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形成、发展和传承,影响了中国传统的健康养生保健观念,以及对人的认识,在中国体育的发展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众多的传统项目,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身心双修”和养生保健等思想对现代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伦理道德以及增进身体健康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传统体育文化被冲击和抹杀,最终陷入了现代化的陷阱不能自拔。西方竞技体育和奥林匹克文化的崛起使得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进一步迷失了方向,传统体育正在逐渐的退出人们的生活。在传统体育文化异化、消失甚至泯灭的现代化发展中,我们如何唤醒我们内心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觉意识是我们应该面对的重要的问题。
中国封建社会走到了清朝晚期,它的发展就开始走向衰落。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也在内忧外患中走向了衰落。回眸体育史,我们会清晰地看到,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西方体育作为西方强势文化对外扩张的箭头,在19世纪末实质性地传入中国后也逐渐在中国取得了体育中的主导地位,对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了挤压之势,使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本土性特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特别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更是走上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路,提出了利用西方体育来练兵,传统体育在一定程度上被遗忘。新中国成立以后,尽管我们在不断地为维护我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而努力,但我们所效仿、延续和遵循着的西方体育发展的内容、程式,在无形中异化并更改着我国传统体育。“围绕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美好理想,西方体育以其特有的价值,逐渐地成为我们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由于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追求和融入世界舞台的必要性,使得我们试图通过体育这一国际公认的不被国际政治所限制的方式来展现我们东方巨龙的觉醒和振兴。为什么我们不用我们自己的传统体育来展示自己,为什么我们的传统体育总是壮大不起来。
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载体,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开展的一种身体活动形式。从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传统封建社会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他的价值观念与传统的宗法制度,尚人伦、尊祖宗、重道德、兴礼教的民族品格和精神是分不开的。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从地理环境上看,西有黄土高原,东则面临大海,北有茫茫沙漠,南有炎炎烈日。中华民族所处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属大陆性气候,形成了以农耕经济为主,农牧渔业并举的经济格局。由于居住地域、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复杂以及风俗习惯的千姿百态等等,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生活方式。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的传统体育呈现地域性特征。如:在海边的自然就会进行弄潮;生活在草原以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像萨克族、蒙古族、塔吉克族等,在狩猎活动中需要培养使用马匹的能力,牧民们在日常的狩猎活动中练就了高超的骑术。后来又衍生出赛马、叼羊、骑射、马球、姑娘追等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等。中国有句俗话,“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传统体育更是千姿百态,正因为传统体育自身所体现出的较强的地域性,使得他不能大范围的开展,从而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就是盲目的实践。要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必须重视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和理论建设。明清以前,我国封建社会中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的研究比较多。到了清朝晚期至民国期间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开始逐渐衰落,到了近代,由于“科学”一词的引进,在西方体育的影响下,一些学者虽然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有了贴近科学意义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如同民族传统体育本身的发展一样是处于自发地无组织的状态,多是从研究者的兴趣出发,由于历史的条件和当时的科学文化水平,这些研究不可能达到较高的程度。现有的理论大多停留在武术和养生上,其他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基本上没有系统的和完整的理论作为指导。
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特殊环境。不同的环境对同一事物的判断是不相同的。我们说要讲究思维的同一性,就是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应该给他添加与其本身无关的东西。正如我研究历史事件一样,我们都要回到这个事件发生的当时的社会历史以及自然环境去思考、去探究。传统体育文化有它独特的民族特征,它是一种具有较强本土化特性的文化现象。然而,我们现在经常用西方竞技体育的思想来审视和理解我们的传统体育文化,试想它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在竞技体育的影响下,传统体育的改革也朝向量化的方向发展,使得许多传统体育项目最终都失去了其文化的内涵,并显得非常的空洞,这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为什么文化内涵欠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另外,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发展中,人们为了使他适应时代潮流,增加它的认同感,对它进行盲目的现代化转变,我们虽然接受这种改变,但是不可接受的是运用大量西方竞技体育的手段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革,其结果就使得传统体育文化成了“四不像”,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特色。
当今,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兴已经成为人们迫切解决的问题。人们面临如此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的时候,无不对他的辉煌地过去发出感叹。但是在感叹之余,我们回头看看传统体育文化在今天的发展现状,我们又不得不感慨,甚至痛心。
