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娇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715)
位于贵州东南部的凯里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这里有众多全国著名的少数民族村寨,黎平肇兴侗寨、三宝侗寨等侗族寨落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素有歌舞海洋美称的凯里,充满了古朴而又浓郁的民族风情。翠竹掩隐间依山而建的自然寨落相连成片,能歌善舞的侗族人用他们的智慧诠释了返璞归真的真谛。另外,位于“百节之乡”黔东南地区的侗族村寨也拥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民俗节庆活动,广为人知的就有“侗乡灯节”、“侗年”、“多耶节”、“摔跤节”、“祖婆节”、“吃新年”、“二月二”、“萨玛节”、“三月三”、“四月八”等等,另外还有鲜为人知的“开秧门”、“关牛节”等。每逢重要节庆,侗族村民不分男女老少,人人载歌载舞,抢花炮、踩高跷、舞龙舞狮、跳芦笙、斗牛、爬龙船、手毽等许多的传统体育项目得以纷纷展现。“民俗节庆活动的开展为我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创造平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注入为民俗节庆活动增添新鲜血液。”[1]
凯里民族民间风俗蔚为大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风格独特的侗族风雨桥,还有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侗族鼓楼,都让人赞叹不已。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凯里每年的民族传统节日多达135个,每逢节日,情丝万缕的芦笙金曲,古朴多姿的芦笙舞以及精彩激烈的斗牛场面,让素有“百节之乡”、“芦笙的故乡”、“歌的故乡,舞的海洋”、“东方斗牛之乡”的美称的凯里实至名归,在这里每个节日都包含着美丽的神话和传说,犹如一部活的民族艺术大词典。这些令人遐想的民俗节庆,又为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载体。本文选取了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的侗族传统体育活动和比较盛大的侗族民俗节日加以介绍,主要包括侗族三月三抢花炮、踩歌堂集体舞、侗乡灯节踩高跷、侗年斗牛舞龙狮、摔跤节摔跤比赛,其中抢花炮、集体舞、踩高跷和摔跤都已逐渐引入学校,而舞龙舞狮项目也在全国各地都有开展,为大家所了解。
侗乡有首流传已久的诗:“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称英豪。”被人戏称为中国式橄榄球比赛的侗族“三月三”抢花炮,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侗族传统体育项目,参与人数众多。今年第十四届民族体育花炮节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举行,大约就有近万人参加抢花炮。另外,抢花炮也是民族运动会的重要项目。比赛时将花炮放入铁炮中,花炮便被射上高空,落下时,各村寨的选手各显身手,争先抢夺,人群中呼喊不断,现场十分壮观。寓意“团结”、“胜利”、“幸福”的花炮被哪个村赛连续抢到,便意味着该村寨将连年五谷丰登。
“多耶节”是侗族非常盛大的节日,“多耶”在汉语中的意思可以译为“踏歌起舞”,它包括打糍粑、踩歌堂等。其中踩歌堂是由侗族的祖先创作的一种大型的、集体性的、祭祀性的舞蹈。节日期间,侗族男女老少都齐聚在空地上(一般是在侗家鼓楼),手拉着手,围成大圈,参加首先以吹芦笙为先导,然后大家跟着领舞领唱的人,踏起欢快的舞步的踩歌堂活动。“踩歌堂不仅是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更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耶节举办的时间,春节即将来临之时,此时人人载歌载舞,尽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欢愉,表示去旧迎新之意。”[2]
侗乡灯节也是侗族比较盛大的节日,与汉族的元宵节同一天。这天侗族人们除了玩栩栩如生的花灯,猜诙谐动人的谜语,吃美味可口的元宵之外,还会进行踩高跷和别具一格的舞秧灯等传统体育活动。“踩高跷是侗乡人民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而且侗乡人民的踩高跷技术相当娴熟,侗族自治县侗族踩高跷艺人姚仕彬曾在大江寨闹新春联欢会上表演其高超的踩高跷技艺,博得阵阵喝彩。”[3]
侗年大约在农历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男女老少身着盛装进行跳芦笙、踩歌堂、斗牛等传统活动。斗牛节也是侗族同胞喜爱的传统节日。比赛时,铁炮一响,两个侗家小伙把火把往前一抛,参斗的两头牛便四蹄腾空,冲上去斗做一团,难解难分,气氛紧张激烈十分壮观。另外还有盛大的舞龙舞狮活动。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在各民族中都比较盛行,深受大家喜爱。
每年的农历2月15日在坑洞以及3月15日在四寨都要举行隆重的摔跤节。当凯里四寨村一年一度的“摔跤节”到来时,方圆上百里的侗族男女老少欢聚一堂,观看选手之间的摔跤比赛,一般参加的人数很多,所以比赛过程中,常常是很多对参赛的侗家小伙在同时比赛。摔跤节中除了举行摔跤比赛之外,还有斗鸟、斗牛等其他的娱乐活动,让整个山寨沸腾激扬。[4]
“由于独特的文化习俗民族风情,产生了诸如芦笙舞、斗牛、摔跤、舞龙、舞狮、踩高跷、斗鸟、抢花炮等众多的传统体育活动,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和体育娱乐项目。为侗寨娱乐、交流、竞技、医疗健身等形式的不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5]“少数民族节庆中的民俗体育是其社会文化生活的浓缩点,在各类节庆中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地域性、周期性、人文性等特征。”[6]因而,这些特征也决定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民俗节庆中也具有相当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正是由于传统体育的这些特征,使得它成为每次节庆中的必备环节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与外界交流越来越多。通过走访凯里黎平肇兴侗寨,据了解,以前家家户户都是以农耕为生,但现在,许多年轻人去城市打工,每逢过侗年回到家里,不愿意再帮助家里干农活,大家便相约打麻将。于是打麻将、赌博等风气也开始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蔓延。“健康娱乐与文化垃圾是此消彼长的。”[7]现在除了中老年人群和专门从事这些活动的表演艺人之外,年轻人几乎都不会传统的民俗活动。国家以及其他地方性组织通过采取对村寨进行资助帮助恢复这些传统的体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贵州民族报2006年报道,黔东南州民委曾组织相关部门,对侗族摔跤体育项目进行充分挖掘和提炼,把摔跤节作为一个品牌积极推出。这些政策的推出以及荣誉的获得使得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也对传统体育活动着迷,进而摒弃其他不良的娱乐活动,参与到传统体育活动中。
