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伟 韦歆瑶 于立友
(1.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4;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 抚顺 113001)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自企业安全文化这个研究领域诞生的那一天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它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过,现国内常用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型为“EESCS”即“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建设”模型,国外则主要采用“核安全模型”及“杜邦模型”两种。这些模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自然本能阶段,第二是他人、自我管理阶段,第三是自觉互助阶段。社会各界人士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业都有其不同的侧重点。
基于机械行业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近年来也发展迅速,得到了其行业普遍的重视和认可。分别借鉴和学习其他行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或者方式,构建了自有的企业安全文化。这些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极大的抑制了机械行业事故发生,规范了企业安全管理秩序,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安全文明素质。
机械行业是一个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相对密切的行业,同时也是存在安全隐患较多的一个行业。虽然现在大多机械企业都普遍注意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也作出了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但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从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安全素质的提高三个方面提出以下五个现存比较明显的不足:
(1)目前大多机械企业对于安全意识的培养过于形式化、表层化,局限性强。不关注领导管理层这些起关键引导作用人的安全意识的培养而仅限于基层员工的教育培训。如果领导无法在本质上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能从策略上支持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再怎么向员工灌输安全文化知识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断层的安全意识体系起不到任何决定性的作用,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有效的安全意识流,就无法从根本上树立企业的安全文化。
(2)培养安全意识使用的宣传教育方法过于老旧且不契合实际实用性不强。写黑板报,创办安全月刊等传统方式收效甚微,员工已经习惯这类书报的存在,无法引起更多的关于安全文化层面的共鸣,满足不了现阶段人们对于学习安全文化的诉求,且没有针对不同人群将方法进行细致的区分,对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实行不同的宣传教育方法,其中仅对普通工人使用严厉的处罚手段来维持安全生产,是属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容易使人产生倦怠逆反心理,不利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3)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内容过于单一片面,缺乏系统协调性,未能将人-机-环境三者的安全管理形成一个相互联结的整体系统。有些机械厂将人员的管理列为重点,有的则专注于对设备的安全管理上,但大多都没有形成真正的管理体系,且主次太过分明,对其中某一项安全管理工作过分重视,而刻意弱化其他两方面的管理,不利于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单一管理将导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安全漏洞。
(4)在现代机械行业发展迅速的今天,机械企业逐渐走向大型化,全自动化,老一套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局势的变化。其中对设备的管理跟不上产品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设备的升级都给设备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建立在设备精良化的基础上对人员的管理也不够,设备的自动化带有更精准的自我保护设置,往往使工人更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心态,管理不到位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必须对安全管理体系作出新的突破性创新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
(5)大多机械企业对于安全文化含义的理解不到位,忽略安全素质的提高,单纯的把口号宣传,张贴标语或创办文化刊物,开展活动文化等安全文化的外部体现方式误当成安全文化,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错误认知。未掌握安全文化的内涵就妄图打造属于本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文化是潜移默化的力量,是一种无形中的牵引力,如果只当成是表面功夫来处理,不止不能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更会阻滞企业的发展。只有深刻的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才能建设科学的企业安全文化。
以上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尤其是对于机械这样一个危险发生率较高的行业,为了能切实的做到安全生产,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机械行业企业安全文化,下面我们将对以上问题一一展开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全面的培养职工安全意识
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人的行为往往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建立系统的安全意识培养体系。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是一项单一层面的工作,而是要从三个层次入手:第一是企业领导层安全意识的培养。领导者是一个企业的指向灯塔,他们掌握着这个企业的运行方向及方式,他们的关注点就是企业文化的重点,所以首先就要培养企业领导的安全意识,他们的支持是顺利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中坚力量。第二,要从管理层入手,他们是企业的执行者,是一个企业的舵手,他们一旦对安全工作产生麻痹大意的心态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培养各层次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刻不容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基层员工们的安全意识,他们是安全文化建设最关键的参与者。