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回顾及前景探索

2013-08-15 00:52:53徐立君
科技传播 2013年22期
关键词:气象部门类节目影视

徐立君,张 争,石 磊

烟台市气象局,山东烟台 264003

0 引言

气象影视工作在国内的开展已经有20 多年了,作为一名从业者,我们不应该只埋头工作,还应该经常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这可以使我们在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抓住气象影视工作的重点,培育属于自己的阵地,同时也会对后来的同行们了解气象人从事媒体、影视工作的历史、经验、教训,为气象影视在社会和气象事业的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提供借鉴。

1 气象影视的总结回顾

气象影视节目的开展要追溯到上世纪80 年代初期,家喻户晓的《新闻联播》是1978 年1 月1 日开播的,紧跟其后的《天气预报》栏目于1981 年7 月1 日开播,这也是最早的电视气象节目,随着该节目的成功,越来越多的省、市、县级气象部门开始独立制作电视气象节目,至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此类节目均已由当地气象部门制作了。

为了更好的做好我们的节目,1993 年3 月1 日,气象节目主持人首次走上荧屏,“气象先生”和“气象小姐”逐渐为观众所熟知。

随着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应用,气象节目可发挥的空间更加宽广,不论是节目的内容还是节目的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虚拟演播室技术产生于20 世纪90 年代初,进入我国在1997 年前后。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气象节目主持人配合虚拟演播室技术的使用,使得电视气象节目成为一档收视率极高的电视栏目,也成为我们气象部门很重要的服务窗口和对外宣传、形象展示平台。

长久以来,全国各级气象部门不断探索发展思路,尝试了很多节目形式的创作,也针对不同媒体的特点,制作、研发了很多气象信息发布的软件、网站等。

目前,中央电视台各档气象节目的制作是由成立于2002年8 月的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公司承担的。华风集团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制作气象类节目方面的专业优势,从节目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提高了科技含量,观众在掌握最新气象信息的同时,也能学习很多气象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作为气象部门内最大的、与市场竞争又直接面对面的影视公司,华风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2005 年7 月利用青海卫视频道改革的机遇,华风开始尝试运作整频道的节目创作;2006 年5 月18 日,中国气象频道的正式开通,在气象影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构建了防灾减灾、第一时间、第一发布的权威平台,而且可以让公众24 小时全天候看到多种多样的气象节目。

2 气象影视节目的不足及目前面临的形势、环境

2.1 气象影视节目的不足

社会不断发展,对于气象节目来说,电视观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科技的进步助推了全新媒体的出现,气象影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自身的弊端。

气象类节目作为一档非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节目,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被边缘化的一档节目,注定了它在夹缝中生存的艰难,我们的气象影视工作者既要设法跟电视台要时间,又要不断思考节目质量和经营模式,还要面对社会上提供同类服务的公司以及其它媒体的竞争。

在气象频道,我们制作了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目,凡是跟气象有关的,不管是预报类,还是新闻类、知识趣味类、专业类节目,都可以在气象频道找到。但具体到省级以下电视台气象节目,则大都是预报类节目的天下。

在全国各地,每天晚上电视观众都会看到形式类似的天气预报节目,表现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作为观众,只能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气情况,基本没有新鲜感可言。

2.2 气象影视面临的形势、环境

气象影视经历多年的风风雨雨,自2000 年后,发展越来越快,再加上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观众对我们节目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气象节目在各地电视台栏目收视率调查中排名持续较高、地方政府出于民生决策的需要也非常重视,这也引起了各级电视台的注意,2003 年5 月1 日,新闻频道开播不久就曾开播过《天气·资讯》,栏目是一档以天气预报为主体的气象服务类节目,之后改版为《天气预报》,但因为我们自己制作的气象节目内容就缺乏气象科技要素展示、气象专业图表介绍,促使各地电视台有能力独自分享气象影视这块大蛋糕,逐渐摆脱气象部门,2004 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取消与华风合作多年的军事气象节目,同年,与环保总局合作开办环境气象预报节目,各省电视台也纷纷制作播出自己的天气预报,减少与气象部门的合作。

