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攻势』当止

2013-08-15 00:51:27孙培素张秀章
支部建设 2013年28期
关键词:执行者攻势党和人民

■ 孙培素 张秀章

何谓人情?查《辞海》,乃“人之常情”、“人的感情”。历史上曾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人情!晃错《论贵粟疏》中说:“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王之道《桃园故人》中则说:“人情曷制春山好,山色不随春老。”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然而,曾几何时,在许多地区,“人情”发生了蜕变,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同过去的人情面目全非,今非昔比。有人给当今的人情加上两个带火药味的字,称为“人情攻势”。

“人情攻势”这种看似正常其实异常,表面简单而实际玄妙的不良风气,可谓无孔不入。它形式多样,品种不同,有上下结合型,搞人情攻势者既有“通天”的本领,又有“入地”的神通;既能取来“尚方宝剑”,又会“拿鸡毛当令箭”。还有虚实结合型,既有感情的通融,更有物质的投入,并已由“手榴弹”发展为“大团结”。真乃办法用绝,机关算尽。从干部的升迁、调配到职工的招收、安排;从评选先进模范到打击刑事犯罪;从婴儿落户到青年就业……任何通过正当“渠道”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人情攻势”,都可迎刃而解。从党员到群众,从领导到平民,从青年到老人,都有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人情”漩涡之中。不是防御别人的“人情攻势”,就是发起对别人的“人情攻势”。尤其一些领导干部,一方面因难以摆脱“人情”困扰而对此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在“人情攻势”中左右逢源而不忍割爱。尤其令人困惑的是一些久经考验的老同志,离退休后也陷入了这个“怪圈”。

人情的蜕变表现在,“人情”已由过去的互相帮助,牵线搭桥,转化为互相利用,“投桃报李”,有的甚至是利欲熏心,靠其“发家致富”。“人情攻势”不但为以权换钱,以情谋私的腐败现象提供了土壤和“保护伞”,而且也极大地腐蚀了人们的灵魂,使一些人的是非观念混淆,道德水准下降,“送礼行贿”万能,严重侵蚀了权力机构,破坏了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和各种制度的实施,侵犯和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

“人情攻势”之风蔓延不止,固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基础,但人们对它既憎恶又垂恋的双重心态,也是其成为顽症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防止“人情攻势”的袭扰,恢复“人情”的本来面目,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在“人情攻势”面前放弃原则,违背政策,搞私人交易,努力做到对上级不开“口子”,对下级不破“例子”,对亲友不照顾“面子”,对身边人不留“空子”,以不断缩小“人情攻势”的市场。同时,还必须进一步搞好制度建设。一要坚持平等原则,做到一视同仁毫不例外,减少“灵活性”;二要坚持公开原则,增加透明度,防止少数人利用群众不了解内情而曲解规定,营私舞弊;三要坚持责任制原则,明确执行者的责任、义务和权力,拒不执行者要承担责任,干扰执行者要予以追究;四要坚持监督原则,把纵向与横向监督、领导与群众监督、常规与特殊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防止“人情攻势”的袭击,使其丧失存在的气候和土壤,最终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归来兮,真正文明而古老的人情!

猜你喜欢
执行者攻势党和人民
西线攻势
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6
把党和人民举在头顶
传媒评论(2017年2期)2017-06-01 12:10:16
脱贫攻坚,一年攻势在于春
浅谈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定位
铆足干劲,向党和人民交满意答卷
中国水利(2015年12期)2015-02-28 15:13:51
被动语态考点解读与演练
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军事历史(2003年2期)2003-08-21 06:32:52
“贝尔塔斯”与1918年德国攻势的瓦解
军事历史(1992年6期)1992-08-15 06: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