中国几千年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培育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对传统封建社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中国传统体育,深深根植于传统社会的文化土壤之中,传统体育正是在传统封建社会,以及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她的发展与传统社会的发展是并行的。但是,自从辛亥革命开始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体育文化所依附的载体失去了它原有的形式和内涵。因此传统体育也就慢慢的变得没有太大的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全球化”源于资本主义的经济扩张,它首先是一个经济概念,表现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随着这一进程的发展和深入,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球化问题。全球化决不是人类文明的西方化以及全球文明丧失了自我个性的同一化,我们要在正确理解“全球化”的基础上来对待体育的全球化。在现代体育的发展中体育的全球化基本上被西方的竞技体育所代替。中国的体育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在价值观念和意识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西方的烙印。尽管现在我们在大力的倡导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兴,但是在“举国体制”、“奥运争光”等制度的影响下传统体育文化仍难发展。我们不可否认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渗透无处不在,无空不入。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冲击,第一次是在周武王建立周朝,这是外夷进入中原;第二次是元朝的建立;第三次是满人入关;第四次是西方列强瓜分中国,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这四次文化冲击都是外夷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然而前三次中国传统文化都没有衰落,都将外来文化给同化,但是最后一次为什么中国文化就衰落了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了自信,我们完全放弃了我们的文明。
在现代人看来传统是落后,提倡传统是在阻碍社会进步。其实不然,美国学者杜维明说过:“传统对于现代并非只是起着抑制作用,恰恰相反,它们既是束缚力,又是加强力,能在任何特定的社会勾画出现代的特有轮廓。因此,当代我们讨论现代化的进程时,把传统弃置为无用的残余的范畴,这在思想上是幼稚的,在方法上是错误的。”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界和人本身的认识不断的加强,使得传统文化逐渐失落,这种现象同样表现在传统体育文化的身上。人们越来越不理解传统体育文化形式,知道端午节而不知晓龙舟竞渡,看过武术表演但是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越来越漠视,从而失去了信心。
第一,民族传统体育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因此要复兴和壮大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学界,人们都把传统体育看作民俗事件来对待,因为传统体育文化中,很多都属于民俗文化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在传统节日中大力倡导大众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政府要在民族传统节日进行传统体育活动给与一定的经费投入,企业和社会团体,以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各种传统体育活动。第二,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项目繁多,健身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不受年龄、性别、气候、时间、场地的限制。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全民运用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休闲和健身运动。第三,学生作为我国体育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讲民族传统体育推进到学校体育中,不仅仅就是局限于武术等几个项目,要广泛的开展各种传统体育项目。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具有独特而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异彩纷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目不暇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如具有民族特色的赛马、射弩、赛骆驼、秋千、跳竹竿、跳板、抛绣球、抢花炮、摔跤、高脚马、霸王鞭等参与性和观赏性的项目都将是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它较之现代竞技体育具有更突出的娱乐性、表演性和观赏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假日经济消费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更加愿意参与并投身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去,即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性整体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
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主张。按照他的理解,一方面要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有自省精神;另一方面要尊重其它文化,吸收其先进思想。文化自觉不仅需要探索人类文化发展的共同原理,更重要的是解决人类文化转型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理论上的自我理解。这是一种反思性、批判性事业,也是一种探索性、开创性事业,它要为构建一种新的人类文化和新的民族文化而努力奋斗。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它的体系非常的庞大。传统体育文化的思想以及各种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形式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价值。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的交流非常的广泛,世界性的体育文化交流主要以西方的竞技体育为主,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虽然有部分走出了国门,但是我们也可以强烈的感觉到,传统体育文化在遇到奥林匹克文化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软弱。在面对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我们要敞开胸怀接受外来体育文化,但更要对自己的传统体育文化有自知之明。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将传统体育文化在本民族内发展。我们更要为世界体育文化贡献更为优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产品。因此我们需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一体筹划中,从整个人类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休戚相关的共同命运中,层层理解和阐明传统体育文化自觉的时代意义。
如果说传统体育文化没有赶上近百年的大发展,那么在未来的体育文化发展中我们不能再让其错过机会。现代体育,特别是西方竞技体育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兴奋剂,体育伦理的缺失,体育暴力的发生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可以从我们的传统体育文化中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内外兼修”、“尚礼崇德”等思想对现代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面对休闲和健身体育,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导引和养生观为我们未来的健身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身心双修”的途径,并与我们当代人们追求健康,追求延年益寿的健康观念相辉映。可以预见在当前这个“文明病”滋生的年代,人们追求用体育运动来健身的欲望将非常的强烈,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健康养生运动必定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未来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要争当领跑者,占据主体地位。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9-24.
[2]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群言出版社,2007.
[3]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胡小明.拓展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理论空间[J].体育学刊,2003,9(10):1-2.
[5]宋亨国.对当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生存境况与发展前景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