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视域下四川省农村地区体育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思考①

2013-08-15 00:54石金亮任莉英王琳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四川农民农村

石金亮 任莉英 王琳

(1.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2.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为此,农村体育文化建设迎上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也提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要大大提高,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大幅增加,60%以上的农村乡镇都要有体育组织。可见,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体育将面临空前的发展。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农业人口将近5000万,占四川总人口的60%左右,研究表明:四川地区农村体育场地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农村体育组织机构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缺失;农民体育健身意识薄弱,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不足;农民余暇时间短缺影响其健身参与;农村体育活动经费制约农村体育的发展;村落中小学教育制约村落体育的发展。

“体育也是民生”。体育以其独特功能自觉介入民生领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诠释人生的意义,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共创和谐。体育在保障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进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四川农村地区的现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促进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与繁荣势在必行。

1 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加强农村体育的“硬件”建设

农村体育的开展离不开其“硬件”做支撑,“硬件”做得好是解决和缓解当前农村体育发展困境最有效的途径。财力、人力、物力是完善村里体育场地设施所必须的,需要发挥共同的作用。从目前村落体育设施的现实可知:农村体育财力支持贫乏,仅靠政府融资修建场地,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农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政府与社会结合型管理模式应是当前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最为有效合理的,必须从经济运行的实际与市场运行角度考虑,充分挖掘政府、企业或个人的优势,多渠道筹集资金,有效解决农村体育发展中体育设施的“瓶颈”问题。第一,以政府的投入为主,同时制定一些具体有效的办法,将村民陈旧传统的体育观念转变,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吸引村民参与到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之中,使民间资本得到充分的利用。第二,力争企业赞助、个人和体育协会的捐款,以扩大农村体育经费的来源渠道。第三,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政府给予对农村体育发展资金支持的企业或个人以减免税收等政策,吸引企业在农村修建一些盈利性的体育场地设施,参与到新农村体育建设中来,既能解决村民体育活动场地紧缺问题,又为当地的财政收入增加新的产业,还能解决当地农村闲置人员的就业问题。

2 加强农村体育组织管理

健全的基层体育组织,是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有力保障。目前,农村体育多数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合并,农村体育的政府管理职能,在这样的局面下必然弱化。针对四川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现状,建议在市县级政府的统一规划部署下,将农村体育管理机构与农村体育社团组织相结合,建立一种新型农村体育管理与社团中心组织,建设并发展政府性体育管理组织和娱乐性农村体育组织,满足农民的民生体育需求,一些发达国家的大众体育就是采取的此类方法,由于此组织具有民间性和政府性,政府则需安排有影响力的专人负责分管和引导。村落应成立农民体协、老年体协、健身指导站、健身点、体育兴趣小组等农村社团体育组织,或者成立农村体育俱乐部。农村体育社团组织的工作任务是:将国家颁布的体育文件精神,具体落实到农民身上。首先要以宣传教育为突破口,让村民拥有“花钱买健康”等新型体育理念。农村体育社团组织还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民族习惯、农民农业劳作等特点,在农闲季节、赶集、节日、民间庙会等时间内,开展村民乐于接受的体育活动项目,在村里营造一种健身锻炼的氛围,为和谐农村创造条件。

3 重视农村体育人才资源的培养和挖掘

四川农村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村落寥寥无几,农村体育人才资源严重缺乏。四川省分管农村体育工作的相关部门和村委会负责人,应提高责任意识,充分挖掘和培养农村体育人才资源。具体建议为:(1)在村民内部,选择爱好体育活动者进行培育,充分利用自身人才资源;(2)从各大专院校的体育专业毕业生中引进体育人才资源,充实当地的体育人才队伍;(3)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再培育,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业务技能能力,转变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兢兢业业,提升他们具有现代体育人才的综合素养;(4)注意改善村落体育人才队伍的待遇,将其在生活和体育工作中的忧患最小化,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奖惩制度,壮大和提高体育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5)加强农村体育人才的对外交流,开拓视野,借鉴一些先进农村体育的组织经验及模式 ;(6)将当地学校教师资源利用最大化,采用激励措施,发挥体育教师对当地农村体育的指导作用。

