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恒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的生力军, 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工作、人际、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其中由婚恋而引起的压力已成为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新压力。 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个体如果应对方式得当,获得并利用一定的社会支持则有利于心理健康,反之,可能危害心理健康,严重的甚至可能产生心理疾病[1]。 然而,以往的研究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婚恋压力的甚少。基于此,本研究根据高校现实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深入探讨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婚恋压力,试图寻找其影响因素,以期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笔者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国内青年教师具体情况,自编了“高校青年教师婚恋压力量表”,并在100 名样本的初测结果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最后确定了包括60 个条目的问卷。
对武汉地区5 所高校(武汉体育学院、湖北中医院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的300 名35 岁以下青年教师发放问卷。最后收回有效问卷246 份,有效率达到82%。被试中男教师133 人,女教师113 人;已婚180 人,未婚52 人,离异14 人。
集体施测。 分发问卷给被试。 要求被试就婚恋事件对个人的影响程度进行评定。 评定包含2 个方面,是否经历过以及对个人的影响程度。 采用5 点量表:1、2、3、4、5 分别代表无影响、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影响。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事件统一计1,表示无影响。不允许相互讨论。 收回问卷后,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经检验,该问卷的α 系数为0.891,5 个分量表的α 系数在0.619-0.755 之间。 其中,总问卷和家庭压力、伴侣压力和异性压力分量表的α 系数都在0.70 以上,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该问卷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214-0.723 之间,各分量表与问卷的相关在0.540-0.845 之间。
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定结果进行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参与分析的60 个事件,Bartlett 检验表明,变量间有共享因素。KMO 值为0.901,df=2926,p=0.000,表明数据样本适用因素分析。 特征值大于1 的因素有15 个,能解释68.34%的变异。 但碎石图表明,抽取5 个因素更合理,能解释49.04%的变异。 高校教师的婚恋压力可归结为5 个方面:(1)家庭压力;(2)伴侣压力;(3)异性压力;(4)性压力;(5)经验压力。
246 名调查对象的婚恋总压力的平均数为3.43,伴侣压力的平均数为3.78,家庭压力的平均数为3.86,性压力的平均数为2.51,异性压力的平均数为3.37,经验压力的平均数为3.64。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校青年教师存在婚恋压力, 并且婚恋压力较大。 主要体现在伴侣压力、家庭压力和经验压力方面。 至于性压力的平均数较低,可能很社会称许性效应有关,中国人普遍比较忌讳谈论性方面的问题,即使是做无记名问卷。 家庭压力主要是家庭催促其早日结婚或者恋爱、为其安排相亲、觉得双方不够门当户对等。 伴侣压力更多地体现在怕恋人(或配偶)爱上别人(或出轨),异地恋(或两地分居),担心两人买房问题等。
统计表明,男、女青年教师婚恋压力总分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婚恋状态的青年教师,其婚恋压力总分、家庭压力、伴侣压力差异显著。 未婚教师比离婚和已婚的婚恋压力总分、家庭压力、伴侣压力要大。不同学位教师婚恋压力总分差异不显著。但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群体的异性交往压力比硕士和本科学位的青年教师群体稍微高一些。这可能与博士青年教师的经历有关, 他们这个群体处在学校中的时间很长(一般至少22 年),其人际圈子相对来说较小,认识的人大多的是老师和同学,相对来说,比较缺乏社交经验,尤其是与异性接触的机会。 不同家庭来源的青年教师在婚恋压力总分上差异不显著,但来自农村的青年教师的家庭压力和伴侣压力比来自城市的要高一些。这可能跟家庭观念以及经济条件有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婚恋压力总分上差异不显著,但独生子女整体的家庭压力比非独生子女的高一些。
高校青年教师的婚恋压力来自许多方面,以往研究多对其总体压力进行研究,很少单独针对其婚恋压力进行研究。 如陶芳芳(2006)研究指出, 高校教师的主要压力源是 “工作负荷”、“学校管理及制度”、“社会因素”和“个人职业发展”[2]。张积家等(2003)调查发现,高校教师的生活压力来自家庭生活、发展提高、人际关系、工作性质、工作冲突以及兴趣和满意感等6 个方面[3]。 高校教师在工作、环境、生活以及自我需求四个方面的压力源。 王博(2007)调查指出,高校教师的压力源来自工作、环境、生活以及自我需求四个方面[4]。 本研究针对高校青年的婚恋压力自编问卷,将其分为5 类。 为研究对高校青年教师婚恋压力产生影响的因素,在人口学变量上设计了:性别、家庭来源、婚恋状态、是否独生子女、学位等。结果显示,只有在婚恋状态维度上,不同婚恋状态的高校青年教师婚恋压力有显著差异。这与青年教师的年龄因素有关,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35 岁以下这个阶段正是要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的阶段, 所以不同的婚恋状态的教师其对应的压力差异显著。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整体的婚恋压力,其平均值为3.43,高于其理论中值,说明他们的婚恋压力较大,值得关注。
压力如管理不当,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耗尽能量、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不满意和悲观感增加、责任感降低等。 因此,对压力应合理应对。 Matheny 等通过文献综合发现了五种应对资源:社会支持、信念和价值、自尊、有信心的控制和良好状态[5]。 针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具体情况,现就高校教师生活压力的应对提出如下建议:
(1)增加教育投入,改善高校青年教师待遇。随着国家住房制度的改革以及近年来中国房价的持续上升,住房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婚恋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校最好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兴建公租房或者单身公寓,给青年教师过渡。
(2)提高医疗保障,免除后顾之忧。 父母、子女以及个人健康对高校青年教师影响极大。他们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家人或自身身体出问题,他们将面临巨大压力。
(3)创设良好环境,改善人际关系。高校领导应在建立良好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上下功夫,对于青年教师的婚恋问题多加关注。
(4)积极行动,自我调适。高校青年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克服自身交际圈子小,交友困难等不利因素,积极行动,尽快地进入良好的婚恋状态。 另外,对于现实的婚恋压力,积极应对,进行自我调适。
[1]姜乾金,黄丽,等.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身心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4(7).
[2]陶芳芳.高校教师压力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3]张积家,陈栩茜,陈俊. 高校教师生活压力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2).
[4]王博.首都高校教师压力源与压力强度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5]Matheny K B, Aycock D W, Pugh J L, et al. Stress coping: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ynthesi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J].Counseling Psychology,198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