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钱”和“有闲”①——休闲体育消费的两个前提要素

2013-08-15 00:54鲍军超陈万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闲暇阶层消费

鲍军超 陈万红

(武汉科技大学体育课部 湖北武汉 430081)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人类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贫困的生活状态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多地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同时,也导致了激烈的竞争、文明病的侵蚀、人类感情的疏离。伴随着人类对生活方式的反思,休闲——一种人们在闲暇时间追求精神享受的生活态度和方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而体育休闲以其充满活力、有益身心健康的本质已然成为大多数人善度闲暇主要内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休闲体育消费日渐在我们的生活消费支出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花钱买健康”的消费理念日益为大众所接受。本文以文化学、体育经济学为理论研究背景,以现有的休闲体育消费领域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基础,以“有钱”和“有闲”这两个对休闲体育消费存在着显著影响作用的前提要素为切入点,分析休闲体育消费领域与之有关的种种现象。

1 休闲体育与休闲体育消费

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自主选择的,以身体参与为主要手段,以缓解压力、恢复体力、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强身养生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健康科学的身体活动方式[1]。休闲体育是一种世俗化的体育,强调的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注重的是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中的轻松愉快的心态。它具有一些区别于严格意义上的体育的特性:它既不是以通过比赛追求成绩,也不要求有规律的强烈训练,而是通过非正式的、自发的体育活动,追求身体放松和舒服[2]。

休闲体育消费是涵盖了人们闲暇时间内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竞赛对体育服务产品、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直接消费以及其他相关活动的间接消费的行为[3]。当前我国休闲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体育用品的消费、参与体育运动的消费和观赏体育的消费这几个方面。目前,对于“大众休闲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主要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经济收入水平、闲暇时间、社会文化、受教育水平和休闲体育意识等几个方面。而多数研究文献给予经济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这两个影响因素更多的关注。

2 有钱——休闲体育消费的前提要素之一

有钱是指人们一定时期的经济收入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后有所结余而投入到购买休闲体育实物和服务产品的那部分货币额。恩格斯曾讲过:“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如果把生存需求作为人类社会第一需求的话,那么体育消费则属于“第二需求”,这也符合当前学术界把社会需求分为三级的观点,即生活需求、享受需求及发展需求,体育需求属于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明显。2006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初步核算,2005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万亿,比上年增长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实际增长9.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2%。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涨幅明显,但居民在文教娱乐方面的消费并无明显涨幅。从文化娱乐消费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看,全国的平均线是2.35%,尚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1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用恩格尔系数反映居民消费水平,我国目前处于从温饱向小康过渡时期。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体育消费支出的真正活跃至少要到富裕状态的时期,也就是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体育消费才可能在消费需求中明显地活跃起来[1]。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休闲体育消费这一社会现象也日益增多。但是,我国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整体上处于较低消费水平,消费去向单一,还只是停留在基础消费阶段。其原因除了自身相对较低的经济收入水平、休闲健身中心较高的价格定位以及政府部门相对不足的公共休闲体育服务供给[4]之外,还受到经济转轨、体制改革所带来的诸如下岗、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们在预期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会选择减少消费支出以增加预防性的储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们的休闲体育消费投入。

在“有钱”一族的休闲体育消费中,还存在着消费区域化、阶层化和符号化的趋向。首先,由于生活水平差异的存在,对于我国不同区域城市居民来说,他们的休闲体育消费也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济的先行发展,人们普遍过着较为富裕的物质生活,因此较之我国中、西部地区可以拿出更多的金钱投入到休闲体育消费[5]。其次,就是对于同一区域休闲体育消费也存在着阶层化的倾向。目前休闲体育消费市场大致可以概括为3个消费阶层:高收入阶层、中产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尊贵型、商业交往型是高收入阶层的休闲体育消费的主要特点,项目的选择也主要以豪华项目为主,例如高尔夫球、网球、壁球等。而支撑我国休闲体育市场和休闲体育消费数量的主体是中产阶层,他们的消费在不断地增长,群体主要由个体工商户、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等构成。低收入阶层虽然没有真正变成体育消费群体,但他们的人数也挺多的[6]。再次,出现了作为符号消费的休闲体育消费倾向。所谓符号消费是指人们不但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而且也消费物作为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如身份、经济条件、权力、社会地位、文化修养、价值观和信仰等等。休闲体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休闲体育消费也无一例外地走入了符号消费的“殖民地”[3]。从而导致了休闲体育消费从理性消费走向感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导致了对休闲体育的本质追求的偏离,导致了休闲体育消费的异化。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有钱”并可以进行适度的休闲体育消费。但是这里的“有钱”并不是一种普遍的“有钱”,甚至可以说是区域化阶层化的“有钱”。针对这种不平衡状态的存在,一方面我们应该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加速实现由温饱社会向小康社会的转型,不断增加人们可支配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现有对公共休闲体育服务领域的投入,并对休闲体育消费符号化的倾向给予适当的引导。此外,休闲体育市场的经营主体应该在细分市场的前提下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产品。从而,让普遍“有钱”的大众真正意义上享有休闲体育带给人们的乐趣。