3 气象影视的发展探索

我们的气象影视节目,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电视行业的发展要求,加上新兴科技的快速普及,也为我们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创造了条件,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分析。

3.1 改变单纯以预报天气为主

一提起天气预报节目,观众就知道节目分为主持人讲解、城市预报两部分,我们可以尝试向正常的电视节目靠拢,做成一档新闻类节目,由主持人贯穿始终,将城市预报以主持人讲解和设计成主持人转场等方式自然融合,主持人讲解从中贯穿,因而将主持人的人际交流优势充分发挥。

这对主持人要求更加严格:主持人的非常活跃得表现,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讲解,而并非在播报,对着图形去讲,动作很大,人走进来再走出去。机械性的面对着观众站着播报的很少。

很多节目中的图象转换都是由主持人转换的,图象变化的速度快,通过主持人手持遥控器,人等图或图等人的情况不存在了。大量使用图象,使主持人一直都在向观众不停的介绍图上的信息,却不能根据文字的不同变换图形。

主持人的发展方向是充满热情、愈加专业,在节目中营造人际交流的语境。重点在于归纳和总结天气的特点,紧抓重点,并非泛泛而谈、面面具到。主持人充当政府发言人的节目形式已不受欢迎。

3.2 节目形式的探索

现在电视台的栏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也是绞尽脑汁,不断地进行栏目的创新,有很多的节目形式可供我们借鉴。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气象节目主要都是预报服务,虽然每天的节目数量很多,可每一档节目的时间只有3min ~5min,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节目的充分互动,且没有充裕的时间对一些疑难气象问题进行讨论和解释。

气象节目的互动要求主持人必须对气象有充分的了解,想要使互动做的更好,就要有气象专家的直接参与,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的气象节目主持人都是非专业人员,不能实时分析和解答气象问题。只起到一个“播音员”的作用。同时,在节目背后直接服务于节目的影视专业人员也很紧张,只是勉强维系日常节目的播出,更没有气象专业人员在节目互动中分析和解答各种问题。

我们可以开通微博,广大观众既可以在节目播出期间提问问题,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可以在当天晚上的节目中安排观众感兴趣的点进行具体讲解;其次微信的使用也会非常便于观众的互动,在收看我们节目的时候,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快速加入我们。

3.3 引入图文包装编辑系统

与传统的字幕机相比,引入图文包装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呈现出时效性更强、信息量更大、表现形式更生动等特点;二是提升了节目制作效率,节目制作人员首先进行节目的整体包装设计,然后调用模板进行局部的内容替换即可,也可以连接外部数据源,在播出过程中实时替换数据内容,操作快捷。

3.4 市场化操作,形成产业

我们的电视气象节目归根到底还是一档电视节目,面对的竞争对象是电视台很多套栏目,虽然节目内容不同,但气象信息的获取渠道早已不是五年前的格局了,如果节目本身不能吸引观众,一样会收视率大跌,直至被淘汰出局。因此竞争环境是很残酷的,华风气象影视集团的操作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样板,我们需要制作有关于气象节目材料,甚至与气象关系不大的一些专题片、纪录片的创作也可以尝试。

5 结论

我们电视气象节目一直以来自认为节目内容独特、权威,又是广大观众日常必须了解的,从而没有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气象信息的获取方式早已多样化,仔细分析我们的生存环境,的确是非常严峻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网络等手段的日新月异也为我们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平台,全国广大的气象意识工作者也大都意识到了环境的改变,希望大家能集思广益,共同推动我们的事业始终充满活力和竞争力,为电视观众不断奉献富有创意的气象信息,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气象部门类节目影视
影视展
环球时报(2023-03-15)2023-03-15 17:22:12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江南(2022年3期)2022-04-30 08:23:53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24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31
影视风起
商周刊(2017年11期)2017-06-13 07:32:30
影视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新闻传播(2016年12期)2016-07-10 08:19:50
县级气象部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1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