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讨①

2013-08-15 00:54池秋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18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心理

池秋平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1)

随着高校招生的改革,目前高校大学生在社会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而与此同时高校教育水平却未能随之跟上,致使高校大学生难以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从而使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作为深受其影响的各大高校。高校作为一个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机构,尽管近些年来,很多高校都有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但仅有心理教育课程是远远不够,难以实现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为了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探索多种途径和方法来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将从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出发来进行研究。

1 四川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其实就是人们对一个人心理精神状态的正面评价,不理解或者理解不正确的人们常常会将心理健康误认为就是没有心理疾病,其实不然,这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心理健康的范围要大于心理疾病,即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还要求是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和自我能有积极主动的认知和接纳,引用国内学者张声远说法就是懂得“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控制自己”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心理健康的人。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面对社会急剧变化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特别是仍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阶段的大学生,因而心理健康问题便悄然而生。如据相关人员的调查分析,近些年四川高校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人数比例竟高达近10%,而且更让人惊讶的是所有休学、退学学生较大部分是因为出现了严重心理健康问题。为此我们针对四川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归类分析,发现以下三种情况下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第一种情况是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够容易造成心理健康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不好而自尊心比较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自我的认知不够,无法找寻自己的优点,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再比如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由于在家娇生惯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容易对自己的认知不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产生过于自信的心理。第二种情况是大学生自我价值观不够坚定容易造成心理健康问题。这是因为目前的高校大学生普遍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特别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特别是社会转型期间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如果大学生没有把持住的话,就会容易在内心世界形成一些对社会错误的认知,久而久之便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最为典型例子是大学生受拜金主义影响而产生爱慕虚荣的心理问题。第三种情况是大学生缺乏自控能力而容易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现代社会正在高速发展,人们时时刻刻地面临各种诱惑,生活在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也不例外,比如网络游戏、赌博等,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的话,容易陷入进去难以自拔,久而久之心理健康便会受到影响,像上网成瘾便是大学生很普遍的一个心理健康问题。

2 在四川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 培养“健康”的人

真正健康的人是既有结实的身体又有着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可以造就好的身体,有着指导作用。因此四川高校的体育教学必须要重视健康心理的培养,首先要认真监督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健康心理素质培育的载体。其次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正确思想对自己的巨大、积极影响力,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自觉提高身体素质。

2.2 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

在信息时代,技术更新速度日渐加快,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激烈的优胜劣汰的现实让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也日渐加大。如果在此刻大学生不能及时排遣压力和调整好心态就很容易造成精神崩溃,患上心理顽疾。而通过运动,学生可以任意释放压力,把运动培养成习惯或者兴趣,在运动中忘却烦恼、找到快乐,通过转移心理压力的方式来治疗心理疾病。

2.3 养成学生优良的团队意识

与其他课程教学所不同的是,体育教学需要老师通过动作和面部表情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也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体育运动是一个群体活动,需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老师在运动中就自然的要培养学生们的团结精神。四川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所带来的益处,除了上述几方面外,还有一点就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价值观和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综上所述,四川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百益而无一害的行动,非常有必要。

3 在四川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3.1 明确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

四川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应该紧紧围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来实施,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培养的具体目标细化成如下五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的教学、运动技能的教学、身体健康的教学、心理健康的教学和社会适应的教学。任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具体的方式和方法,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样也离不开体育教学方法。而且比较特别的是体育教学方法是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为不同教学方法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效应,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心理差异较大,对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同吸收程度。因而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教学方法,本着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学相融合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或者是采取多种体育教学方法并存在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如我们可以采取小组互动学习法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采取意念训练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采取情境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3.2 教师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注意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是转变观念树立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步的新教育理念。转变体育教师旧的教育理念是四川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能顺利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因为只有体育教师将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这两个教育理念摆放在同一重要位置时,体育教育的实践活动才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进去,这样才会有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和锻炼获得生理健康的同时,心理也会随之健康发展。第二是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的优势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课堂最大的优势就是大多数的体育运动都是通过集体合作来完成的,因而学生可以在体育课堂上随时感受到团队合作精神。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的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多开展团队合作的体育运动项目来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三是时刻注意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自信心。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它是能在最短时间内收获教学成果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谨慎自己在面对教学成果的反映,因为它们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状态,比如体育教师对一学生没有完成好某一动作进行批评,接受批评的学生心理跟随的肯定是不良反应,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发生并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基于此,我们的体育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在收获教学成果的言辞,应该多以鼓励、激励的话语为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自信心。

3.3 使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技巧,提升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涵

灵活使用各种体育教学工具和技巧是提升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法宝,这与大学生这个群体独有的心理特征有关。大学生这一群体是由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一群人组成的,这就注定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为了有效实施体育教学,我们体育教师们就必须准确地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策略进行体育教学,否则难以实现教学的目标;而需采取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策略则要相应的体育教学工具和技巧进行配合,如像对待容易急躁、情绪容易波动的学生和对待遇事容易紧张的学生,我们就不能使用同样的教学工具,而应有区分的进行对待,尽可能对那些容易急躁、情绪,容易波动的学生采取像下棋、太极等缓慢持久的运动进行干预教学,对那些遇事容易紧张的学生采取像篮球、足球等公开的激烈的体育竞赛来进行干预教学,这样才收到体育教学应有的成效,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提升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涵。

3.4 创设参与情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师生的双向沟通活动,如果成为了单向的沟通活动,失去学习主体的参与,教学便会沦为了只教而不能学或学不会的尴尬境地。体育教学活动更应该如此,因为体育教学中技能的教学,如果离开学生的参与,根本无法进行,而且体育教师应该要主动创造条件,使教学活动的双向沟通持续时间更长,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体育教学目的的实现;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例如体育教师鼓励有代表性的同学带头去做练习,既可以消除部分同学的心理顾虑,增强完成练习的信心,同时可以锻炼带头去做练习的同学的心理素质,提高带头去做练习同学的在公众场合表现的自信心。

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这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直接执行者,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就不得不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上进行充电补习和教育观念进行更新。当然这个艰巨的任务单靠我们体育教师的自觉努力是不够,是难以实现的,这需要学校予以配合,更多的时候学校应该占据主动地位,主动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运作经营管理中去。如学校可以进一步完善新进体育老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知识的丰富纳入岗前培训中去,可以对在职体育教师进行短期进修培训工作等,如此下去我们便会拥有一支能承担起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教师团队。当然我们工作不能仅限于构建一支能承担起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教师团队,我们需要进一步打造这个团队,增强这个团队的实力,不然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便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可以从更新体育教师教学观念和积极探索体育课程改革两方面来加强打造体育教师团队,只有当体育教师随时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做到及时完善自己的教学知识体系,进而才可以及时应对学生在教学过程出现的种种问题;只有当体育教师积极探索体育课程改革时,特别是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改革,这样体育教学工作才持续往前走,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符合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才真正培养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4 结语

真正的全面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并行发展,因而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及时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是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建康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的体育教学应该要以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将追求全面健康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这样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

[1]张志明.浅论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3(2):125-126.

[2]蒋志华.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社会学探析[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268-269.

[3]金仓.90后体育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以郑州辖区部分高校为例[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6):312-313.

[4]杨丽丽.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运动,2012(22):475-476.

[5]雷丰华.高校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29-430.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心理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