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深意的外交辞令

2013-08-15 00:43胡佳恒
领导文萃 2013年3期
关键词:撒切尔外交官立场

□胡佳恒

很少有人会将“外交辞令”当成褒义词。那些正确的废话,往往会让倾听的一方不耐烦。但是,我们是否真的听懂了它?

外交辞令与真话之间的微妙距离,用高等数学都无法精确计算。这其中不乏自嘲——有国外外交官说他即使不说话,也要考虑三件事。一是时刻准备着连续参加一周宴会,不干任何工作;二是记得宴会上偶遇的女士生日,但永远记不起她的年龄;三是时刻保持多疑状态。所以假使你想欺骗外交官,最好的办法是对他说真话。

但这一定有偏颇之处。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活在一套自己熟知的语言体系里,用一个个不起眼的词语,去传递一条条有深意的信息。

优雅表达不同意见

会谈在“坦率”的气氛中进行,这是暗示双方对所讨论的问题存在意见分歧。对某事表示 “遗憾”,这对他人表达不满情绪——在有些场合,它也有含蓄表达抱歉的含义。

双方经过会谈,对问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分歧依然如故,这种情况不好直说,便用以下一些方式表达——“会谈增进了双方的了解”。这是避开分歧,而有分寸地强调会谈的积极面。“双方的态度是积极的,气氛是友好的”的表述,暗示会谈没有取得进展,但突出的是双方的态度,会谈的气氛,强调双方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愿望。

“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充分陈述了自己的观点”、“阐明了各自的立场”,这是暗示双方分歧较大,会谈仅止于自说自话。

说某人进行“不符合他身份活动”,指的是此人被认为是间谍。宣布某人为“不受欢迎的人”,其实是要将他驱逐出境。“无可奉告”就是拒绝回答。

对于对方的某种立场、主张或做法需要表示态度,可是却既不能轻率地表示同意,也不能冒然反对,而是要持慎重态度,有某种保留。这时往往说“可以理解”或“表示理解”。

“注意到”也是一种留有余地的表达方式。它比“可以理解”这样的表述更轻,只是表示对方的某种立场、看法或做法已经引起我方很大重视,但是我方却不愿或不能、至少是暂时不能表示赞成与否。这是一种避免明确表态的用语。

赞赏≠赞同,相信≠确信

“赞赏”用在对某件事的赞扬上,有欣赏的意味,但用于评价某种主张时,情况就比较复杂——它并不表示赞同,事实上还可能暗示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是不尽相同的。有时也可以对对方持这种观点而作的努力表示“赞赏”,但这话后面隐藏的意思,则是对这种观点本身有保留,是很客气地暗示存在不同意见的一种办法。

比如围绕中国台湾问题,我们既能看到“中方重视×方的立场,对××就台湾问题所作的完整表态表示赞赏”,也能看到“中方感谢加蓬在台湾问题上给予的坚定支持”这样有细微变化的表述。

同样的,有的词语在某些外交场合会有特殊含义,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如“希望”、“相信”这类词,有时候会起到婉转发出某种信号的作用,但有时候却是与字面完全相反的意思。

“我相信,这一协议将会得到尊重。我们双方对此都有义务。”这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84年12月赴北京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前,在伦敦接受BBC采访时的谈话。这里说的是“相信”,但她是在婉转地发出有疑虑的信号。直到中国领导人一再说明,撒切尔才在香港表示“香港人可以抱有绝对信心去面对将来”。

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也有一些婉转的说法。比如,双方的经济交往水平较低,技术合作不多,对这种情况,往往从积极的方面提,说成双方在经济贸易、技术合作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如果对方的产品价格高,技术转让条件严,我方希望能够降低价格,放宽条件,往往会表述为希望对方在产品价格、技术转让条件等方面“提高竞争能力”。

该傲娇时就傲娇

也并不是任何外交官,在任何方式都遵循这样的说话方式。适时表露自己的强烈情绪,也是外交的一部分。

比如,你可以像前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那样,当北京奥运圣火在伦敦传递遭遇不愉快时,在报纸上写出这样的段落——“一个女孩说,‘这哪里是养育了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的国家啊!’另一个说,‘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到哪儿去了?’我花了很长时间试图说服她们,但从她们潮湿的眼睛中我明白,我没有做到。”你也可以试试像前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沙祖康那样——他在2006年告诉美国人“在军费问题上美国最好闭嘴。”

猜你喜欢
撒切尔外交官立场
Panda pride 萌宠外交官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鲸豚趣多多之最强外交官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撒切尔夫人为邓小平精心挑选礼物
撤切尔夫人与英国女王
撒切尔夫人与英国女王不和?
一对外交官夫妇的支教之旅
一月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