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武
(江南大学 商学院,江苏 无锡214122)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由于专业特定的实践性,师生互动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分本科生、研究生两个层次:本科生设有“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四个专业门类;而研究生则根据导师的研究特长确定研究方向。显然,前者侧重于知识型;后者侧重于研究型。
“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的基础性十分明显,其现状及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1)工商管理学研究成为,从企业内部纯粹管理学的研究延伸到企业外部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格兰诺维特,1997),工商管理学从“工具性理性”拓展为“实质性理性”(德尔布里奇,2004)。(2)组织内外的关系技能成为,在企业内外关系协调中创造价值的一项组织资本。“存在于关系之中”的组织资源是“系统层面”的资源,是最具“不完全可转移”特性的资源,也是组织持久竞争优势的一大奠基石(科尔伯特,2004)。(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权变主义者认为,无论变革的目标模式还是变革过程本身都要合理选择,“企业必须适应内生力量、外生力量的反复变化才能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尼克森,2006),因此变革需要连续性和适应性。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它要求其毕业生有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并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市场和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取胜。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把握全局、进行敏锐思考、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在国内外经管类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已经奠定了初步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研究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自主、自控和自立能力等均比本科生有提高。因此,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李昌新,2009)。因此,国内外对于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提高学科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学科能力是学生的智力、能力与特定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生的智力、能力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它是衡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当前学科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被研究者长期忽视的问题(林崇德,2002)。
二是,研究生教育“以科研作为首要的成分,教授的作用在于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科研活动十分恰当地成为一种教学的模式。学生的作用就是把科研和学习结合起来——科研活动转变为一种学习的模式”(克拉克,2001)。
三是,思维训练和信息传输是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两大内容。“思维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我们需要一些方法、手段把我们的教育努力重新定向到激发学生的探究与发现精神上来”(唐纳德,2002)。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其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马凯成,2008)。
显然,尊重与互动成为研究生课程改革的基本要素。要提高研究生的课程教学质量,教师要理解研究生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自我实现的欲望,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我发展的权利,将导师自己的职能、作用定位于“帮助学生自我实现”上,在教学中发挥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的作用,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使研究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王根顺,2002)。
传统教育观强调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而现代教育观更注重教学活动的效果。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教学手段的应用,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创造了条件。建立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室,配合课程的理论学习,通过实验拓宽视野,使学生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人人互动,更好地理解工商管理专业中常用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具体实务,为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技能,学习后继课程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互动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早在传统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最典型的互动教学方式就是,老师设问、提问,学生回答、反问,老师解释、判断,等等。这样可以起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讨论等作用,从而使学生变消极听讲为积极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有人将它称之为启发式教学。由于工商管理面对的大多是现场管理,这一实践教学的情境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在这一环境中要体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互动,要体现特定背景下人与人的互动,为此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建立将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以《因纳特市场营销模拟平台》为例,它初始化了产品的生产营销数据,通过老师和系统管理员在后台设置数据,定义学生实验和实习的环境,让学生的模拟更接近真实。在设置数据和系统本身设计时为加强实验效果,在某些部分又比真实数据要扩大了一些,以加强学生的实验效果和加深认识,如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广告投入方面等。老师可以点击与学生相对应的报告及指数信息,弹出窗口可以查看各学生的相关数据。老师可以查看本班各学生的总资本等经营情况,在这里给学生的模拟成绩进行评分。系统提供自动打分功能,在学生管理栏能看见系统为学生自动打的分数。分数比重管理功能是让老师对自己班的学生的打分提供一个标准,老师可定义各个标准的参数。现在系统提供了“产品”、“广告”、“定价”、“现金量”四个标准,老师可调整比重。学生可以在这里确定自己产品的零售价格,参考范围是系统根据老师提供的的合理利润率及前期的投入所产生的影响计算出来。教师调整市场环境,学生积极应对,通过师生互动、人机模拟实训,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1]包兴婷.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3): 98.
[2]张喜荣等.走特色之路建设工商管理专业[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10):82-85.
[3]李晓云等.关于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J].职教论坛,2012(2): 59-61.
[4]张欣瑞.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9):189-193.
[5]颜醒华.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