特殊的环境、地理条件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使得少数民族地区成为那些想要体验不同民族风情的人们旅游观光的最佳选择。为了体验侗族节庆的神秘气息,各路旅游爱好者是纷至踏来。节庆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更是激起了游客们的参与热情。游客们在当地侗族村民的耐心教授下学习芦笙舞、踩高跷,和他们一起观赏斗牛和舞龙舞狮,为抢花炮的激烈场面喝彩。一方面通过这些传统的体育活动,加深了游客对于这些民俗节庆的了解;另一方面,都市人平时生活紧张而又压抑,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娱乐身心,而且学习这些传统体育活动都要求一定的生理负荷,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8]可以说“侗乡民俗节庆中的体育活动不但能使当地民俗风情持续沿袭下来,而且还能起到很好的休闲、锻炼、娱乐效果。”[9]
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等。[10]政治教育可以理解为,由民俗节庆的不断发展和受重视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对自己文化的信心。文化教育可以看做是少数民族地区村民的一种文化归属感。当民俗节庆到来时,传统体育项目都会开展,有的虽然只能作为旁观者,但自然不自然的,每个人都本能地把自己当做了其中的一份子。成功了,他们欢呼雀跃;失败了,他们沮丧不已。这些情感的自然表达,也说明了他们对于自己宗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民族情感是一个民族能否永葆生机,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来说。[11]道德教育是指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对这些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素质教育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曾有幸观看了侗族村民抢花炮的活动,虽然比赛中是人人争抢,但比赛中一直不曾出现混乱的情形,每个人始终保持参赛的热情,谨遵参赛的规则。
实现全国56个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是我国一直以来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要求。[11]凯里市大约居住着26个民族,共有135个传统节日,各民族虽然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但是,也有部分节日是共同拥有的,例如凯里市的侗族和苗族的芦笙节等。所以每逢节庆,尤其是在大型节庆活动中,各少数民族都会参与到传统体育活动中。在凯里市,各民族也经常会以一种大型节庆为契机,开展综合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尤其是在苗寨侗乡。从小范围来说,各参赛队是以民族为单位,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从大范围来说,在这中大型节庆中,各民族通过传统体育比赛的活动形式可以充分的交流,从而可以加深民族的融合。
从各个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它的产生与当地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有着密切的联系。丰收节气时人们都以身体作为语言来传达人们心中的喜悦与欢乐。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这些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传统体育活动。例如侗族在“祖婆节”(就是汉族的端午节)中速度与激情并存的“爬龙船”(赛龙舟),又如在“多耶节”节日期间寨上举行大规模的踩堂对歌等。它的出现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节庆的喜悦心情,也蕴含了本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追求。
通过探讨凯里侗族抢花炮、踩歌堂、斗牛、摔跤、踩高跷等传统体育活动在节庆中的表现特征,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民俗节庆中具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人们的精神世界摒弃其他不良的娱乐活动、利于传统节庆的传承和发扬、使得民俗节庆的教育功能得以凸显、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民族融合、丰富节庆内容使民俗节日更具特色等极其重要的价值。我们只有认识和了解这些价值,才能意识到发展传统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当下,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这种政策引导下,探讨传统体育的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会越来越凸显,我们应进一步探讨如何将这种价值移植到其他领域,为民族、国家及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李乃琼,李志清,石健东.农村篮球运动与民俗节庆互动发展的研究——以广西灵山县农村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4):13-161.
[2]莫光辉.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开发与区域产业联动机制建构——以广西三江侗族多耶节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2,3:161-166.
[3]龙颜怡.多姿多彩的侗乡灯俗[J].民族艺术,1989(4):218-220.
[4]龙明莲,黄平波.侗族摔跤习俗的田野考察——以贵州黎平县四寨村侗族摔跤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45-47.
[5]张化良,王莉敏.试析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与村寨文明[J].社会研究,2010:69-70.
[6]李军.西部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中民俗体育的文化特征及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15-18.
[7]李志清,覃安,朱小丽.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的当代价值——以桂北侗乡抢花炮为例[J].体育学刊,2010,17(3):80-84.
[8]王铁新,常乃军.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9:133-139.
[9]田祖国.新农村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价值及运用——基于湘西苗寨和通道侗乡的调查报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4):36-39.
[10]http://baike.baidu.com/view/23942.htm.
[11]张国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历史背景及现代社会价值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