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荣
(青岛供电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的扩大,各种违法、违章行为引发的输电线路设备短路、倒杆、倒塔、停电等外力破坏事故、案件也在逐年上升,引起的线路跳闸、线路被迫停电事故的概率呈上升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外力破坏虽然有其随机性,但是,也不是绝对不可预见和避免的,只要我们认真做好事前防范措施,在管理上、设备自身上杜绝漏洞,外力破坏一定会得到有效遏止,这将对线路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青岛地区35~220kV线路2009年跳闸48次,因外力造成的22起,占37.3%;2010年跳闸31次, 15次因外力引起,占48.38%;2011年跳闸52次,防外力原因22次,占42.3%。由此可见:外力破坏已经成为线路维护的重中之重。综合这三年发生的外力情况看,机械施工、大型车辆造成的跳闸次数占到总数的82%(机械施工占61.35%、大型车辆占20.45%),有效控制这两类外力的发生,是减少线路跳闸次数的关键。
(1)大型建筑工地,线路防护区内进行建筑工程、土石方工程、爆破施工、塔吊。(2)大型线路附近移动施工场所,施工开挖、高大机械作业、井字架、脚手架及可移动设施。(3)输电线路通道内有射击、放风筝等。(4)线路杆塔周围有取土挖沙现象。(5)擅自攀登杆塔或在杆塔上架设电力线、通讯线、广播线、安装广播喇叭。(6)利用杆塔、拉线作起重牵引地锚;在杆塔、拉线上栓牲畜、悬挂物体、攀附农作物。(7)在杆塔内(不含杆塔与杆之间)或杆塔与拉线之间修路。(8)拆卸杆塔或拉线上的器材,移动、损坏永久性标志或标志牌。(9)向电力线路设施射击;向导线抛掷物体。(10)线路平行、临近或下方种植树木。(11)输电线路防护区内池塘、河流有钓鱼现象等等。
(1)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施工未经审批。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给我们监管带来难度。施工作业对电力设施造成的破坏是电网安全运行的最大隐患。但输电线路反外力破坏工作没有专业化的执法队伍,故无法及时制止此类危险的违章作业。(2)施工单位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到位且没有保护电力设施意识。施工单位为赶工期,忽视电力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施工作业人员尤其是吊车、塔吊等操作人员普遍缺乏电力安全知识,导致同类事故频繁发生。(3)输电线路运行环境比较严峻,塑料大棚、建筑施工、修路施工等点多面广,不易控制。且输电线路清障困难,民事阻挡问题比较突出,有些线路清障长期未能得到解决。(4)线路防护宣传力度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强,对发现的违章建房、取土、放炮等难以有效制止。(5)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工作涉及政府职能部门众多,仅仅靠基层线路运行单位来解决的问题极其有限。且三级护线作用发挥不够。(6)线路巡视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故不能及时发现违章行为,且大多施工单位都赶在节假日赶工,避开了电力工作人员的巡视。线路巡视的周期性造成无法全天候监控违章作业。
通过对2009~2011年青岛地区外力破坏造成线路故障的分析,我们抓住机械施工和大型车辆这两类外力隐患作为防外力的重要突破口,并针对人员状况、工作现状,结合以往外力处理经验,进行层层分析,采取了如下措施,外力破坏受到了遏制,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措施1:建立护线大队,进行专业培训,开展巡查工作,确保隐患及时发现。
(1)业务交底:护线大队根据公司防外工作要求,做好人员的组织、分配。根据区域设置,明确防外力破坏巡查责任人员,并制定相关管理规定。为其提供准确齐备的线路图纸。各分队设置值班员1名,做好防外力破坏巡查工作记录,并定期汇报,对发现的重大外力破坏隐患立即进行报告。(2)业务培训:组织专人对护线队员进行岗前专业培训,详细讲解线路巡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定期结合工作实际,对护线队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巡视质量。(3)巡查处置:护线员对其责任区域,实行不间断、无遗漏的巡查,并认真做好巡查记录。在巡查中,做好相关证据收集,并留存备查。发现危急情况,现场当即制止,并立即上报,待线路专责人员到达现场后,方可离开继续巡查。(4)监督检查:加强对护线员巡查情况的监督指导,确保巡查达到质量要求。对护线责任区内发生的外力破坏事故,经调查分清责任后,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进行考核。
