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教育理论对高校教育的启示分析

2013-08-15 00:54艳王欢谭
科技视界 2013年23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医学院校

王 艳王 欢谭 军

(1.新乡医学院 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3;2.新乡医学院 图书馆,河南 新乡 453003)

后现代主义最早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集中批判、否定及反思现代价值取向、文化、思维体系以及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一种以反思现代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在整个西方世界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已经逐渐渗透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我国教育界已经开始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反思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在面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快速发展,为了保证高等医学院校的良性发展,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后现代主义来对现代教育进行质疑与批判,以此来启迪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

1 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总体特征

对于后现代主义,很多学者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够给予其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定义能够完全诠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因此,人们意识到“后现代主义”代表的是一种富于变化且具有多样性的文化范式变革,极其反对那种条条框框的界定,所以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对其进行全面的概括[1]。

从总体上来看,后现代主义思想在反对西方哲学中普遍存在的二元论,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思想对传统的本体论观点和思辨方法持严重的批判态度,具有反本质主义和反基本主义的特点;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反对统一性和整理性,因此其表现出明显的内在性及不确定性;还有就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对科学理性存在严重的质疑。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思想最大的特点就是现代思想的一种颠搜与批判。

2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

2.1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目的观

后现代主义者是在反思理性主义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反对确立任何理性原则,其在学校教育目的方面主张采取比较宽泛的态度,建议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目的。具有来说有以下几种:教育的功能是培养一批具有独立批判能力的人,而这类人应该能够清楚认识到文本的集权性与独霸性,并通过对多元文化的认识来跨越文化的边际;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社会文化背景来构建和睦相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构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生态意识,并将平和、安定、和睦相处理念应用于整个生活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认知,进而建立起社会责任感。

2.2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课程观

在后现代课程观中认为,学校课程设置应该具备变革性、复杂性及动态开放等特征。课程的变革性主要表现课程对象的内在性、个性化发展以及模糊教育中的平衡与失衡之间的方向;而课程的开放性则将课程视为一种开放性系统,因此可能导致课程出现变化、流动或者错误现象,这也是系统改革的一个契机;课程的复杂性主要指课程内容不再是一层不变的,课程目标也不是预先设置好的,所有课程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其将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一个过程[2]。现代教育课程改革中首先需承认课程实施的复杂性,并将其从封闭、静态的课程模式中解放出来,恢复课程的动态开放特性,而互动、开放及共同对话的课程模式也是构建后现代课程的关键所在。

2.3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教学评价观

在现代主义教育理论中,教学评价呈现出标准化、定量化、客观性、信度与效度等特征从而导致其形成一种固定的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这种基于理性的教学评价形式虽然满足了我国应试教育选拔人才的需要,但更多的是丧失了教育评价应有的教育价值功能。

在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观中,其认为每一个学习对象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需要给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见解预留一定的发挥空间。因此,在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中,其主张教学评价应该注重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从而充分体现个体差异的平等性;另外,在后现代教育评价中,主张评价目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区分性和控制性。

3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借鉴与启示

3.1 改革高校教育教学目标

在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中,反对现代教育观所培养出来的理性、总体性及大写的人,而其则主张培养小写人、生态人。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中,充分借鉴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论的偶然性、差异性、生成性,将传统过高的统一教学目标转化过来。在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中,其教育目标应该以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客观事实,支持、引导和指导大学生个体成为一名符合自身特质的特殊性的、片面发展的高级人才[3]。对于高等医学院校后现代教育观的教学目标,其目标定位应该具备三层:在现代医学理念指引下,坚持开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医学研究之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发展理想,努力为现代医学事业而奋斗一生。

3.2 优化高校课程内容

在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中,其认为现代主义课程内容隐性表现出一种“是什么”,而其则这种“是什么”视为一种及物动词,即:可能“是什么”。因此,在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影响下要求课程学习者必须对所研究的材料掌握足够的信息,不仅能够完整的分析、解释、表达、解决素所研究的材料,同时还需以离奇的方式及丰富的想象力与所研究的材料进行交流。

从上述理论中我们获得启示,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应该注重疑问性、多样性以及启发性,同时还应该形成一种促进探索的课堂教学氛围;由于课程属于是一种转变性过程,因此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对话,更需要教师通过隐喻的方式来激发这种对话。隐喻方式相对于逻辑方式来说更为有效,其具有生产线,其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我们之前所没发现的东西。隐喻具有启发性、开放性且可引起对话;逻辑则是具有一定的界定性,其通过排除、结束等方式来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见我们所发现的。在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中,我们既需要创造性想象也需要一定的逻辑界定,因此,建议教师在进行描述性内容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个好的案例来诱导、鞭策、鼓励学生去深入研究,实现有效的文本对话。一般好的教学案例应该具有足够的不确定性,这样才能够引诱教学参与者进入到对话中。

3.3 改革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正如前面所述,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即:单一的考试方式)在进行课程评价存在很多的弊端,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高校医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情况。在后现代主义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内在化、多元化且带有不确定因素的差异性课程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高等院校已经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医学理论课的考试改革进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主要的改革趋向是: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探索以小论文、实行开卷考试及试行诊断性的多次考试等多种形式,采取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相结合、笔试与临床操作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主观卷与客观卷相结合等多种课程评价体系,以此来消除传统课程考核体系中存在的弊端[4]。

4 结语

后现代教育观提倡设置多元化的教育目的,实施开放性的课程,着重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重视人的主体性,构建一个内在化、多元化且带有不确定因素的差异性课程评价体系。这些教育观点都是针对我国现行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这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展课程改革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独特视角,对促进我国高等医学院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1]王成义.由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所引发的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09(2):126-128.

[2]唐金玲.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教学论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36-138.

[3]牛田盛.后现代教育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J].2011,6(2):95-99.

[4]侯晓蕾.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的若干启示[J].2009,26(9):102-103.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医学院校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