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昊天 赵建华
(1.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2.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跆拳道是起源于朝鲜半岛的一项技击术,“武德”和“尊师重道”的武道精神始终贯穿于这项运动当中。跆拳道运动对练习者有道义和精神品质上的要求,体现在练习者时刻都要注意“礼仪”上。国际跆拳道把运动精神总结为: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逐步确定了“注重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后人把武术的精神核心总结为:尚武、崇德,以“德”为先,这三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是指导习武之人的行为准则,又是实践的标准。
可以看出,武术和跆拳道,它们都是民族文化和竞技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们都是一项技击术,又把民族文化中的处事态度、人生价值紧紧的和运动项目联系在一起,不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还具备了内外兼修的作用。练习者通过不断的吸取营养和智慧,形成一种道德思想观念将两者的礼仪教育联系在一起,毫无疑问,这种形式的礼仪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跆拳道礼仪与中国武术礼仪。
文献资料法:本文查阅了有关跆拳道和中国武术礼仪的文献资料。分析了跆拳道礼仪与中国武术礼仪之间的相似处与不同点。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跆拳道是一项起源于朝鲜半岛,是朝鲜半岛流行的一项技击运动,是利用手和脚进行格斗的具有鲜明朝鲜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古老而又新颖的竞技运动,说其古老,是因为跆拳道是以流传千年的民族传统体育跆跟为基础的,历史比较悠久。说其新颖,是指在1955年,韩国的传统武技跆跟、手搏技术和空手道相结合,才形成了现在普遍意义上的跆拳道。
伴随着跆拳道项目的产生,跆拳道的礼仪和精神也逐渐形成和丰满。要求练习者在学习跆拳道技术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跆拳道的礼仪和道德修养的养成,这就是跆拳道运动的内在精髓,而“礼仪”是跆拳道精神的外在体现。表现为以“行礼”的方式的外在形式,比如“握手礼”和“敬礼”,都是对对方的尊重的表现。也有发自内心的内在表现形式,表现了习练者的自身修养和个人素质。
跆拳道运动把礼仪作为思想教育的载体,礼仪教育时刻融会贯通到跆拳道中,可以积极的引导人们的行为规范,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促进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
跆拳道运动极其重视礼仪,它的礼节和礼仪包括握手、敬礼、举手礼、跪姿、坐姿,其中最常用的礼节表示方式是向教练和同伴敬礼。虽然跆拳道是以双方格斗的形式进行,但是其目的是提高技艺和磨练品质,要求练习中不是以好勇斗狠为宗旨,而是要保持向对方学习的敬意和学习。礼仪贯通在习练和比赛的全过程,“以礼始,以礼终”是跆拳道始终强调的精神。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原始社会时,野兽横行,物质匮乏,人们的安全和生存没有保障,祖先们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斗争的成败决定了是否能保存自己,获得食物和生活资料,在这种环境下,先人们逐渐总结各种动作,并且经常演练和交流,逐渐形成了武术的雏形。后来,人类为了争夺财富,创造了各类的武器,并且形成了军队,人们在斗争中,不断的总结和积累,形成了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种专项技能和派别。但是,无论地域或派别的差异,中华民族所崇尚的习武之风,为内外兼修、形神合一的中国武术准备了合适的土壤。“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中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武术礼仪是习武者人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
目前武术行礼方式可分为:徒手礼、持器械礼、递器礼、接器礼。徒手礼中的抱拳礼法是由中国传统“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在国内外一直本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
2.3.1 跆拳道礼仪与我国武术文化的相同点
跆拳道和中国武术,都是具有地域特色格斗对抗性项目,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跆拳道和我国武术在形成过程中,具有着相似之处。从跆拳道运动的发展形成看,它受中国儒家文化及中国武术的影响最大,跆拳道的“道”从字面上讲,是指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把人生道理、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统一到“道”里,和中国儒家所提倡的“仁”、“礼”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性。
韩国把跆拳道礼仪作为一门思想教育的必修课,在精神锻炼环节中进行教育和熏陶,促进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不仅要求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时刻讲究礼仪,并且要求习练者在生活中也要以礼待人、以德服人,这是跆拳道精神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中华武术的流派众多,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完全相同,但是武德的发展植根于社会的发展当中,始终把武德作为习武练武的先决条件。形成了“尚武崇德”、“尊师重道”、“师承严格”等一系列的准则,并且这些准则不断的发展和充实,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传统,更加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所以说,无论跆拳道还是武术礼仪都是以崇尚健全精神,完善人格、服务社会为其的最终目的。
2.3.2 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礼仪之间的差异
习武之人首要的要求就是武德修养。跆拳道和武术表现方式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华武术的抱拳礼,跆拳道上的鞠躬礼。虽然抱拳礼与鞠躬二者在动作上都较简单,但是体现出来的礼仪味道则大不相同。
抱拳礼的动作内涵是:左掌象征高尚情操,德、智、体、美齐备,屈大拇指表示不以老大自居,不自大,不骄傲,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表示,表示不以武力至上,为人处事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武术抱拳礼内涵丰富,但是他涵盖的精神没有推广,不为人所知。据调查,大多数人不知道抱拳礼的含义,认为其是一个简单的习惯动作,忽视了抱拳礼所蕴涵的精神,不利于武术礼仪的推广。
跆拳道礼仪体现则在鞠躬上,鞠躬礼贯穿跆拳道运动的始终,单个动作时的鞠躬,对练开始、结束时的鞠躬,对观众、教练的鞠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鞠躬是国际通用的礼仪,表示对他人的尊敬,无形当中,对运动员、对观众都进行了礼仪教育。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知,中国的礼仪是内敛含蓄的,还有待加强人们对礼仪的认识,而跆拳道的礼仪是直观有效的,对人们教育方面,跆拳道的武德教育是占用优势的。
武术(套路)练习虽也是一种群体性活动,但动作完成本身是个人单独完成,相互协作的动作有限。而跆拳道练习是两名或多名队员之间协同完成,用各种合理打击方法彼此对抗、练习,同时配合动作发出呐喊。相比而言,跆拳道更能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在呐喊中还能克服练习者腼腆性格、培养练习者的胆量。
跆拳道与中华武术礼仪代表着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跆拳道的礼仪不仅是从敬礼一方面表现出来,而是从实战中区训练,培养人的优秀品质。武术是“重礼精神”要求“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这一传统“尚武崇德”的精神武术与跆拳道普及程度差异的原因所在,结合武术自身的情况作出对应的推广、普及策略,只有如此,才能使中华武术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跆拳道与中华武术礼仪都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文明及国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完美的讲处事态度、人生价值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应将跆拳道“内外兼修”的宗旨和中国武术在中华民族的武术精神融入到学习、生活、工作及社会道德规范之中,把他们都作为手段和方法,来促进体育发展,以及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此过程中注重技术学习和礼仪规范的并重,一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力量。
[1]罗远东,李海英.武术与跆拳道普及程度差异原因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6,22.
[2]黄腊梅,刘重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跆拳道[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1):32-33.
[3]孟俏龙.跆拳道入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7.
[4][韩]罗绚成.韩国体育史[M].汉城:韩国教育研究社,1981: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