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娜)
中国煤炭外运量最大省份山西,正着力建设运力强大的晋煤外运系统,将在今后三年时间里,围绕境内煤田腹地加快其铁路建设,使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产煤省,能够将更多的煤炭输送到世界各地。
到2015年,山西将建成中南部铁路通道、准朔铁路及和顺至邢台铁路,形成东西方向5条(大秦线、石太线、侯月线、邯长线、中南通道)运力强大的晋煤外运系统。此外,还将在煤田腹地新开发矿区和煤矿兼并重组后大型煤矿建设区域,同步规划配套地方铁路(或延伸线)。2013年至2015年,山西将加快建设10条地方铁路支线,即新建静乐至静游铁路、沙泉至五寨铁路、兴县至保德铁路、保德至偏关铁路、沁源至安泽铁路、沁沁铁路与南同蒲铁路联络线、蔚县至应县铁路、阳泉曲(孝义)至双池(交口)铁路、嘉丰至南陈铺铁路、张台铁路西延项目,以加速晋煤外运。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生产原煤共140亿吨,外调出省100亿吨,占到各省外运煤炭的70%。一直以来,在铁路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山西为保煤炭运输,导致其他非重点物资的运输难以保证,甚至减少客运列车,致使“黑”(煤炭)“白”(其他物资)货物运输比例严重失衡,成为山西经济的掣肘因素。
据统计,在山西,除了电煤、重点保证企业的焦炭和钢材等物资外,其他货物的铁路请车满足率不到10%,水泥、木材、五金等物资请车满足率有时甚至是零。而电煤以外的焦炭、钢材、仪表、电器等,都比电煤附加值高。“黑白”运输比例的失调制约了山西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山西将形成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4个亿吨级、3个5000万吨级、11个1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能将达到12.4亿吨。围绕三大煤炭基地,建设8个大型煤电基地,电力总装机达到1亿千瓦;建设10大焦化园区,焦炭生产能力1.2亿吨;建设三大煤化工特色基地等。到2015年,山西计划新增铁路里程2570公里,全省铁路总里程达到6000公里。其中,多数大型企业和资源开发矿区将实现50公里以内铁路运输目标,以满足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后对强大的能源运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