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异化之文化角度解析

2013-08-15 00:54朱书墨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异化体育

朱书墨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1 体育异化

体育异化是指体育参与者(主体)在从事体育运动(客体)过程中,从体育参与者(主体)中分裂出来的体育(客体)在摆脱竞技体育参与者(主体)的控制并获得独立性后逐渐壮大,反过来控制、支配、压迫或扭曲体育参与者(主体)。

2 体育异化的分类

2.1 体育目的异化

起初,体育运动没有所谓的目的,强调的是过程,强调为了活动而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参与体育的目的也从非功利性变为了一种功利性的活动。体育目的异化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作为政治工具的体育、作为经济手段的体育,体育被披上不同“色彩”的外衣。体育在政治、经济、还有各种利益的博弈中挣扎着,挣脱着。

2.2 体育手段(技术)异化

体育目的的异化体现在操作层面上就是方法与手段的异化。体育参与主体包括运动员和教练员不得不在训练、比赛等规则的限制下,最大化利用规则。而当其打破规则的框架,甚至是对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进行干预,则异化随之产生。此外,由于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还比较薄弱,人们要么就很少进行或者不进行身体锻炼,要么就是所选择的体育活动方式不科学不正确。

2.3 体育效果异化

目的的异化以及手段和方法的异化必然会导致结果的异化。一些运动员以及教练员在长期不良的环境中,忽视了道德、文化素养和伦理知识的学习,把歪曲的理论当做是一种正确的理论。许多大众媒体,也在一种歪曲的风气中加剧了体育效果异化的作用。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考虑的不是如何去拼搏,去争取胜利,而是过多地考虑比赛结果和个人得失。一些比赛的观赏者也往往因所支持的球队、队员的失败而导致暴力事件频繁发生。

3 异化的文化解析

3.1 体育内在核心价值观

体育的内在价值观核心结构是一个民族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体育价值目标。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低层需要是产生高层需要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当人处于低层次需要时,体育在人们心中的份量和地位要取决于是否能为谋生带来便利。所谓的体育只是人的肉体力量和运动技巧构成的工具。《孟子》中有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长期以来,这竟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影响着整个社会对体育的看法。然而,西方则以一种人身与心全面健全发展的思想来延伸着体育精神,鼓励那是一种美的享受,更崇尚体育的自我实现价值。其实,造成这种情景也是有深刻的原因的。因为究其深源,体育是一种外来文化。起初体育只是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它是一种工业文明社会的城市文化。当“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体育”真正传到中国这个农业文明大国,是一种被迫不情愿的接受过程。这是与中国本土文化冲突矛盾又融合的过程。然而冲突大于融合,也不难解释为何体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陷入了民众低度认同的困境中。

3.2 体育机构的组织架构及权力分配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体育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对于增强全民族身体素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成绩的取得不得不归因于行政力量的主导,以国家为中心,主导开展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举国体制”由此诞生。举国体制可以简要概括为三大组成部分即:(1)以各级政府下属体育部门为架构的垂直型管理体制;(2)以国家与省级两级专业队为中心,以市、县两级业余体校为基础的一条龙训练体制;(3)以全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赛体制。管理体制、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三足鼎立,构成是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的三大支柱和内在结构。

一元化的管理体制,使得政府权力高于一切。这种至上而下的协调管理根本不可能更多的调动市场和社会的积极性,只是利用了一种强制力去被动实施。中央占有着绝大部分的资源,随着行政层级的依次递减,资源占有和力量支持也至上而下得递减。然而,“上”的人口和“下”的人口却与资源最终分配不成比例。这种矛盾造成了体育管理体制的缺位,处于社会底层的体育事业无人管、无钱管。

3.3 体育技术

体育技术是影响体育运动开展及体育科研管理等环境的手段、活动和规则、制度体系。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推动着社会的深刻变革。体育技术的进步源于科学技术的渗透,成为了体育发展的加速器。一些新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更科学、更方便、更具人性化的运动装备、运动场所,也为人类挑战自身极限提供可能。通过科学设计、改进技术动作、及时跟踪和分析训练和比赛情况等,形成了新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提高了训练和比赛的水平和质量。一些体育项目的规则和组织制度也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体育技术自身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完善性,引发一系列值得思考的伦理问题,体育参与主体与体育技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甚至改变了体育运动的性质,完全依靠技术去实现目标,成为了胜利的“法宝”。由于技术的使用,使不同国家体育的开展更大的拉开了差距,严重的不平衡性也使得公平竞赛无法得到保障。一些兴奋剂的滥用不仅有违体育道德价值,更严重的损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极端的体育技术化是一种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过度的技术化不仅会给运动员造成伤害,更违背了体育最原始最本真的价值。在技术与理性的博弈中,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为了体育长久健康的发展,到底孰轻孰重。

3.4 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就是构成社会的诸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价值体系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之间的发生的质变或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的部分质变或量变过程。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转型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从程度看则是深层次的。这种转变实质上是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社会形态模式。具体表现在: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是从具有依附型特征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具有自立型特征的市场经济社会转变。这种社会转变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结构性冲突,利益冲突,以及价值观的冲突。在社会转型时期,旧的制度、价值体系已经不能合理地规范和解释社会生活,而新的制度和价值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原有的社会体制就与现实的实际情况产生矛盾,社会也失去了主导价值观念。

4 时代的呼吁——体育人文精神价值

《体育价值论》将体育满足人们主要需求的价值分为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这里我们着重强调体育的人文价值,即人类对自身的完满性的一种追求。表现为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世界,以追求真、善、美的高度和谐统一为主题。它是指体育中所蕴涵的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知识、思想和意识,其内涵可以确定为对人的基本生存与发展的关怀,对人类自身身心健康的关怀。通过体育优化人的生活方式,鼓励对人性的弘扬与追求。

由于各种原因,人文体育思想在我国体育界还未得到完全的认同。在功利性的价值观影响下,物质利益、金钱诱惑、标榜政绩等畸形的思想,在体育界中也蔓延、扩散。歪曲了体育价值取向,降低了体育道德水平。这与体育最原始最本质的内涵是想违背的,异化泛滥,直接导致体育参与度的降低以及在人们心中地位和支持程度急剧下降。

体育的人文精神势必会成为体育现代化发展的精神动力。体育作为大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它不仅有着调节身心健康的作用,而且一个进步的、良性运行的社会需要成熟发达的体育事业作为支撑。他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双向的。体育人文精神能更充分地诠释体育的魅力,能更大范围引发更强烈的体育需求,并在这种需求之下,更加和谐的整合社会资源而形成集聚效应,促进更大规模的体育,惠及更多人。

[1]兰久富.社会转型与价值冲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3:97-102.

[2]刘青.论“举国体制”与我国体育体制和制度的创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7:90-94.

[3]戴敬东.中国体育体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0-14.

[4]张建新,张克勤,晋隆冈.论体育技术同伦理的冲突与融合[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4:71-73.

[5]董传升.体育技术化人文困境的审思[J].体育学刊,2006,11:5-8.

[6]陈琦,鲁长芬.新时期体育价值观转变与体育本质、功能和目的[J].体育学刊,2006,3:1-4.

[7]施霏霏.体育人文精神内涵的剖析扬州教育学院学报[J].2007,6:83—85.

[8]袁旦.时代呼唤人文体育价值观——工具理性体育价值观批判[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异化体育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近年来体育认知研究进展
异化理论的继承与变革
亲情的异化:《斯卡伯勒的婚约》中长幼关系的文化诠释
2016年最佳体育照片
我们的“体育梦”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