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资源在公众气象服务中的有效应用

2013-08-15 00:52
科技传播 2013年16期
关键词:报纸气象传统媒体

时 里

北京万云公司,北京 100089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决策,是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要求。公共气象服务是社会对气象部门的一种期待、是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第一要求。自《气象法》颁布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气象研究和气象应用推广等领域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在应用领域,气象服务部门做了很多新的尝试,有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较高的社会认可度,气象服务的满意度逐步提高。本文以气象服务中的传统媒体资源为例,分析如何提高公众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效果,结合自己具体的气象服务实践经验,尝试性地提出一些针对性政策建议。

1 公众气象产品服务的内涵及功能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服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者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从服务对象看,公共气象服务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电子显示屏、电话、手机、气象警报系统等手段而向社会公共发布气象预报、警报、预警信号等信息,以防灾减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等为主要目的公益性服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公众。公众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公众获取有效气象信息的有效途径。

目前,公众气象服务主要实现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提供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服务。根据气象实况监测和气象卫星、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监测等,向公众提供常规天气要素预报预测的服务,向公众提供暴雨、雷暴、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及强对流天气0 ~2 小时的临近预报和3 ~12 小时的短时预报,12 小时~7 天的常规气象要素预报,未来10 ~30天延伸期环流形势特征及演变趋势预报、降水及温度趋势预报。做好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描述灾害性天气事件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提供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开发与公众工作、出行、健身、医疗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如人体舒适度指数、紫外线指数、风寒指数、花粉浓度、中暑指数,提供空气质量、污染物汇聚、扩散的预报预测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信息。二是面向公众普及气象知识。发布公众关心的重大天气、气候、环境和空间气象事件信息及气象新闻,传播和普及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科学知识。以新闻发布会、电视、网络等方式发布公众关心的重大气象灾害事件。加强对公众的气象知识培训,增强公众科学应用气象产品的意识和能力。

2 网络媒体时代借助传统媒体提供气象服务面临的挑战和优势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而言的,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交流活动的媒体,包括电视、报刊、广播三种传统媒体。

当前,在这个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传统媒体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根据Editor & Publisher 的最新研究,大约1/3 阅读在线电子新闻的用户对传统媒体失去了兴趣,电视收视率下降了35%,广播收听率下降了25%,报纸购买率下降了18%。另据美国Paragon 研究公司的调查显示,1998 年13%的美国家庭因上网而退掉了订阅的报纸。网络媒体以其自身的传播优势不可避免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依靠信息容量大、迅捷的时效性、独特的互动传播模式、强大的搜索链接存储功能,网络媒体正以其技术优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任何人、任何时间,只要上网,就能获得新闻,满足新闻欲。

但我们必须清楚的是,网络媒体也有其自身的缺陷。比如,缺乏严谨性、缺乏深刻性、缺乏权威感等。而传统媒体又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发挥传统媒体的特长和丰富的经验等。本文认为,面对网络媒体的巨大优势,传统媒体只有发挥其独特之处,才能继续生存发展,公众气象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也是如此。

在传统媒体中,电视、报纸、广播无疑占据着最广大的受众市场。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大约30%、12%、11%的公众分别通过电视、报纸和广播获取气象信息。可见,特定的公众群众仍然喜欢或者倾向于使用传统媒体来获取气象信息。因此,本文以下主要分析这三类主要传统媒体如何发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提升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 报纸气象产品服务

报纸媒体的主要优势是图文并茂,保存时间长,传阅率、翻阅率高,因此受众广泛。因而,报纸作为传统媒体,除了在媒体扩张策略上重视产品创新外,最重要的是摸清现今报纸的受众特征。现今由于互联网的冲击,报纸受众所占全部受众比例越来越低,尤其公众所接触的主要是都市报纸,如此受众人群主要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中老年群体。针对这部分群体闲暇时间多、倾向于图文并茂、版式美观、贴近生活的阅读要求,气象信息服务产品必须制作得美观易读。目前北京开设气象专栏的报纸有5 家,包括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北京晨报。北京地区其他综合类的都市报纸大约有十几份,竞争非常激烈,大部份报社亏损经营,亏损经营的报纸很难拿出大版面做天气预报。因此,我们必须把现有开发气象服务的报纸媒体服务,才同时积极扩展其他的报纸媒体。在内容上,可以结合在国外、境外的报纸上刊登天气预报的经验,结合北京报纸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气象台所能提供的信息,不断更新报纸版面,以期收到良好效果。

