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静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4)
毛泽东认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既是对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集中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导向作用。
首先是民族立场。毛泽东将民族立场看做是民族文化的灵魂,这既是对外来文化渗透和侵略本质的深刻认识,也是对近代中西文化争论的科学总结,还是对文化固有特性的客观揭示。文化首先是民族的,是 “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群体共有的、而与其他民族群体相区别的民族文化特征;这种民族文化特征作为一种传统,世世代代影响这个民族群体及其成员”[1]P214。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之根、民族的标识,地域性、封闭性、保守性、排他性是其固有特性,从而使它能够持续不断地对共同体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世俗生活产生影响,对共同体成员产生巨大的凝聚作用,对外来者持否定态度。“欲灭其国,必先灭其文化”是西方文化殖民信条。主张民族独立和尊严,反对奴化教育和宣传,是毛泽东先进文化建设首要的基本观点,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文化。[2]P706主张全盘西化的人是没有骨气的中国人,肃清殖民地半殖民地文化影响,是近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民族内容和形式。服从和服务于民族发展是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必须服务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文化要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创造条件。这既是从目的,也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对民族文化提出的要求。文化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内容决定形式,多样化的形式能够更好地表达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内涵,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民族形式包括国内外两个方面,即中华文化民族形式和地方民族文化形式。中华文化是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特定时空铸就了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文化建设和传播必须具有中国气派、中国作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发展不平衡,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是服务于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当然要求,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容,是推动中华文化百花齐放发展的需要。
再次是要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人类文化发展也是建立在既有文化水平基础之上的,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没有内容和形式的积累,就没有文化发展。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留给了我们一份独一无二的特殊遗产——文化,不管是包袱、动力、阻力,都必须正确地面对它、认识它,并以此作为建设和发展民族新文化的起点。文化不能凭空产生,要尊重自己的昨天,不能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很好研究。毛泽东极力反对那种言必称希腊而瞧不起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讥笑那些只听说过几个希腊故事就在那里生吞活剥地谈论外国而对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对于民族文化,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盲目搬用,既反对虚无主义,也反对复古主义,必须批判地接收,要将其是否能够在推进民族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接受与否的标准,要将封建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区别开来, “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要将传统文化中诸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优秀因子发扬光大。
首先要坚持人民的立场和态度。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反映和服务于特定阶级、阶层的政治和经济,超阶级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为人民和如何为人民,是无产阶级文化不能含糊的一条根本原则。毛泽东继承了无产阶级文化应该“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3]P666的立场,认为,我们的文化必须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绝非“少数人所得而私”,“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在中国,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2]P692。文化建设应该将反映包括农民在内的广大劳苦大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努力方向,体察其生产和生活、倾听其心声、体现其意志和意愿、满足其文化需求、保障其文化权利。毛泽东认为,新中国的建设“需要大批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师,人民的科学家、工程师、技师、医生、新闻工作者、著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普通文化工作者。他们必须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4]P1082。
其次要坚持内容的人民性。一定的文化总是反映和服务于特定人群的政治和经济,“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5]P99。在阶级社会,文化都为特定阶级政治、经济利益服务,无产阶级文化应该而且必须为劳苦大众服务,这既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体现,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人民创造历史,为其创造活动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是无产阶级文化的世界观。无产阶级文化应该是人民群众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在观念上的反映,社会主义文化的原料源于人民,否则文化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人将成为“无兵司令”。文化工作者要牢记党的群众观,坚持走群众路线,打破传统的精英文化、贵族文化、城市文化、士绅文化格局,深入群众(尤其农民群众),了解其生活,反映其愿望和要求,丰富和充实创作源泉。革命和建设都是人民自己的事业,只有用先进文化去教育和团结人民,他们方能觉悟并为自己的事业努力奋斗。检验先进与否的标准就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表达和实现了人民的利益以及它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激发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是要将人民作为普及对象。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离不开文化普及,它既有利于革命和建设事业,也是实现个体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前提。普及涉及对象、内容、途径、形式等问题。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劳苦大众服务,是谓对象。反映其生产和生活需要,是谓内容。扫除文盲、发展学校教育、兴建公共文化设施,是主要途径。中国历史上文化欠账太多太深,旧中国80%的人是文盲,而 “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6]P590,就不能保障其经济利益。数千年来,劳苦大众吃尽了不识字、没有知识文化的苦,政治上承受压迫、经济上遭受剥削、文化上受宗教迷信禁锢,扫除文盲是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中国共产党不仅在中央苏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进行过扫盲,新中国还开展了数十年的扫盲工作,使大批世世代代目不识丁、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将识字作为学习文化的起点。学校教育联系着千家万户,是文化普及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不仅在革命根据地创办各类学校,还推动了新中国学校教育跨越发展,促进教育大众化,结束了教育被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历史。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的兴建,提供了人民学习文化的便利。报刊、戏剧、歌舞、音乐、书画、影视、广播、展览等成为普及的有效形式。
