析能力与批判能力的不足。
新媒体时代,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尤为重要,大多数大学生在面对媒介提供的大量信息时,无法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与媒介所提供的内容有效联系起来,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地分析和思考,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
当前,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网络道德规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对侵权、盗版等行为虽有一定的认知,但自律与他律意识比较薄弱,在网络匿名状态下缺少自控能力,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实用和功利倾向。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对制作媒介产品有很强的兴趣,但缺乏制作媒介信息的相关知识和相应的创作平台,对媒介产生的影响力认识也不足,缺少与媒介互动的意愿和能力,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媒介的创作活动,其媒介创作能力较弱。
媒介素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了解、 熟悉大众传播资源的内容,理解传播媒介的本质,掌握运用媒介的基本技能,建立与媒介合理互动关系为特征的教育活动。 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并熟悉媒介的各种基础知识,学会使用媒介的基木技能,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念;学习并提高选择、分析、判断和质疑媒介传播信息的能力,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掌握新媒体时代传播信息和创造信息的知识和技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传播观念;利用多种媒介形态发展自我,服务他人。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学校教育、媒介教育、自我教育等多种形式,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有效实施。
高校具有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不仅有校园广播、电视、网络、校报等丰富的媒介资源,而且拥有知识渊博、学习和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师资队伍。 同时,大学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大学生进行正规化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要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策略,善于运用各种媒介教育资源,合理设置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形式和手段,向大学生宣传现代化的媒介知识、技能和观念,着力营造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切实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效。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媒介素养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打破专业壁垒,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不断充实大学生媒体学习资源,创建良好的媒体学习环境,丰富媒体学习内容,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步骤地开设新闻传播理论、网站建设、网页制作、新闻业务和广播电视业务等相关媒介素养教育选修或必修课程, 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也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学术论坛、专题讲座,使媒介素养教育逐渐从专业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公共平台,让大学生能够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升自身对媒介基本知识和网络传播基本原理的认知、 理解和运用,有效利用媒介获取有用信息,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2)搭建校园媒体实践平台,提高媒介实践能力
校园广播、校报、电视台、新闻网等校园媒介以其传播范围广、出现频率高、信息量大、传播方式多样等特点,在高校形成了全方位的舆论传播氛围。 高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传播媒介和文化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媒介平台,优势互补,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媒介实践活动。
高校校园各媒介要树立健康的传播观念,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和文化需求,从传播的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弘扬大学精神,传承高雅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要内容,宣传、制作相关专题作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媒介接触习惯,增添高校校园媒体的人文色彩;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等校园媒介产品的制作,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媒介的性质、特点,掌握媒介的使用技巧和制作流程,培养他们制作媒介产品的能力;可以通过开展校园DV 大赛、微电影拍摄比赛、网页制作比赛、主题征文等活动,促进大学生规范、建设性地使用媒介。 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新闻媒体的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走进校园,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设媒介素养专题讲座和培训,增加大学生对媒介的感性认识。 另外,以高校记者团、通讯社为平台,吸引一批有兴趣从事新闻写作、编辑、摄影摄像、网页设计的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新闻报道,制作各类媒介作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新闻素质和媒介素养。
大众传播媒介是信息的传播者,其所传播的信息,激发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的个性发展有了多元的选择与追求。 但是,大众传媒自身的商业化、经营化和市场化,又对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实践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汲取,注重现实需求,重视自我价值实现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为此, 大众传播媒介要增强责任意识, 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制作、推出内涵丰富,情趣高雅的媒介作品,向广大学生普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对媒介现象或媒介作品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对媒介信息的分析、理解、质疑和参与运用能力。 媒介机构还可以深入高校,举办讲座,发放知识宣传册,定期向大学生开放,适当接受大学生制作的媒介作品,让他们在参与中了解、体验媒介信息的制作过程,提高信息鉴别能力。同时,注意把握好社会与媒介的关系,自觉加强对媒介信息的监管力度,构建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媒介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成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保证, 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 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把科学地接触和运用媒介变为自觉的行动。
大学生媒介素养自我教育可以通过媒介知识的自我学习、媒介能力的自我培养和媒介品质的自我修养等方面来完成。大学生要正确利用网络、广播、报纸和电视等媒介资源,根据自身的爱好和需要来设计教育内容和教育步骤,制定学习计划,系统、合理地规划媒介的接触时间、接触内容、接触频率及对各种媒介的使用比例等,选择性地吸收文化给养。 可以积极参加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级活动和富有专业特色的院系级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获得更为深切的学习体会,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
高校学生是新媒体应用的主要群体,实现大学生媒介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协调发展,是培养信息时代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高校必须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提高媒介素养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柳萍,柳云飞,邹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解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1).
[2]杨琳,刘建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广场,2010(2).
[3]夏洪文,柏忠贤,刘芳华.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6)
[4]郑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J].新闻知识,2011(4).
[5]李军林.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的借鉴与建构[J].传媒观察,2012(1).
[6]王莲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7]朱琳.新媒介生态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中国轻工教育,2012(5).
[8]高辛凡.浅论我国高校媒介素养的教育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