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彭真怀
城镇化不能总在深水区“摸石头”
文/ 彭真怀
在方向不明的时候,先停下来辨明方向是十分明智的,切不可在缺乏充分评估论证的情况下出手过快,用力过猛。
种地的时候,总是先把地里的石头、树根和杂草清理干净,然后再播种。治国与种地是一个道理。新型城镇化能不能成为未来30年的经济主宰,要看能不能用锋利的手术刀解剖当前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刮骨去毒才能重生健康的肌体。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正本清源,矫枉纠偏。所谓战略,并不是“把马放在车前”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马往哪里跑”。应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大调研,对当前的城镇化进行全面彻底反思,采取不破不立、边破边立和先破后立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看准了的就下决心干,明摆着是错的就赶快改,不能总是在深水区里“摸石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要“趋利避害”。但究竟避什么害?为什么避害?害到了什么程度?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真弄清楚,要么是跟着起哄,要么是在似是而非的概念上绕圈子。有些人的调子高到天上去了,就是不着边际,不敢面对已经存在的尖锐矛盾。中央都在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但他们还是有另一类的空话、套话,前几年的“城市化”发言也居然拿到现在反驳,而且煞有介事,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如此没有针对性,新型城镇化还怎么深入讨论下去?在我看来,“避害”才能进步,“避害”才能重生。对什么是新型城镇化一定要敢于谈真问题,要有把自己的见识、主张说出来。在这个重大的国家战略方向上,谁怕下功夫,谁就找不到真理。
其实,既然叫新型城镇化,就一定是与当前正在推进的城镇化不同。2010年就有各种社会舆论,批评当前的城镇化是“伪城镇化”、“半截子城镇化”或“不完全的城镇化”,过激的观点甚至认为是“病态城镇化”或“畸形城镇化”。我大体上梳理了当前城镇化的十大重症:制造了城镇化率的数字泡沫;放大了户籍壁垒的制度缺陷;暗藏了土地财政的隐性风险;侵蚀了耕地资源的保护红线;引发了攀比冒进的失控开发;催生了商业贿赂的高发多发;扭曲了干部考核的评价导向;漠视了城市自身的弱势群体;割裂了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恶化了生存发展的环境空间。
上世纪60年代初,为了度过当时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全党就一些重大问题同时开展调研,很快就形成了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正确决策。我想,对新型城镇化的不同意见,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更加突出。
最近听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基本定稿,今年上半年可能正式出台。我认为这么匆忙定稿是欠妥的。新型城镇化的钱从哪里来、人向哪里去、地往哪里用?怎么拿出有力度、可操作的实施意见?国家发改委有责任深入调研、反复论证,避免在关键的时刻选择错误的方向。我认为,在方向不明的时候,先停下来辨明方向是十分明智的,切不可在缺乏充分评估论证的情况下出手过快,用力过猛。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