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叶
(广东省吴川市第四中学 广东吴川 524500)
我国的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缺乏体育锻炼的问题,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重担带来的后果就是体育锻炼被忽视。而初中阶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改革以往过分重视技能目标的应试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放在身心发展的目标上面来,才是初中体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根本。
现代的学生,因为生活条件跟以往相比大不相同,娱乐方式趋于电子化,所以很多人不再主动参加体育锻炼,肥胖现象越发突出。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如果只将体育课程作为一种任务,学生被动地接受,并不能收获效果,只有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变“要我锻炼”为“我要锻炼”才能起到促进身心发展的目标。
(1)情景教学。根据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利用情景教学无疑既新颖又有针对性。情景教学可以是生动的图像、音乐或者多媒体,既简明易懂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学习跨栏,可以先给学生观看一段刘翔奥运会上的精彩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借助多媒体,也能更直观地剖析跨栏的动作分解和组成,比起传统的语言传授方式高效得多。
(2)问题引导式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因此老师需要用多发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体育老师要善于设计问题。比如在投篮教学中,学生练习的时候可以提出“立正投篮还是跳跃投篮的命中率更高”、“手腕发力还是手臂发力”等问题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3)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体能和基础都不是一样的,而参与率又是体育课堂上衡量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运用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程度的课程和目标,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性。比如投篮考核中,男生必须投中10球才合格,女生则投中7球合格。
体育教学是所有学科中最讲求互动的学科,过去老师讲解运动原理,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模仿的方式往往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都需要互动,只有在合作中进行体育运动,才能达到促进身心发展的双重目标。
(1)游戏互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理论和练习都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好动活泼的初中生又特别容易感到沉闷和无趣,这无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抑或教学效果来说都是负面的影响,因此,在体育项目的教学中穿插游戏,既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饱满精神和热情,这时候老师不单单是“老师”的身份,更要是一个“组织者”,随时能组织一场欢快的游戏。
(2)分组互动。比赛是最有力的催化剂,将学生按照不同基础、不同水平分类,然后分配成实力相当的几个小组,用比赛的方式教学,不但能让同组高水平的学生带动低水平的学生,还能全面激发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带动起活跃的课堂气氛。比如耐久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体育项目,但如果能用分组互动的方式,却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欲望。不单锻炼了身体,还能让学生提早接触到这个社会竞争的模式。
(3)师生互动。在游戏教学或者分组教学中,老师都可以参与其中,不但能带动整体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还能体会学生切实的锻炼感受,增进师生情感,因为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往往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所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之一。
体育课堂中的环境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也是体育教学活动不可划缺的客观条件,这里的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就是场地、器材等,而软件环境则是指老师素质、教材选择、教学模式等。两者不分轻重,都是初中体育教学所必须严格把关的方面。
(1)优化硬件环境。天气、温度、场地、器材等都是硬件环境,都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但天气和温度是不可控因素,而场地和器材是人为的,可控制的因素,因此对场地和器材应该严格把关,场地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工力学的标准,器材是否完好,是否需要定期维修、增添或者丢弃,都是老师应该关心的方面,因为硬件是软件的基础,只有硬件跟上了,软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2)优化软件环境。体育教育讲求素质教育,老师、教材、方式等软环境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体育老师在提高自身技能素质的同时更应该努力构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才能真正达到互动的境界。
体育课堂和一般课堂不同之处就在于更需要老师以一种亦师亦友的模式存在,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重视个性、发展共性,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更不能体罚,和谐公平才是有效体育教学的前提。另外,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求安排体育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的个体客观差异,也是有效教学的必要策略。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为根本出发点,以强壮身体发展心理为最终目标,而不单单是技能的习得,那反而是其次的。作为体育老师,应该在保证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运用创设情景、问题引导等方法,结合各种互动型教学策略,彻底颠覆以往只注重技能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发挥体育教学的最大效用。
[1] 毛振明.初中体育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胡凌燕.初中体育与健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张辉.初中体育中的情景教学策略[J].教师,2011(36):55.
[4]陈全意.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有效策略[J].体育世界,2011(10):29-30.
[5] 梁柱.初中体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教学策略[J].教学时空,2012(18):109.
[6] 姜凤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2:167.
[7] 解四海.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文化教育,2012(9):187.
[8] 刘思静.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12(6):303.
[9] 邵伟德,沈旭东,邹旭铝.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状况分析与发展[J].体育教学,2009(12):16-18.
[10] 王小莉,杨洪卫.浅谈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体艺卫教研,2011(17):95.
[11] 李建明.浅析初中体育教学策略[J].教育界,2011(26):156.
[12] 杨海峰.浅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191.
[13] 王成龙.初中体育教学策略探讨[J].教师,2012(22):51.
[14] 沈艳星.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2(9):37.
[15] 石成俊.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方法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2).
[16] 李广友.浅谈初中体育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10(8).
[17] 赵永兵.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及解决策略[J].考试周刊,2008(29).
[18] 陈冰心.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7(9).
[19] 于辉.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中学版),2010(9).
[20] 魏金城.全面培养重点发展锻炼意志提升素养——体育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2011(24).
[21] 陈成.由“老人要捧,小孩要哄”想到的——谈中学体育课堂中的激励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22] 蒋宜芳.基于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23] 华晨.顺应课改形式,转变职中体育教师角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24] Diamant,Allison L,Babey,Susan H,Wolstein, Joelle. Adolescent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California[J].UCLA Center for Health Policy Research,2011.
[25] Babey,Susan H,Diamant,Allison L,Brown,E.Richard,Hastert,Theresa A. California Adolescents Increasingly Inactive[J].UCLA Center for Health Policy Research,2005.
[26] David P.Johns.Changing curriculum policy into practice:the case of physicaleducation in Hong Kong[J].Curriculum Journal,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