4 提高村民的健身意识,改变村民的传统体育价值观

目前,有许多人生活水平并不高,可对体育运动却情有独钟,参与的热情度很高;也一部分人虽然生活质量水平提高了,却与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无缘。可以见证一个人的体育行为与体育价值观紧密相关。因此,农民体育价值观是改善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突破点。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小农意识。传统的农民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造就了农民对体育的价值作用认识不够清楚,部分农民认为“劳动即体育”,参加了体力劳动就不用再参与体育锻炼。农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基本的生产生活用品,几乎没有计划在身体锻炼和日常体育活动方面的开销。所以必须加强宣传,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深化村民的健身意识。随着政府民生工程的深入,户户通电视工程惠及了四川农村普遍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电视台做为有效的载体,加强体育价值观和体育兴趣的系列讲座和活动,将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积极创造浓厚的体育健身氛围,激发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和动机,让农民切实感受体育健身活动带来的益处和乐趣。

5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与财政投入相结合

“十二五”规划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四川农村经济已经进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依然存在,农村体育经费与城市体育经费仍然存在严重不公平和不平等,随着国家减免各种农业税收,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乡镇财政收入也有所减少,必然对体育在内的公共事业性经费造成负面影响,使农村体育的发展裹足不前,与四川经济的发展速度极不相匹配,农村体育的建设与发展并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得到相应发展。因此,加快四川农村体育发展应紧紧抓住政府民生工程的良好契机,使村落体育经费有所保障。农村体育经费的解决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经费难问题,首先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外资,扩展农村体育所需经济来源。由于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乡镇企业的位置在农村经济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政府应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吸引投资商的眼球,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创造经济条件。其次,农村体育的相关负责人应认识到积极发展农村体育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农民的体育健身消费,也是一个重要的商机。

6 整合农村学校体育资源

农村学校体育资源包括场地资源和体育人才资源。四川农村地区的体育场地资源大部分都集中在乡村学校内,最近几年来,国家面向学校的优惠福利政策为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学校软硬件建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四川农村中小学大部分都修建了基本的体育场地设施。但是由于学校担忧校园秩序、学生的学习环境、校园安全隐患、场地设施损坏、维修费用等问题,基本上都谢绝对当地农民开放。对此,应与学校做好协调工作,学校体育场地在首先满足体育课教学、学生健身活动之外,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对外开放,同时加强对外开放期间的管理,政府应加强对学校场地建设和维护的投资力度,合理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利用效率,缓解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暂时匮乏的状况,使其场地资源共享。农村学校体育人才资源主要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最近几年,农村教师的上岗也需要正规培训,通过考核合格才能上岗,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他们大部分都具备良好的体育专业技能和体育素养,受过正规的高等体育教育。他们是缓解四川农村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的有力中枢,他们既可以担任当地农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可以将农民里的体育精英培育成兼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这样就对农民的科学健身和体育兴趣的培养大有裨益。

7 积极推广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经验

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提出了依据成都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和品牌优势,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目标,着力培育和打造支撑全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由内及外、点面结合的“一核、六区、一圈”。“一核”是指城市核心区。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体育培训和体育传媒及创意产业。“六区”指的是在城市近郊打造六个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一圈”即是指以近郊和远郊的自然乡村为依托,建立环抱成都市区的田园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圈。依托成都郊区县市丰富的森林、山水和温泉资源以及旖旎的田园风光,提升和改造传统的乡村旅游业态,整合资源,推出运动休闲农庄、运动山水人家、运动养生山吧、森林休闲驿站、田园垂钓渔村、乡野温泉风苑,推动乡村游、农家乐从初级的观光向高级的休闲、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转变,打造中国最具特色的环都市田园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圈,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增优势、添亮点。

上述规划为四川农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各地政府应该结合当地乡情、村情实际,认真规划乡村体育产业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创造条件。

8 结语

政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又一里程碑,四川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地区的民生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明显改善是政府工作的一项攻坚任务,体育的独特功能注定其自觉介入民生问题,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标志着农村民生问题明显得到改善,因此,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着力解决农村体育发展问题,缩小与城市体育的差距,是当今政府和社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1]四川人民政府网[EB/OL].http://www.sc.gov.cn.

[2]http://wenku.baidu.com/view/775091738e9951e79b89272 d.html.

[3]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EB/OL].http://www.chengdu.gov.cn/.

[4]任莉英,王琳.民生理念下四川省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分析[J].大家,2012(18):107-108.

[5]褚丽娟.体育在改善民生中的作用[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1,21(5):45-47.

[6]虞重干,郭修金.农村体育的根基:村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7):1-5.

[7]孙志鹏.我国民生体育发展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6):28-31.

[8]沈克印,周学荣,李荷皎.民生体育建设的理论诉求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2):84-88.

[9]杨英,邓跃宁.四川农村体育“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36-39.

[10]井志侠.新中国村落体育变迁的社会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四川农民农村
A gift I treasure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四川移动
耕牛和农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新农村 新一辈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