目前,从各大报纸栏目看,比较受欢迎有,分区县(分片)24 小时天气预报、各种生活指数、升、降旗时刻天气预报、上、下班时刻天气预报、双休日天气预报、专家谈天、全国24 小时降水图、全国24 小时冷空气图等。未来的报纸气象服务还可以刊登地面或高空天气图、紫外线(时间预报图)、亚太地区地气象图(有大陆、海洋、海岛元素的彩色地图比较美观,同时刊登国内外城市的天气预报很能吸引读者的关注)等更加图表化的信息。气象版的气象信息以图形或图表的形式表示为主时,版面板块化、栏目化的设计使版面更新颖美观,更受读者好评。再如,“读者工作室”栏目,读者可以通过短信平台与气象专家进行沟通,在栏目内有选择的刊登读者的意见或建议。同时气象专家也可以针对读者提出的气象热点问题在读者工作室做一些解答。可以使报纸也成为双向沟通的平台,突破报纸媒体的瓶颈。

在具体的气象信息工作服务中,可以经常搜集用户意见,以积累了大量有用的信息。正如媒体所言,只要抓住读者群,照顾读者群的特定需要,传统媒体一样可以在内容上取得优势,取得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如公众建议对每天的天气配发一些分析,就像一周天气一样,用语尽量通俗易懂。还有建议在报纸的气象版增加节气及相关信息,天气形势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一些,用以指导百姓的生活。说明报纸的阅读对象仍然欢迎浅显的、生活化的,高质量的气象信息。这是其阅读群体对象决定的,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正因为认真研究受众群体特征,照顾其特殊需要,多年来报纸气象服务版面渐具特色、服务性强,深受读者喜爱。

4 广播电台气象产品服务

在信息传播形式多样化的今天,电台作为一种传统媒介,其重要性也在下降,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电台传播的有效性,并尽力将电台气象服务产品做得精益求精。

由于人们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不同,对天气预报的传播方式也有自己的要求。电台媒体的受众群体集中在每天出门在外,但收听广播比较方便的人群,具体有司机、出差较多的职员、农村人群等等,他们对气象信息的需要反而比其他人群更强烈,因此在我们的电台节目中,侧重倾听听众意见,反映听众所关心的问题,就能获得更高的收听率。

我们组织并参加专业台预报员与新闻台、交通台的主持人的座谈会,搜集第一手信息,改进了电台气象产品。例如,主持人可以通过电台的短信平台最直接能看到听众对一些气象现象的疑问,和一些对气象知识渴望的了解。如:为什么北京的南边总是有雾、为什么北京的雨总是下到北部山区等。所以我们根据听众的需求重新制作了电台气象节目,也收到了良好效果。如,交通路段天气实况、生活气象指数、最新预报、气温实况、专家参与直播(讲解天气,跟踪天气演变)、气象知识等特色气象信息都广受欢迎。节目更加贴近百姓和生活,节目的收听率也逐年提高。

同时,在产品经营上,考虑电台、听众、企业、气象台的多方需要,我们成立了一家气象信息制作室,主要经营《气象交通》直播节目。主要在音乐台、新闻台、文艺台和电台共同经营气象信息节目。收听率得到保证的同时,节目的插播广告就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插播某某企业提醒你注意天气变化等,就很好地体现了气象节目的特色。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资源在公众气象服务中还是有很大挖潜的空间。关键在于如何贴合公众需要,提高受众群体关注度,这样既能满足广告的需要,同时又有提高经济效益。从内容上说,具体就是更深入人心,更细分化,更人性化,更生活化,更贴合媒体特点。

[1]丁健武.新形势下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思考.气象软科学,2010(1).

[2]李闯,范晓青,吕明辉.2009年北京地区公众气象服务调查分析.气象软科学,2010(2).

猜你喜欢
报纸气象传统媒体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