措施2:成立外事班组,提高外事处理效率。
(1)专门负责外事处理,给运行班组减负,确保班组巡视质量。(2)严格按照“防外力破坏”工作流程,做好防外力破坏工作。(3)负责同供电部、县市公司、街道办与社区等之间的关系协调。(4)增加外事处理专用车辆,确保外事处理的效率。
措施3:改变巡视方法,加强特巡,针对外力点制定详细的特巡计划。
(1)定期巡视与特巡有效结合。车辆难抵区域仍然要保证定期巡视的完成,在保证完成月度巡视计划的前提下,增加特巡次数,以加强对外力的监控。(2)每周根据发现的外力情况制定详细的周末特巡计划,有专人进行特巡。(3)班组人员上午正常巡视与特巡相结合,下午按照重点回访外力点,由特巡人员增加对外力点的特巡。(4)蹲点监守。对于紧急且危险的外力,采取专人全方位蹲点监守,以随时监控外力的发展,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5)增加线路特巡专用车辆,同时在带电班、检修班无检修任务时,将车辆和人员统一调配,补给车辆和人员的不足。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解决了人员少,巡视面过于集中的局面,扩大了巡视范围,大大提高了巡视中的人员利用率,有利于迅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外力,做到超前预防。
措施4:建立完善社会联动工作机制。
(1)加强与政府部门和道路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要加强预防,做好通道治理,要依靠政府部门,协商共同解决,把矛盾化解在最小。(2)要依靠公安机关,加强警企协作,依法打击违法行为。(3)建立月度发布防外力破坏预警通报制度,定期从道路管理部门了解年度内的施工工程,以加强施工区域的线路安全管理。
措施5: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1)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宣传工具。印制电力专项法律法规和护电常识、典型案例相结合的实用宣传单,进行沿线发放,增强广大群众依法护电的意识。(2)大量安装宣传、警示牌。(3)通过与政府的沟通,与市相关特种作业培训机构合作,定期进行授课,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特种作业人员的“防外”意识。目前,青岛公司已与青岛市劳动保障局合作多次,对全市的吊车司机们进行了“防外”培训,学员们反响很大,起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措施6:制定由上而下的闭环外事处理流程,定期汇报总结防外力工作。
(1)制定《防止外力破坏管理规定》,设立专门防外力破坏组织机构,明确各级工作人员职责,制定详细的常规管理规定和外力防范措施。(2)建立防外力日报,并采取周汇报制度和月度总结例会制度,对发生的设备故障进行分析,要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发生类似事故。(3)培训PMS系统应用,完善外力处理流程,利用好PMS系统,及时处理和反馈外力信息。
措施7:针对外力处理制定详细的经济考核细则,促动职工的“防外”积极性。
(1)制定经济考核细则。(2)根据班组运行人员发放宣传材料数量进行奖励。(3)对及时发现制止重大外力隐患的人员颁发安全卫士奖。
通过以上有效措施的实施,青岛公司的防外力破坏工作大有起色,2012年因外力引起的线路跳闸发生10起,占总跳闸次数的20.83%(2011年跳闸52次,外力原因22次,占42.3%),圆满完成了2012年公司要求“实现外力破坏事故次数同比下降50%”的目标。当前,青岛公司正在进一步加强防外力破坏的能控、可控、在控,朝着2013年降低30%的目标而努力。
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安全责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面临着复杂而繁重的任务,安全稳定事关大局,越是平静的时候,越要提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越是乐观的时候,越要保持头脑的清醒冷静,对于输电线路设备的外力破坏,我们只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摸索、探讨,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对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倍加努力的工作,相信输电线路设备的外力破坏活动一定能够得到有效遏止。
[1]程航,吴晓杰,马明.输电线路防范外力破坏对策的探讨与应用[J].电力安全技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