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彤 王红玉 李永磊
(1.济宁国力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山东 辽宁 272000;2.济宁市任城区人民防空办公室,山东 济宁 272000)
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同是也是一个能源消耗的大国,在我国的总能源消耗中,建筑消耗占十分重要的比例,所以在建筑领域内进行节能已势在必行。建筑节能首先需要从设计节能开始,做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需要从多角度出来,在保证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同时,充分的挖掘出建筑物的节能潜力,使能源消耗得以有效的降低,从而使建筑业向健康、长远的趋势发展。建筑设计要充分的利用当前的材料,结合当的气候环境等特点,从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和整体上进行全方位的节能设计。
长期以来,我们所接触的能源多是以传统能源为主,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但由于这些传统能源的储量有限,再加之不断的消耗,这些传统能源已呈献枯竭的态势。虽然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使能源紧缺的局面有所缓解,但能源紧缺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尽管能源的储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率却极低,同时我国的能源主要以煤为主,存在着单一性,同时能源又存在着严重的分布不均匀性,从而导致能源利用率低。近年来,我国城市建筑的进程加快,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呈不断增加的态势,同时建筑行业能源消耗的基数也不断的加大,对于建筑行业的高能源问题,则需要在节能在大做文章,不断的提高建筑行业节能的标准,制订出行业的节能标准和规范,从而保证从建筑的各个环节做到节能,真正实现建筑的绿色化。
建筑节能早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提出,在国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国取得建筑节能的时间较晚,所以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年来,虽然城市建筑的发展速度不断的增快,使建筑能耗更是呈不断增长的态势。所以面对越来越紧张的能源,建筑节能已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源的百分之五十左右,由于节能实施的较晚,所以在单位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三位以上,这就更促使建筑节能的加快进行。
3.1.1 合理选址
建筑的选址不仅关系到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关系,同时还与建筑节能息息相关。所以在选址时,需要从土质、气候、地形、水质及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综合的衡量,从而使建筑物在其建成后能与周边的环境协调,同时还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使建筑设计的方案更具有节能的特点。
3.1.2 外部环境设计
外部环境对于建筑节能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建筑选址结束后,需要根据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环境特点,从建筑的功能要求出发,从而对其外部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如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植被、树木、修建人工湖等,这亲不能有效的实现挡风挡沙、遮阴避阳、减少噪音、净化空气及平衡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作用。
3.1.3 合理的规划
建筑的形状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这样可以适应外部恶劣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对建筑体型及形状组合、建筑整体体量、建筑日照及方向等。在局部的规划上,主要通过建筑的朝向及阳光面和背阴面形成气压差,在建筑的形体设计上,可以设置风洞,自然风进入风洞可以又有回旋,通风的效果较好,而且非常节能。建筑的设计不仅仅考虑到日照和朝向的问题,还受地形、城市规划、道路、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只有对这些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衡量,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设计出最为理想的节能建筑风格。
3.2.1 建筑各部分构造设计
(1)屋顶节能设计。屋顶作为建筑物与大气直接接触的构造,屋顶的节能方法主要有采用斜坡屋顶或者增加屋顶的保温,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在屋顶设置隔热层。
(2)楼板层节能设计。对楼板层的利用主要是由于楼板具有中空特性,对楼板的吊顶造型要进行设计,比如可以把循环水管穿入其中,夏季通入冷水可以降低室温,冬季通入热水,可以取暖。
(3)外围墙体节能设计。建筑外墙墙体采用新型节能材料的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我国建筑外墙所采用的混凝土砌块、空心砖、加气混凝土、多种利废砖等新材料的生产能耗比传统的实心砖能耗降低将近一半,因此外墙设计中采用新材料进行施工是节能建筑的必然趋势。
(4)门窗节能设计。
3.2.2 选用建筑节能材料
首先,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随着科技的更新步伐不断加快,在建筑中也起到了很好的节能作用。其次,要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地方性的节能材料,在建筑中进行利用,达到节能的效果。
3.2.3 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
在对建筑使用功能充分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合理的分割室内空间,达到改善室内采光、通风及保温等微气候环境的节能目的。建筑空间的合理设计要根据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进行空间分割,需要综合的进行考虑。
当前,生态、环保已成为国家所提倡的二大主题,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能源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尽量消耗最少量的能源达到建筑的要求,并通过对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的合理设计,从而使能源得以合理有效的利用,实现节能的要求,并还人们一个健康、和谐的居住环境。
[1]蔡剑.小议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J].山西建筑.2009(28).
[2]马小骁.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关系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2(05).
[3]朱挺,朱云丽.建筑节能和建筑设计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4]柴陆修,张旬,张林飞.建筑节能对建筑设计发展的影响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