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梦”

2013-08-15 00:51杨万东
当代贵州 2013年10期
关键词:中国梦公平发展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亮相以后,“中国梦”成为一个流行词。因为是梦,站在不同的角度,就可以有不同的解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总量已号称世界第二,但仍有数千万人处于贫困状态。过去30多年,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中国最大的任务是摆脱总体的贫困,最直接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有效的手段是赋予个体以身份自由,赋予企业以自主经营权与资本增殖权,赋予市场以制度化基础地位,让市场成为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方式。因此,过去的30多年,也是中国的自由之梦、富强之梦、赶超之梦、开放之梦、复兴之梦。

在过去已有骄人发展的基础上,再提“中国梦”,显然就需有新的超越、新的要求、新的期盼。从根本上来讲,“中国梦”的真正实现,是无数局部和个体的愿景大规模实现后的集成。

公平与公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两极分化也不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初衷。20多年前邓小平在南巡时就指出,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是硬道理,但也特别强调,要避免出现两极分化。邓小平的忧虑不幸而言中,当市场的自然演化与资本的逐利本性交融的时候,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就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拉大,这种差距已被基尼系数量化出来。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身份和职业的人群,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收入差距边界。所以,公平正义,包括机会的公平、程序的公平、发展的公平、分配的公平、结果的公平,都成为“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只有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都得到改善,绝对多数民众都能分享发展的成果,才会形成真正的社会进步和民众幸福。

生态与健康。中国过去的发展成绩巨大,但确实像匆匆赶路的行者,很多事没有顾得上去做。在吃的问题上,石油农业、化肥农业、化学农药农业,甚至包括一部分转基因农业,虽然可以很快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但其生态成本和健康成本都极其巨大;工业的问题也很突出,不少地区工业发展与污染扩大同步,经济发展后,治理难以解决。所以生态化发展、可再生地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地发展,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这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一代技术进步路径的演化方向,并与人类的福利根本相联。

人权与自由。人权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封建主义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压制人性的枷锁和专制的土壤。先秦以来的中国的大一统文化赋予中国辽阔的疆域和宏大纵向的思维方式,但也制约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富有创新和特色的发展,更核心的则是假公权对私权的剥夺,假集体和团队对个体和个性的压制和约束。一个现代社会必定是一个包容性社会,一个个人权利得到充分尊重、个体利益得到充分保护、个人自由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得到自由发育的社会,是一个纵向与横向社会经纬网络互相依存、互动发展的社会。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认为,发展就是扩展自由,从而要求以人为本的人本化发展。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安全与快乐。安全既包括因法制健全、社会公平公正而可获得的社会安全和人生安全,也包括经济的负外部性得到有效控制后公共品和商品使用中的安全和保障,使工作和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减少,较少后顾之忧。安全是一种较低的要求,是指当前的状态能得到维持或保证。而人生从终极目标讲是追求快乐的,这就不仅是经济条件的改善,还包括得到更好的尊重,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自由得到充分的体现,个人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社会上各种机会多而且能够公平地获得,从而形成乐观正面的预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和生活。

创新与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群体性参与的制度创新。中国企业的成长、个人的发展、产品的开发、体制的完善,都包含了丰富而生动的创新。“中国梦”的全面实现,依然有赖于这种全民的创新。中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绿色发展、生态化发展、低碳化发展,既有更为复杂的制度创新,也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技术创新和文化、观念创新,通过引入人类文明的普遍模式并加以中国化应用,从而走出中国式的特殊道路。这种创新不仅形成经济上的发展,而且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也将为人类文明做出新的贡献。“中国梦”的真正实现,应是中华文化重新在世界上焕发出迷人的当代光彩之时。

猜你喜欢
中国梦公平发展
公平对抗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