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呼和浩特科林城发热力有限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0)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国务院近日正式发布我国首个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要求在工业领域推进煤炭、电力等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并明确规定到2015 年,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到325 克标准煤/千瓦时,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0%,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80%,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00 万千瓦的绿色发展指标。
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先行产业, 始终关系着国计民生,在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始终走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同时火力发电作为较大的基础能源消耗产业之一,在加快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进程中承担的责任和任务也极为重大。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绿色发展是以和谐包容的、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发展的“公平”和“包容”,被公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包容性发展模式之一。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耕地人均拥有量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3%,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能源短缺的问题愈发突出,作为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大户,电力工业更要用实际行动深化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打造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电力生态文明。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气候变化问题非常严峻,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保持较高的增长,2012 年以来北京等大城市雾霾天气、PM2.5 居高不下等现象, 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集中供热、降低火力发电企业二氧化硫排放,实施绿色发展,才可能将火电企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减到最低。
近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 发电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煤价高使不少火电企业陷入了困境。 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008 年以来,电力企业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市场环境,身为央企的发电集团在政策的支持下,纷纷拓展业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成为共同选择。
华能集团全面启动《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发展模式向着绿色、低碳领域深入推进,预计到2015 年低碳清洁能源比重超过25%,供电煤耗降至317 克/千瓦时, 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降至600 克/千瓦时。
国电集团则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以建设创新型企业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建立了产学研用横向联合、协同创新的科技工作机制。 科技创新令国电集团节能环保产业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相关技术及产品遍布10 个国家和地区。
华电集团把发展水电、 风电等新能源事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电源结构的战略重点,致力于构建水电开发的“示范工程”、“绿色工程”、“民生工程”,做到方案环保、技术环保、施工环保、管理环保,实现了地企互利共赢、协调发展。预计到2015 年将以年均200 万千瓦速度增长风电装机。
调整优化电源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提高火电机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大容量高参数机组装机比重,重点开发建设具有经济效益良好的60 万千瓦等级以上大型高效清洁燃煤机组。
强化机组节能运行管理,认真开展全过程生产指标对标,积极开展节能诊断分析和运行优化,努力提高机组负荷系数。 强化机组综合改造和检修管理,加大锅炉、风机、水泵等设备节能改造,推广等离子无油点火等节能技术,降低厂用电率。 鼓励发展热电联产和热电冷三联供,严格实行“以热定电”。
大力推广节约环保型发展模式,深入开展创建优秀节约环保型燃煤发电厂工作,加强节能降耗精细化管理。推广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 加强项目前期环境指标管理,加大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
强化火电厂颗粒物排放控制和脱硫、 脱硝以及汞排放控制工作,新建燃煤机组同步安装高效除尘器和烟气脱硫、脱硝设施,现役机组开展除尘器和脱硫、 脱硝设施改造和运行优化调整, 控制重金属和PM2.5 排放。
健全科技管理创新组织机构,加强创新战略规划,完善科技项目评价体系,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形成科技投入稳定增长保障机制,科技研发投入占比达到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要求。积极做好百万千瓦等级褐煤炉、大型空(间)冷发电机组经济性的研究,以及超高压、特高压送出对机组安全性研究。积极推进超临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着力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推进粉煤灰、 脱硫石膏综合利用, 构建发电—粉煤灰—建材、筑路、建筑工程,发电—高铝粉煤灰—氧化铝,发电—脱硫石膏—建材及装饰材料,发电—余热—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盐化工,煤矸石、垃圾、污泥—发电—灰渣—建材等产业链。
经济,更需要绿色电力保驾护航。 电力工业要坚持积极推动电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绿色能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