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墓前的追思与感怀

2013-08-15 00:54于书正
科技视界 2013年18期
关键词:聂耳音乐创作昆明

于书正

(青海师范大学 音乐系,青海 西宁 810008)

前些年,为看望刚刚大学毕业在昆明就业的女儿,我曾踏上昆明这块神奇的土地。说它神奇不仅仅在于它“四季如春”的独特气候,更重要的是它的灵山秀水孕育出了为中华民族谱出时代最强音的“人民音乐家”聂耳。

在游览昆明西山森林公园时,我有幸参观了坐落在公园中的“聂耳纪念馆”,拜谒了聂耳墓,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受到了一次极好的革命传统教育。我庆幸这次旅行,让我有机会面对面“拜会”我们的民族英雄。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自1936年魂归故里,已在这里长眠了70余年。站在聂耳墓前我默默地在想:他是否知道他们那一代人,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民族是否已解放,我们的国家是否富强,人民生活是否幸福?我想,长眠于地下的聂耳应当是有知的。聂耳墓坐落在高高的西山上,背山向阳,居高临下,山下的景象尽收眼底。人民幸福生活的情景、平静祥和的大好河山,与三十年代日寇铁蹄蹂躏下的满目焦土、遍地狼烟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天地了,这一切聂耳是可以看到的。我们的前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祖国和民族的独立自由,又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建设的美好家园,可以告慰聂耳和那些为之奋斗,在祖国黎明前就已倒下的先烈们的英灵。

1 魂兮归来,痛煞国人心

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祖籍云南玉溪,1912年生于昆明一个清寒医家。他自幼喜爱音乐,能演奏多种乐器。中学时代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到上海,在一家商号当店员,次年考入“明月歌舞团”任小提琴师。1933年在上海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工作,并以“黑天使”为笔名发表艺术评论,提出替“大众呐喊”的主张。1935年2月19日,中共江苏省委和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在上海遭到破坏,大批革命者相继被捕,不久又传来国民党政府将要逮捕聂耳的消息。地下党组织为了保护这位奋发有为前途无量的青年艺术家,要求他经日本去欧洲、苏联学习考察,暂避一段时间。聂耳于同年4月15日离开上海东渡日本,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而亡,时年二十四岁。骨灰由其生前好友从日本护送回上海,1936年底,又被聂耳的三哥聂叙伦接回昆明。

1937年10月,聂耳的骨灰被安葬在昆明西山高峣至华亭寺之间公路西侧。1980年,在西山公园内视野开阔的山坡上重建新墓。1991年,又在聂耳墓附近建立了聂耳纪念馆。

聂耳墓地设计新颖,寓意深刻,平面呈琴状,二十四个台阶象征聂耳终年二十四岁;台阶之间有七个花坛,喻意音乐的七个音级;花坛之中,立有一尊高大的汉白玉聂耳雕像,他身着西服,低首默想,微微前伸的右手在打着节拍,内心似乎正在构思着美妙的旋律。放有骨灰罐的墓穴位于琴盘中部,黑色大墨石构建的墓碑上镌刻着“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九个金色大字,墓碑之后是一道屏风墙,雕刻有以《义勇军进行曲》、万里长城和抗日救亡为主题的浮雕,四周松柏环绕,鲜花盛开。站在聂耳墓前,我虔诚地向着聂耳雕像深深地三鞠躬,以表达对这位革命前辈和音乐同行无比崇敬的心情。

在聂耳纪念馆中,陈列着许多聂耳生前从事革命文艺活动的照片和遗物,还有可供参观者自行操作、选择欣赏聂耳音乐作品的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看着聂耳的遗物,听着他那令人精神振奋的时代战歌,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聂耳当年生活和创作的情景。

2 音乐创作,唤醒民族情

我们无法忘记,上个世纪的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对中国的血腥侵略。在这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全国军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土的安宁,团结一心,浴血奋战。在当时的文化界,无论是美术、电影、戏剧、文学,还是音是乐创作,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

1933年,聂耳这位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开始了他的音乐创作。当时,除了《卖报歌》之外,其他几首如《小工人》、《开矿歌》、《一个女明星》、《饥寒交迫之歌》等作品还比较稚嫩,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1934年是聂耳的音乐创作趋于成熟和作品的丰收之年,这一年他创作了《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以后流传极广、艺术成就极高的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这些作品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与其一年前的作品相比,成熟之快也是令人称奇的。

1935年上半年,是聂耳生命的最后半年,就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又成功地创作了《告别南洋》、《梅娘曲》、《春回来了》、《伤兵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等十二首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的最后一部杰作,也是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原为1935年发行的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是由聂耳到日本后最后定稿并委托友人带回的。《义勇军进行曲》通过电影的传播,很快风靡神州大地,在民族危亡的年代,对于唤起民众鼓舞抗日军民的斗志,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贡献和影响,在1949年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被正式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聂耳创作的歌曲极具战斗性和号召力,往往歌曲一问世就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并迅速流传。他从事音乐创作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却为8部电影、3部话剧、1部舞台剧创作了20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15首歌曲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4首、口琴曲2首,共创作了41部音乐作品。此外,他还撰写并发表了15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3部电影剧本。那个时代进步电影和戏剧的蓬勃发展,使聂耳的音乐创作有了用武之地,也对他音乐作品的广泛流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聂耳是在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人民音乐家,是反抗外侮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士,是中国劳苦大众形象的缩影,更是千千万万个优秀中华儿女的杰出代表。在他离世后第二年的8月16日上海举行聂耳的追悼大会,与会者除了他的亲朋好友之外,大部分都是与他素不相识的普通民众,其中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居多,有工人、纺织女工和报童等。他的歌曲大多表现劳苦大众的苦难生活,为劳苦大众呐喊,因此也受到了民众无比的爱戴。

聂耳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他第一个在音乐作品中成功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1]燃烧的旋律[M].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05.

[2]辞海:艺术分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02.

[3]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10.

猜你喜欢
聂耳音乐创作昆明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化险为夷靠淡定
昆明美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