3 “有闲”——休闲体育消费的前提要素之二

这里的“闲”指的是闲暇时间。闲暇时间是指个人为社会、家庭履行责任和义务以及满足个人生理需求所需时间以外的全部时间[7]。闲暇时间又称“自由时间”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积极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尺度和标志,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量的区别。按照马克思的理解,“自由时间”即是“非劳动时间”,“不能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它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从必要劳动时间中游离出来的剩余时间[8]。我国自1995年5月起,开始了每周5天工作制,2009年改革现行法定假期,除继续保留春节、十一、元旦、五一假期外,又增加了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端午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假期,现在已有法定假日115天(不包括日常生活中“8小时外”的闲暇时间),学生与教师的假日更是超过了160天;我国社会服务系统的发展,家庭劳动电子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家务劳动时间减少;老年人平均寿命增加,退休后生活时间延长。这些因素都为人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提供了更多的余暇时间,也为我国休闲体育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保障[9]。

休闲体育消费是服务与时间结合产生效用的过程,其状况取决于个人配置多少时间用于消费。消费者购买体育服务不仅受资金预算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受时间预算的制约,即休闲体育消费行为取决于时间因素[10]。换言之,即使休闲体育服务对于人自身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人们也拥有购买的经济能力,但如果没有能够购买消费它的时间,那么休闲体育服务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在现有研究文献中,《城市休闲体育消费及发展对策》[11]一文中提出:不同年龄段的市民用于休闲体育的时间特征总体上呈现随年龄变化而先增后降再升的趋势,28~45岁之间的市民休闲健身的用时总体偏少,而23~28岁左右的年轻人和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显然是健身娱乐的主力军。并提出休闲体育经营单位过高的收费是制约他们消费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营销策略上应更多关注这些拥有更多闲暇时间的潜在消费群体,尤其是中老年人,采取多元化经营,选择不同时段进行优惠服务等措施,将会在相当大程度上保持效益。而对于28~45岁的群体制约他们休闲活动的最大障碍是时间安排上的问题,因此可采用预约服务形式以及会员卡的方便时限方式可以让那些平时忙于工作的消费者尽可能的享受休闲的时间。在《社会空间与我国体育休闲方式的阶层差异探究——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12]一文中提出:休闲时间是有机会成本的,赚钱机会的减少增加了休闲时间。对个体休闲活动价值取向起着决定性因素的是休闲机会成本的高低,而闲暇时间的多少并不与经济收入成正比关系。正因为休闲时间机会成本在社会各阶层占有不相同,才使得在体育休闲活动的质和量上,他们各自之间存在差异。对中下阶层群体而言,他们主要多看重休闲的量,因为他们闲暇时间的机会成本较低,工作压力小,闲暇时间多,其休息的内在价值就容易被忽略。中上阶层则相反,他们更看重休闲的质,对于休闲的产品和服务他们愿意花本钱购买,因为他们经常很忙,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上述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闲暇时间对于大众参与休闲体育消费的影响力。

简言之,休闲体育消费总是需要一定的可支配时间做为保障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休闲时间势必会进一步的增加。但是休闲时间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其竞争的加剧。各种休闲产业都在尽其所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因而,对于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来说,消费者的闲暇时间约束性程度大于收入约束性程度,同时也制约了消费者对休闲体育消费的时间投入。

4 结语

休闲体育是一种世俗化的体育,强调的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注重的是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中的轻松愉快的心态。休闲体育消费则是一种“体验式”的消费模式。

“有钱”和“有闲”是休闲体育消费的两个前提要素。“有钱”提供了从事休闲体育消费的物质基础。“有闲”提供了从事休闲体育消费的时间保障。当今我国还不是一个普遍“有钱”的社会,还存在着地域和阶层差异。不同年龄阶段所拥有的闲暇时间以及不同阶层所占有的闲暇时间的机会成本也不相同。对于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来说,消费者的闲暇时间约束性程度大于收入约束性程度。

“有钱”和“有闲”只是影响休闲体育消费的两个前提要素,并不是唯一要素。

[1] 赵世杰,邹师.休闲体育特征及发展走向研究——以我国老龄化社会为背景[J].体育文化导刊,2007,9:6-8.

[2] 卢锋.休闲体育概念的辨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5):32-34.

[3] 王改艳,周兵.符号消费视域中的休闲体育消费[J].体育文化导刊,2007,1:45-46.

[4] 梁利民,叶祥财.公共休闲体育服务的发展前景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6):35-38.

[5] 唐宏贵.对中国体育消费的社会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2:22-26.

[6] 胡春旺,郭文革.我国城市休闲体育市场的消费阶层分析及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461-1463.

[7] 丁岚.闲暇时间对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24(5):53-59.

[8] 季相林.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闲暇时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6:98-100.

[9] 张永科,王宁,等.现阶段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4):23-26.

[10] 童莹娟,李秀梅.城镇居民休闲体育的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11:11-12.

[11] 胡春旺,卢锋,等.城市休闲体育消费调查及发展对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5):6-9.

[12] 徐波,梁胜男,等.社会空间与我国体育休闲方式的阶层差异探究——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5):13-16.

猜你喜欢
闲暇阶层消费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人在何时最清醒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设计是消费,也不是消费!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闲暇:教育蕴藏其中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