对企业领导层与管理层安全意识的培养,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较强,通过常规的安全知识学习与安全教育培训就可形成一定的安全理念,提高安全意识。但是对于机械行业工作在一线的工人,他们大多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且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对安全文化缺少灵敏的感知,所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最重要的就是在方法上进行创新,张贴安全标语、书面安全培训、创办安全期刊事实证明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转理论入试验,组织进行违规操作实验,必须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培养安全意识的意义,并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慢慢渗透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每位员工都能在不知不觉中建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当对企业从领导者到生产者安全文化的培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他们都拥有自觉的安全心理,形成安全习惯并转化为规范的安全行为后,才能说是全面的培养了企业的安全意识。
(2)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
如果说培养安全意识的主要受众为企业人员的话,那么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面向的则是整个企业的人-机-环境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现有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型中提到的安全管理体系,大多围绕着对人员进行强制管理开展,缺乏整体性,尤其对于大型化、全自动化的新型机械行业,陈旧的管理模式的弊病日益凸显。建立新的系统的管理体系,我们首先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管理。机械设备一般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性,更有许多机械行业的设备非常庞大而复杂且运行速度非常快,带有大杀伤性的零部件,工作时设备自带的安全保护装置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产生员工伤亡。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作出明确的管理,排除设备本身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新型的机械设备,自我保护机制一般较复杂且全面,要做到每一个部件都检查到位,不少检漏检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其次,是对人员的管理,生产初期要根据机械行业的安全行为管理标准制定适合本厂的安全行为规范,规定企业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检查制度、及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规定各岗位及个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责任,严格管理。其中,对新型设备操作人员要格外关注并设定更精细的管理规范,以防侥幸心理带来更严重的损失。同时加强检查,随时落实安全工作现状是否合格,并建立详细的奖罚措施制度,严格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对违规操作者必须加大处罚力度,对于指出他人不安全行为,帮助他人解决排除危险的行为要做出适当的奖励,鼓励工人之间的相互监督。最后,要营造良好和谐的生产环境,让员工能舒适的在其中工作生活。其要点就在于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时要更注重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及时共享信息,让每个员工都清楚的明白在这个企业工作时遵循怎样的规范才能更愉快的达到生产目的,使每个人都参与到安全管理当中,降低安全责任的主次之分,真正做到生产安全,人人有责,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氛围。当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包含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将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算是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
(3)从根本上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企业安全文化不是我们常见的一般性文化形式,它包含的内容宽泛,且意义深远,绝不是普通理解中办个月刊,贴个标语之类表面的行为所能概括的,而是通过"文之教化"的作用,培养具有现代化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表现的员工;打造符合国家制定的《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要求的新型安全机械企业。而安全素质的提高就是具有安全文化的一种体现。违章是魁首,素质是根本。安全素质是安全意识与安全管理结合升华后的结果,是牵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石。在认知道德意志层面上提升领导及员工的安全素质,才能解决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心理上的侥幸贪大,操作上的不当失误。推行自觉主动的安全管理方式,强调安全管理的自主性、系统性、全面性,按照安全规程行动,掌握安全技术,遇到危险能够互助自救,确保个人与企业的安全,才能形成一个互相制约,互相监督,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系统。当企业的每位员工都清楚的知道安全生产的意义,将生产安全视为己任,时刻提醒自己安全的重要性,这个将安全认知、安全管理整合形成安全习惯、安全素质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过程。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需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艰巨任务,在领导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将安全文化植入每位员工的观念当中,使之自觉的将安全责任长记心间,按照安全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形成完备的自我约束、互相监督的安全管理机制。本文从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安全素质的提高三个方面指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存的不足,及提出相对应的改正完善措置旨在为机械行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消除企业安全文化存在的偏差及漏洞,切实帮助机械行业走向真正的安全生产时代。
[1]孙强,周鹏.关于构建企业安全环保文化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
[2]李俊.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人员安全管理水平[J].林业劳动安全;2007(4).
[3]叶元冰,李淼,雷文章.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安全文化 [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