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丽娜 葛爱军 王 萍
(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 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根本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建设思想。文化观是以文化的定义为基础,一般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社会组织,狭义的文化主要单指精神文化方面。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区分出两种劳动,即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另外,还区分出两种生产,即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他们认为在改造世界的生产活动中,生产者也随之改变,如品质、力量、观念、交往方式、需要和语言等。列宁也曾经将文化分为纯粹文化方面和物质方面,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没有给文化以明确的定性和定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不断提升,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进程中的四个阶段。
十八大报告不仅有专章论述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在整个报告的其他章节也涉及到这个问题。这是对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进一步确认和全面部署。十八大报告关于文化的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标志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之外,还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要是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没有繁荣文化的支撑和保障,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1]的论断,表明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如果没有文化积极引领,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必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用的标题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对文化建设目标的明确表述,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内要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国民素质,对外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其中的“扎实推进”四个字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长期目标,需要分阶段完成。从工作层面上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一个包含面很广的长期目标,需要我们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分解目标,根据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把目标具体化,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这样才有抓手和落实的依据,也便于监督检查的针对性。这次中央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在标题中用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很有深意的。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一道路,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我国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唯一正确道路。一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是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三是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十八大报告中讲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是文化工作的核心,具体讲: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三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四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总之,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是要坚持唯物论,抓牢文化大厦的经济基石。文化是整个社会生活进步的标志,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进步的程度。正如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2]二是要实践辨证法,发挥文化成果的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不仅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还注重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他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3]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要充分发挥它对经济和政治的能动的反作用。三是要牢记人民观,坚持文化创作的根本立场。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则问题,因为正确的创作立场决定着文化创作的正确方向。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大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区别于其他一切非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根本表现。
[1]《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人民日报重要报道汇编》,第35页,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3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