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红
(廊坊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加拿大著名的语言学家Merrill Swain在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对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提出了质疑,Swain“输出假说”认为可理解性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语言输入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使学习者成功地习得语言,仅仅依靠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还要迫使学习者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练习。可理解性输出在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目的语语法结构和词汇、语用使用得体性,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从而有效地促进二语习得。
在我国,把输出假设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家与语言学家们的重视。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于2007年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全国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上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引起了外语界同行们对课程改革的浓厚兴趣。2013年文秋芳教授又在北京外研社举办的研讨会上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解释了“输出驱动假设”。其基本理念是:输出是目标又是手段,是促进输入吸收的手段;以输出驱动既能够促进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文秋芳教授认为,以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有三个理论依据,符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科需求。第一,学生有学业需求。普遍来看,学生进入大学的时候,表达性知识大概占到接受性知识的四分之一。大学英语要扩大学生的表达性知识,把学生原来的知识盘活。同时,还要让学生意识到他的语言知识不能满足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第二,社会需求。现在的职场中,体现英语交际成效的终极手段是说、写、译的能力。听和读不在前台表演,但它是一个必需的后台支持者。如果只具有听和读的能力,可以断定,在职场上是难以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但是说、写、译三种技能中,无论是其中的一种或是两种,都能找到工作。因此,从社会需求的这个角度,我们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输出能力。第三,学科需求,即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输入假设发展到输出假设,人们逐步认识了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此外,20世纪9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形成了二语习得的社会文化视角。社会文化派认为二语学习应该是学用一体,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学中用,用中学。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危机主要表现在:第一,仍遵循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强调知识的体系性、规范性的传统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自我提高的动力不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转型。第二,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趋同化”,其效果是“耗时多但见效慢”,英语教学仍然普遍存在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经过长达10年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仍然很难用英语跟外国人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第三,随着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英语教师在学校学科建设上处于边缘化地位。
可见,外语教学中一味注重语言输入的作用,而忽略语言输出的功能是不行的。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重视口头及笔头语言输出的作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外语学习。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必须改变,由“传授知识”转向“实际运用”,也就是建立以“用”为核心的教学,大学英语教学转型须具有前瞻性,包括:科研的前瞻性、教学的前瞻性、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及跨学科师资的培养。改变大学外语从属性地位的现状,充分发挥大学外语教学的引领作用。面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危机,应该考虑外语教学的学科化和中国化,培养素质化、研究型,实用型、社会性人才。具体要求为:首先,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树立学生主体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焦虑心理,增强自信心,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一言堂地灌输语言知识,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权威式的师生关系养成了学生坐享其成的学习习惯,湮没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树立重视输出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转换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促进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勤思、多问、多练习,积极地投入和参与语言输出的实践活动。
以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有三个理论依据,即符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科需求。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离不开三大体系的建设。第一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包括通用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SP、EAP、EOP)和通识教育类英语(EGE)。第二是建立和完善大学英语综合评价体系,应充分发挥四、六级考试的积极、正面的作用,要把四、六级考试作为综合评价体系的一环,也把它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环节。大学英语综合评价体系的改革方向应为: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类别、手段多样化。第三个体系,是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这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这个体系的建设,需要国家质量标准和学校自身标准的有机结合。
以“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依据,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可采用以下教学模式:(1)以“教材、技术、资源、语言活动”为支撑的新型教学理念;形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平台、视听阅读系统、智能作文评阅系统、个性化口语教学、智能测试系统六位一体的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2)互动式教学模。(3)ICA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密集型(Intensive)口语强化训练;交际化(Communicative)小班课堂教学;自主性(Autonomous)课外诵读拓展。(4)以赛促学,以赛促用的教学模式。同时,从课程视角出发,体现输出驱动的大学英语新课程应包含口头表达、笔头表达、口译、笔译/编译等输出模块。学生有权根据自身需求来自主选择课程学习。
[1]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Gass,S.and M adden,C.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owley,Mass.:New bury House,1985.
[2]顾秀玲.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
[3]李萍.语言输出假设研究二十年:回顾与思考[J].黑河学刊,2013(8).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5]赵靖娜.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J].外语研究,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