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杜鹃别样红

2013-08-15 00:51聂洪东
当代贵州 2013年21期
关键词:杜鹃景区旅游

文Ⅰ聂洪东 本刊记者 付 松

(责任编辑/付 松)

“杜鹃花似海,满山留异香。”走进百里杜鹃,处处生机勃勃,诗意盎然。“醉九牛”、“花底岩”、“索玛花神”、“千年一吻”,一个个景点演绎着古老传说,浪漫神秘;插花、跳花、祭花神、火把节,一个个节日展示着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从自然景观到民族文化,从观光旅游到多元体验,从散兵游勇到抱团发展,百里杜鹃开启了一次试验,形成了一种模式,完善了一条产业,打造了一个品牌。

管理创新“索玛花”一枝独秀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腹地,境内有面积125.8平方公里的原始杜鹃林带,生长着马缨、团花、露珠、迷人等60多个杜鹃花品种,面积之大、品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有“地球彩带”、“世界花园”等美誉。

千百年来,在这片历史上称为蛮荒之地、化外之境的土地上,杜鹃花的灿烂绽放,无数次地美丽了彝家人的生活,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索玛花”。

每到阳春三月,杜鹃花竞相开放,在普底、金坡核心花区,马缨杜鹃、团花杜鹃、露珠杜鹃、水红杜鹃、大白杜鹃等组成了多彩的世界。在仁和、大水景区,杜鹃花王俏立山头,独占花魁,让人惊叹销魂,产生无数联想。“千年一吻”景观形状如杜鹃鸟谈情说爱,守望千年,不离不弃。米底河三叠瀑布飞花碎玉,如少女长发飘飞,乃不染纤尘的人间仙境。百里杜鹃湖山环水绕,飞瀑凌空,如诗如画,亦幻亦真……“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百里杜鹃花之乡”、“贵州省十大风景名胜区”、“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等亮丽名片,成了百里杜鹃旅游资源的集中概括。

如此秀丽壮观、大气磅礴的风景名胜,在六年以前却是另一番惨淡景象。尽管在上个世纪80年代,百里杜鹃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贵州旅游大开发中,已经出现在政府、专家的视野,并与黄果树、织金洞等齐名为“贵州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但是,体制不顺、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管理经营粗放无序,导致长期处于“边缘”状态的百里杜鹃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虽然声名远扬,但也曾出现过许多尴尬局面:游客想去,却苦于路途坎坷遥远;去了想留,却难于住宿的极度缺失。诸多问题,成了百里杜鹃旅游发展的障碍。

在建设“独具特色的杜鹃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发展构想的推动下,2007年7月,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组建成立,辖从大方、黔西划出的四个少数民族乡、56个村、近10万人口,总面积500多平方公里,探索既管资源保护开发又管经济社会发展的“跨县组合、封闭运行”新型模式。百里杜鹃的旅游发展由此迈向新的征程。

6年来,百里杜鹃管委会始终按照建设“独具特色的杜鹃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地球彩带、杜鹃王国、养生福地、清凉世界”的发展定位,坚持“科学规划、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加快发展”的原则,科学编制旅游规划,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接待能力逐步增强,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模式转变“带着灵魂去旅行”

长期以来,观光旅游作为一种传统的旅游模式,将旅游限制在线性的游走之上,游客仅仅是片面的观光,而非深度的体验,仅仅是走过这个景区,而非真正有意识的旅游经历。

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权威旅游市场专家、国家旅游局市场司原副司长徐汎指出,“观光旅游只是差异性文化符号的大量堆积,是一种类似‘迷路’的行走状态,因为人们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停留,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识别和认知各种符号背后的故事。”

于是,在现代社会加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出“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心灵的体验”,是“自我认识的过程”。在这样的语境下,旅游的发展方向逐步从传统观光旅游向度假式旅游转换,而百里杜鹃乃至贵州旅游的发展,也正走上这条转型之路。

走进百里杜鹃金坡乡附源村,陶罐水缸斑驳陈旧,各家的房屋长满青苔,极具历史沧桑感。当自来水进村入户,陶罐水缸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它仍然是村民们不肯贸然舍弃的“文化符号”。正是这些“文化符号”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古老记忆,成为百里杜鹃打造“满族第一村”的重要内容。

在打造文化旅游的道路上,百里杜鹃管委会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体现本土文化元素。各种关于满族语言、文字、习俗、历史沿革、文化遗产的介绍在村子里随处可见。

除此之外,花坟、黄家祠堂、民族村寨、古庙古街等具有文化韵味的景点,也贯穿于百里杜鹃纵横交错的观花线路上,丰富了以彝族文化为主线的多元文化线路。以《索玛花开》为品牌的文艺演出,在向四面八方的游客展示百里杜鹃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使得景区的生命力越来越强,吸引力越来越大。

春观花、夏避暑、秋休闲、冬赏雪,有花的季节赏花,没花的季节赏文化。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百里杜鹃因此延长了旅游周期和旅游产业链。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是走不出去的旅游,要让世人不只是为看花而看花,而是要了解百里杜鹃的民族和历史。”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百里杜鹃党工委书记黄家耀说。

“带着灵魂去旅行”的现代旅游价值取向,从游客心理及文化体验的角度为贵州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品牌打造融入“无障碍旅游圈”

“开始那几年,景区不规整,游客不多,挣得很少。可是,自打‘百里杜鹃管委会’成立后,景区变化可大了,游客也多了起来。特别是去年杜鹃花节期间,每天都有很多的游客来我家,只可惜地方太小,接待不了那么多人,失去了很多赚钱机会。”普底乡大荒村村民杨淼说,为了留住游客,他投资6万多元建起了停车场,投入20多万元扩建房屋,增强农家乐的游客接待能力。

如此火爆的场面,近年来总是在百里杜鹃频频上演。这一方面是源于景区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

6年来,百里杜鹃通过向上争取、引资和融资等方式,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累计投入30余亿元,完成了“二环三横四纵五连接”旅游区公路网规划并启动建设,建成旅游公路190余公里;建成大型展览馆一个,杜鹃地景公园一个,休闲茶楼一栋;对核心景点进行精细化提级改造,完善景区相关配套设施;启动高山休闲度假体育公园建设;完成准四星级索玛花园酒店建设等。一系列工程的启动实施,使百里杜鹃的形象不断提升,接待能力不断增强。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作为毕节东部有影响力的旅游景点,百里杜鹃的周边还汇集了织金洞、九洞天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黔西观音洞、大方奢香墓两处“国保”单位,加之与正在开发的大方县油杉河风景区、金沙县冷水河风景区相邻,与遵义会议会会址通过杭瑞高速紧密相连,这一带将形成文化与旅游“联姻”、各大景区共同组团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2012年4月27日,首届乌蒙片区旅游联盟合作峰会在毕节市七星关区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乌蒙片区旅游联盟毕节宣言》,川滇黔渝乌蒙片区16个市(州、区)代表还共同签署了《乌蒙片区旅游联盟合作框架协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构建“无障碍旅游圈”,建立健全区域旅游经济深度合作保障机制,制定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旅游市场,无疑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迫切需要和重要路径。

在这个大格局、大框架、大背景中,百里杜鹃的发展目标始终清晰明确: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

猜你喜欢
杜鹃景区旅游
云上杜鹃
杜鹃红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杜鹃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