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宁波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8)
高校体育保健班处方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①
朱宁波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8)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残疾人保障权利的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中残、弱的比例和数量也相应增加,这部分大学生给我们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当前“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工作精神指导下,如何真正保障这部分大学生的体育权利,满足他们的体育诉求,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表现出诸多捉襟见肘。加强对高校体育保健教育教学的研究,构建运用合理的处方式体育教学模式,在当下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高校 体育保健 处方 教学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残疾人保障权利的不断提高,由此而产生的是在校大学生中病、残、体弱的学生比例和数量也在随之增加,这部分大学生给我们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推动其向前变革发展,高校保健康复体育工作慢慢被引起重视,很多东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简单存在到逐渐完善补充,体育保健班就是其中的一个衍生物。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保健班的面向对象主要是一些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某部位肢体畸形、残缺、侏儒症或是因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残疾,表现出来的还是肢体功能的障碍以及体质较弱的处于大病、重伤康复期的大学生,此外还有少量的听力、视力障碍者。这部分群体参加正常的体育课学习和考核存在确实的困难,他们与普通大学生共同生活、学习、竞争,有着同样正常的思维,却明显存在着运动功能不健全的缺憾,这点通常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他们的成长也产生较大的影响。他们对参加体育运动有着典型的矛盾心理特点,一方面,他们渴望象常人一样参加体育运动,欣赏和羡慕别人雄健的体魄、潇洒的英姿;另一方面,又为自己某些部位的缺陷而感到自卑和压抑。复杂、矛盾的心理特点使他们不太愿意与正常人一起参加或欣赏体育运动与竞赛,在大众场合表现为寡言、郁闷、内向的个性特征。
如何才能更好地让这部分大学生在体育这片天空同样树立起身残志不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良好品质形象,让他们也来热爱体育运动,通过适宜的体育锻炼和学习,掌握一些适合自身的健身方法和保健知识,并进一步塑造和发展自身体魄,加强对高校体育保健教育教学的研究,在当下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高校体育保健班长期以来在教育教学上并没有严格的规范,存在的现状比较普通体育更为复杂,既有静态纯理论讲授浇灌养生保健常识,也有放羊式室内外实践,或者统一安排,学习练习某项体育运动,无论哪种都不能算是合宜的保健体育教学方式。因为在实际情况下,高校体育保健班的学生虽然人数可能还没有普通体育教学班多,但是却可能是来自不同年级,有多种残疾类型,多种疾病的患者,同种残疾又有不同的轻重级别,体弱或患病者在其不同的阶段所能承受的运动荷载也不会相同,另外性别差异也是要必须考虑的。这些实际存在的情况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捉襟见肘:怎么来解决班里不同学生的自身需求、问题和困难;选择何种锻炼手段和方法;运动负荷究竟多大为宜;显然无法再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对症下药,对个体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得以顺利实施。遵循学术界对“运动处方”的定义,我们可以称之为处方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从对高校体育保健教学的认识、观念的提高和改变上凸显出一定的科学性,充分体现人本理念,因人而异,针对残弱大学生身体具体状况以及兴趣爱好和运动能力等特点,在运动项目、强度、时间和频次各方面精心设计,科学甄选,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锻炼,克服运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展现每位“弱体”大学生的潜能和才华,既满足他们锻炼身体的需求,又容易体验到运动的愉悦,进而提高和改善他们的生理、心理、意志品质、气质性格等多方面,体现出了体育的价值和魅力。
残弱大学生参与体育的目的不应是对成绩、功利的狂热追逐,而应是对参与体育的外在价值(康复身体、强健体魄、克服病魔、超越缺陷、开发潜能)和内在价值(陶冶情操、愉悦心灵、体验和享受生命)的把握和体悟,切不可用对普通健全人那样来要求他们,否则会使保健体育教育误入歧途,所以在保健班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应该是能够满足残弱大学生的健身、健美、娱乐、竞赛等不同层面的体育需求的,同时又充分体现以基本生活发展为中心,重视残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生活化水平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积极向上,全面更好的生存和生活。
保健班大学生在体适能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践中必然是只能有部分体育运动项目适合他们,所以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譬如:听障大学生的体育教学可以安排一些“刺激—反应—做动作”的练习内容,比如“交通警察指挥交通”、“影子跑”等体育类游戏,训练他们眼观六路、迅捷的反应能力,但是要注意有些强烈旋转,导致聋人头颅内压增大的运动则应尽量避免。单上肢残者可以练习羽毛球、网球、壁球等单肢挥拍类项目;下肢残疾者可以练习射箭、飞镖、击剑、游泳等项目,以及引体向上、翻滚、倒立等基本活动技能;体弱或大病康复期的学生可以练习简化太极拳(剑),八段锦之类舒缓套路。通过量身定做,选择一些既简便易行,又对其生活有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多采用一些以游戏题材为主,兼顾培养、塑造和缺陷改变并存的内容,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融入体验体育的美好。
在保健班体育教学中要充分注意“人文关怀”,这也是“以人为本”体育内涵的体现,在教学中充分展示残弱大学生的自由度和主体性,满足他们的体育需求,丰富他们的体育生活,进而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能力。改变过去单一说教、指令或以知识、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体现平等参与、机会均等的教育理念。把生存、生活、健康、学习技能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育体、育心、育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在实践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基本原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增强课堂组织方法的新颖性和娱乐性,灵活运用、适时创新,鼓励残疾大学生组织并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对残疾大学生的体育人文关怀,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
教学评价是体育教育课程实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与主体需要和价值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体性活动。保健班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更不能与普通健全生相等同。在保健班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上,充分关注他们的生命个体多样性和发展性,可以考虑按其不同的残弱情况、根据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因人、因时进行考核评估。在进行实际教学评价操作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残弱大学生体育认知层面和身体层面的考查,重视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活技能提高等方面的表现,正视他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从而建立以残疾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其个体提高的幅度,确立动态的、发展的、全面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
处方式教学计划的针对性要求很强,计划应该是个体方案,具体如下。
掌握学生个体资料(性别、年龄、性格、残弱类程度)→全面体适能鉴定诊断→选定运动项目、设计运动方式→确定运动强度、时间、频次→提出性的注意事项、实施原则→监控、记录个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反应、主体感受→教学效果评价,总结完善。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步骤6监控、记录个体反应、感受的过程中,若学生个体反应良好,则可以继续施行,否则需返回到步骤3,重新审视修正。
首先,为确保教学质量,保健班学生人数必须严格控制,建议以15~20人为宜,切忌因任何缘由大班化编制;其次,任课教师最好专人化,担任保健班教学的任课教师除了具备常规的高校体育教育基本业务能力之外,还要有深厚广博的体育保健专业知识和运用技能;再次,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校本教材、教学进度及基本考核办法,既规范化又提高操作性,有的放矢;最后,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学生自我感觉及时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修改体育教学处方,尽早争取他们回到普通体育教学班。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指导下,在高校体育保健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运用处方式体育教学模式,定位合理的教学目标,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按照流程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注意即时调整优化,结合动态全面的教学评价方式,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吸纳其他教育观念和思想,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体育保健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欧云海,张莉斌.残疾人体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郄爱萍,田振生,袁玉涛.处方式体育教学的理论分析与研究[J].2007(5).
[3]蒋钢强,张辉明.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应用[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2).
G807.4
A
2095-2813(2013)10(c)-0079-02
朱宁波(1980—),男,江苏南京,硕士,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