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宇 麦粤徽 罗金满
(华南农业大学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640)
“核心区力量训练”最初起源于美国康复界,20世纪90年代,随着康复师、训练师以及体能训练出现融合,它随之传入到竞技训练领域,对提高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中提到,19-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引起高校体育工作者重点关注,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体育课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性,笔者希望通过将“核心区力量练习”融入普通高校体育课评价体系的研究,完善体育课教学体系,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笔者认为,在竞技体育领域可以将针对核心区的力量训练称之为“核心区力量训练”,而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中,“训练”一词过于竞技体育化,故并不适用于体育课教学,在体育课教学中可以采用“核心区力量练习”更为准确。“核心力量练习”是针对核心肌肉群的力量练习,它不但可以使人的姿态优美挺拔,而且可以增强人体的身体控制力和平衡力,大大提高人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据笔者了解,“核心力量练习”较少被高校体育工作者运用到体育课的教学中,因此,本文提出将“核心力量练习”融入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中,并制定相应的考评办法,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入手,增强全民素质。
课程评价是通过收集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课程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了解和检验教师的教学状态与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体育教育目标。
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中,发现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也是教师检验教学质量、发现教学问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现行的普通高校体育课评价体系多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技评和达标为主,把运动成绩作为体育成绩考核与评价的依据,比运动素质代替身心素质,与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相背离,传统的体育课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的“重结果、轻过程”现象,忽视了学生个体基础差异,对一些身体素质偏差、但又非常努力的学生而言,体育课评价体系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
每门课程期终考试的分数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很关心的问题,体育教师应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过程,制定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教学评价体系,将“核心力量练习”纳入最终的考试评价体系中,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对待“核心力量练习”的积极性,通过考试来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在课外进行“核心力量练习”,当他们通过体育锻炼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后,在体育活动中找到了自信,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常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笔者认为对“核心力量练习”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以大学生自身状况为基准,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即大学生现在的身体素质成绩同过去成绩的比较,此评价方法可以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力图减少因为大学生个体差异,而导致的评分不能体现大学生进行“核心力量练习”的次数与强度。
体育教师在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对“核心力量练习”进行评价的时候,较为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核心力量练习”中所学习到的体育知识、锻炼手段、锻炼时间、锻炼效果,避免因为个体身体差异,而造成的评价不准确,大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的纵向比较,更加可以激励大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随着“核心力量练习”带来的身体素质的巨大改变后,大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中的无限快乐,他们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如此良性循环,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入手的“核心力量练习”,可以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无限潜能,真正做到从“被动锻炼”到“主动锻炼”的转变。
4.1.1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4.1.2 利用“核心力量练习”的教学模式,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根本在与制定合理的体育课评价体系
4.1.3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常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笔者认为对“核心力量练习”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练习积极性
4.2.1 体育教师应根据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结合最新的“核心力量练习”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
4.2.2 采用人性化的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对大学生 “核心力量练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尽量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真实练习效果,提高他们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黄忠兴.浙江省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干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64-65.
[2]孙蔚,陈善平,刘常伟.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发展的体育教学因素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5):450-453.
[3]郭伟.将核心力量练习引入中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J].中华少年,2012,21(11):97.
[4]苑春雷.浅析核心力量训练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6):41-42.
[5]张泽承,龙晓东.浅析核心力量练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J].运动,2010,1(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