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畅
(沈阳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00)
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是企业在当前信息化社会成功的重要前提。企业应在收集、整理、研究、利用有关研发成果的情报信息的同时,健全完善自身网络化的研发成果信息系统,充分与政府部门合作,利用有关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信息网络,搜集整理并对有关研发成果的文献重点研究,分析、比较重点信息,以预测行业动态和市场的走向,了解国内外有关研发成果的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状况,关注竞争对手发展的方向。这样不但可以了解企业自身优势和劣势,分析所处的外部环境,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重复开发浪费资源,还可以使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随着现代知识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对企业的发展重要性日益凸显,甚至可以说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必备武器”,组建、维护、应用及保护本单位的知识产权库,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是企业真正进入现行外部经济社会环境并从中获利的基本条件。必须坚持以鼓励发明创造、激励技术创新为导向,牢固树立知识产权是本单位核心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维护本单位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大部分铁路科研项目管理一直依赖于传统研发优势课题,技术更新幅度小,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部分单位新产品市场份额小,技术优势不突出,难以形成持续品牌效应的新产品,企业影响力下降,原有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技术含量优势逐渐模糊,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加之铁路技术更新迅速,进口产品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企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面临着生存压力。
研发项目立项过程中市场分析不足,往往在没有弄清客户需求就贸然进行技术研究和工艺改革、产品研发,甚至在产品定位和市场前景不明朗、市场竞争条件不掌握的情况下进行产品生存,因而很难保证新产品成功率,新拳头产品更无从谈起。企业研发持续性差,提高缓慢,重复性严重,资源浪费现象突出。研发管理体系的技术评审不足,产品测试不充分,问题考虑欠周全,经常出现性能指标不达标、适应性差、维护性差等问题。
此外,没有建立起公共信息库,重复建设屡见不鲜,导致研发共用模块缺失,共享知识库贫乏,重复错误屡见不鲜,低效劳动无法避免。产品开发缺乏主动性和长远性,设计开发立项随意性强且零散,产品发展规划不合理,未能形成系列优势。设计上存在“孤岛”现象,未能形成统一标准,规范性差,技术档案资料不完备,甚至出现过于依赖个别技术骨干个人能力,项目兼容性极低等现象。同时也导致了产品研发过程中重复劳动、作无用功,无法形成技术积累优势。
各学科、各专业统筹协调能力较差,长远发展能力不足。加之不注重总结挖掘,项目后评估机制缺失,没能较好提炼升华,导致“一事一议”情况增加,各个项目组织间联系薄弱,管理交叉、空白、混乱等情况屡见不鲜。设备人员无法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缺乏总体管理和合理分工,资源分配严重不合理。项目研发费用分配随意,缺少统筹安排,更谈不上持续跟踪新技术、新需求。科技发展规划和研发规划流于形式,缺失实际指导意义,跟不上形势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项目责任制落实虽然要求上比较到位但没有量化评估标准,项目得失和技术经济性分析上严重不足,无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因此,要充分开展研发项目策划,也就是要求企业全面的、前瞻性的对内部资源能力的优势和劣势、市场机遇与挑战进行认识和思考,慎重研究,科学选择,健全项目立项决定机制,努力提升企业产品价值,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盲目性、临时性、随意性的技术研究,提升企业资源向商业价值转化能力,充分把握优势技术和产品,有效利用研发软硬件资源。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可以系统性解决上述问题,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的项目转换机制,提升内部协调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进而促进铁路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铁路科研单位全过程管理知识产权方面的研发、产生、利用、转让、改进、维护。
在实施重大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项目前,应进行全面、系统的专利查新和检索,明确项目知识产权目标,提交知识产权分析报告。在项目中期考核、结题验收时,应将知识产权目标完成情况作为项目评价必备条件之一。应加强对知识产权“产生环节”的管理,对本单位所完成的科研成果,根据法律规定并结合各部门实际,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及规范知识产权业务流程,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产权的申请、登记、备案、确权等工作。在实施重大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的同时,各部门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日常维护工作,做好专利权和软件著作权的维护管理。铁路科研单位应制定本单位技术秘密保护制度,强化技术秘密保密举措,防止技术秘密的泄漏,防止技术重要资料档案的流失与外传,努力做好会展保密等工作。
图1 知识产权管理保护体系示意图
铁路科研单位应设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励、约束员工重视、配合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确保铁路科研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
知识产权管理保护体系如图1 所示:
一般而言,研发成果是指由法定机关或上级机构认可,在相应范围内经实践检验,成熟、适用且保证领先性,有利于经济、社会或环境发展的科技成果。其内涵基本与知识产权及专有技术符合,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需要重点做好成果评价、成果登记、成果评奖和成果奖励工作。
科技成果评价是指具备科技成果评价资格的上级机构组织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公司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做出相应的结论。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目的是正确判别研究单位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研究单位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科技成果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科技进步类:达到省部级先进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
新技术应用类:应达到每年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或对铁路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具有显著作用;
应用理论类:必须是由正式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刊物;
专利奖励类:必须是上一年度已经获得授权,且能够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专利。
应制定完善合理、简捷有效的科技成果评价程序,确保科技成果的评价工作规范化,实用化,能够对鼓励、促进科技成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科技成果登记是对已通过评价的科技成果按照规定的程序,由科技成果管理机构进行形式审查,并登记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做好科技成果登记,有利于把握成果发展动态,强化成果管理,适时进行政策性指导。科技成果完成评价后,就要进行登记,它是科技成果的主要确认形式之一。
铁路科研单位可向上级管理单位等申报科技成果奖项,也可经有关部门推荐申报国家级的科技成果奖项。
如果科技成果需要参加科技成果专家评审会(答辩会),由相关部门部负责组织成果主要完成人在会前按要求制作动画演示文档,并参加汇报和答辩。
为了推进铁路科研单位和谐一流铁路科技企业的建设,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在铁路安全运行和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建立健全科技进步激励机制,对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实施表彰和奖励。
铁路研发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是铁路科研单位研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单位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铁路科研单位要健全完善自身网络化的研发成果信息系统,组建、维护、应用及保护本单位的知识产权库,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全面提升铁路科研企业生存力和竞争力,不断促进铁路科研单位研发管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1]汪益宁,张小平,周锦林.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技术优势与赢利模式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4).
[2]王雎.开放式创新下的知识治理--基于认知视角的跨案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3).
[3]郑小平,刘立京,蒋美英.企业开放式创新的产权欲望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3).
[4]宋保林,谈新敏.技术知识共享研究--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视角[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