首先是建设反封建迷信的科学文化。毛泽东在1919年的 《湘江评论》上撰文说, “中国的四万万人,差不多有三万万九千万是迷信家。迷信神鬼,迷信物象,迷信命运,迷信强权。全然不认有个人,不认有自己,不认有真理。这是科学思想不发达的结果”[7]P276。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他特别重视科学文化的建设和传播。科学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毛泽东更多强调广义的科学文化,将 “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2]P707,作为科学文化建设的目的。 《反对本本主义》批判了唯书唯上的主观主义,延安整风批判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以使全党确立唯物主义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育党内科学文化。科学既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大敌,也是迷信、专制和愚昧无知的克星,要老百姓不敬神,就要有科学文化的发展和普及。
其次是发展和传播科学文化。科学技术不仅具有文化功能,还具有间接的生产力功能,发展和传播科学文化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的贫困面貌,有利于推动现代化建设。人类生产力发展主要靠科学技术推动,青铜取代石器、铁器取代青铜、蒸汽取代人力和畜力、电力取代蒸汽能,从而推动了人类生产力发展。毛泽东在延安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说,自然科学是好东西,它既是人们争取自由的武器,也“能够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赞成它,每一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8]P269。延安边区政府不仅在党内掀起了学习科学文化的热潮,还努力向边区民众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毛泽东指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提出“向科学进军”“大搞技术革命”,就是要建设科学文化,发展新中国的经济。普及科技知识、提倡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是新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再次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作引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一方面因为它有实践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作基础。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包含有自然科学,大家要来研究自然科学,否则世界上就有许多不懂的东西”[8]P387。作为人类文化最高成就,马克思主义带来了观察和处理问题、研究学问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它的传入和传播,既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想和方法论作指导,使固有文化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仅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变化和发展,而且民主政治、经济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先进文化,它由此决定了革命和建设的目的、战略和归宿,文化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传播。
首先应该反映和引领时代发展要求。文化既反映也引领时代发展,滞后性和超前性是文化发展的规律,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文化是一种落后文化,引领时代发展的文化属于先进文化。毛泽东认为,一定的文化既反映也作用于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一定”包括时、空两个维度,时间上既表现为滞后性也表现出超前性。先进文化既能反映时代使命、精神和主旋律,还能引领时代政治和经济发展,文化的反作用和引领功能体现出文化的先进性。只有具备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反映时代发展要求,它才能走在时代前进的潮头,引领社会发展,发挥文化的先导作用。能够反映和引领新经济和新政治发展需要的文化,就是把握和体现了时代使命、精神和特征的先进文化,就是特定时代人们思想和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成为教育、感染、动员和鼓舞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判断文化先进与否,就要看它在推动不同时期历史进步中的作用,所以“先进文化一般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文化”[9]P11。
其次是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文化先进性总是与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使文化先进性表现出时代特征。1927年至1937年,服务于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服务于工农利益,是民主革命文化先进性的体现。1937年至1945年,服务于民族利益,提供抗战胜利的精神力量,是抗日救亡文化先进性的体现。1946年至1949年,服务于反内战、反独裁,实现人民的解放,是人民民主文化先进性的体现。1953年至1956年,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先进性的体现。1956年以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目的。
首先是将开放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动力。虽然民族文化具有地域性、封闭性、保守性、排他性,但中华文化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强大的同化功能,外来文化也成为推动以汉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不但被中国化,还推动了中国宗教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在与中国实践和优秀文化的结合中实现了中国化,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还推动了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毛泽东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够存在?为什么能够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10]P740,“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10]P751,“中学”“西学”中的“学”系指基本原理,是一切民族都可以学习借鉴的。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表明,文化交流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新文化的产生(或曰突变),都是两种以上文化要素相互碰撞和作用的结果,从而推动民族文化发展,所以“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11]P41。
其次是有分析有批判地吸纳外国文化。学习外国文化不是越搞越洋气,丧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我所用是接纳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毛泽东酷爱国学,但从来不反对和排斥西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10]P742。对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是,决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既要积极主动,不能被动,同时要在内容上有选择地借鉴。中华文化总体上是人文文化比较发达,科学文化显得不足,所以在 “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11]P42,以实现文化的跨越发展,并为国家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内的科学文化,是人类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智慧结晶,具有普适性,吸纳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不仅是实现科学救国的需要,也是实现科学强国的需要。
[1]杨镜江.文化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列宁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宁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
[8]毛泽东文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郭国祥.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规律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10]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1]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