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巧合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在体操支撑跳跃教学中,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的掌握。在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中,从老师讲解、示范到错误动作的纠正,都是经过听觉、视觉、知觉将动作传给大脑,经过大脑的信息处理,最后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可以看出,它是经过了一个复杂的知识内化过程,而不是靠简单的信息输入与输出来完成的。以前体操支撑跳跃的教学中,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只是学生对动作进行机械化的模仿,而一些动作的要领和在完成的过程中是很难体会到的。从中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忽视了人的思维能力和心理因素对运动技术产生的作用。为此,文章从理论上阐述在体操支撑跳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方法来达到优化教学,并提高思维活动在学习中的参与度与支撑跳跃类项目的教学效果。[1]
在体操支撑跳跃类项目中,运动表象不仅反映了动作在力量、速度、幅度、方向等方面的特征,更是反映了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征,所以说运动表象是听、视、动或其它感觉的综合[2]。根据唤醒—注意理论将心理神经肌肉理论和符号学习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表象演练可以从神经肌肉与认知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操作。而表象训练指练习者有意识、积极主动的利用头脑中形成的运动表象,对技术的动作或者运动的情景进行回想、重复及丰富发展,从中唤起自己运动的感觉和强化肌肉本体的感觉,并提高运动技能、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3]。表象训练具有简便、易行、有效的特点,它是以感觉知觉为基础,再通过记忆的印象将其表现出来。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理论来说,建立与巩固运动条件反射,对思维活动的参与有好处。表象训练是实现脑袋与身体相结合的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1]。
在支撑跳跃的教学中,首先老师进行清晰的动作分解示范并配合讲解,使学生从视觉及听觉中了解完整的动作表象;其次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表象做出正确的动作,从而形成和强化清晰的视觉表象;最后让学生把视、听通道与肌肉运动感觉结合,感受肌肉的本体感觉,并练习、形成和完善运动动作的肌肉运动表象。在学生练习形成运动表象之前,要求学生在练习之前或入睡前在床上躺着时,进行一段表象训练,时间为3~5min,在这个时间里对课上所学技术的动作形象进行回忆,加深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并在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在课堂练习时配合老师或自己语言暗示的方法引起动作形象。
例如:在支撑跳跃中,结合摆臂,先学助跑、踏板、推手、腾空、落地每一个技术动作,接着可以2~3个连起来组成一个组合进行练习,最后学习完整的动作,让学生在进行表象训练时,头脑中清晰的重现每一个动作要领,让视觉表象转化为动作表象的形式展现出来。
每一个运动技术的形成都离不开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在进行表象训练前,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对于不同体质的学生,进行表象训练时要区别对待。
在进行表象训练时,先让学生处于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全身肌肉放松,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表象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至多3~5min,时间太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的气质类型对于学习新的东西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气质类型是“粘液质”的学生最符合表象训练,其次是“抑郁质”,再次是“多血质”,最差的是“胆汁质”为主的学生。[4]
对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1级体育教育专业(1)、(2)两个班共80名男生进行体育教学。教学内容是体操支撑跳跃中的纵向前滚翻,教学时数共8个学时,并在同一环境下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机就(1)班进行表象训练的方法,即:完整示范—动作讲解—再示范—表象训练—实际练习—表象训练。(2)班进行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完整示范—讲解—分解示范—分解练习—完整练习,并没有对两班学生提前阐明他们班之间要作比较。
最后的考试评估中,以防成绩夹杂老师个人的主观因素,采取了分散分值的记分方法,由2位老师同时打分,分值各占50分,第1位老师看动作的是否能完成,即动作技术的每一个部分是否表现出来。第2位老师打学生完成动作的流畅性、连贯性。由第3位老师取均值算结果。最后结果显示:经过表象训练的(1)班,及格率是87%,采用传统方法的(2)班及格率是79%。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表象训练在体操支撑跳跃教学中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完成教学目标,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初学动作时,学习者主要是通过模仿在大脑中以形成的动作表现,再不停地重复再现这一表象,使大脑中的图像印象渐渐完善,这时动觉表象越清晰、完整,动作便越准确。体操支撑跳跃技能动作主要包括: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七个阶段构成,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完善、流畅决定着最后的得分情况。所以在学习时,通过运用表象训练中的听觉表象、视觉表象、动作表象来协助学习者掌握每一个技术动作。
这个阶段是技能学习的开始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认知问题上的,对任务的认知、知觉和理解动作的术语、要领、原理及规则进行强调,以及在做动作的时候应知觉的线索(包括来自身体内部或外部的线索),学习有关知识,使这种技能最一般、最粗略的表象在头脑中形成[3]。例如:什么时候助跑、什么时候踏跳、什么时候推手、什么时候放松、什么时候紧张、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让学生自己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知觉与表象。
在这一阶段里,学生的神经处于泛化的阶段,而多余动作多,在空间和时间上动作都不精确,缺乏了一致性,使内抑制过程还没有建立,会出现一些较大的错误。所以,应该让学生多从图解、视频、多媒体、录像、电影等手段,显示动作完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动作的动力学特征,并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在这一阶段的示范、讲解、指导就非常重要。
这一阶段是学生对动作技能有一定的感知和表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此阶段,认知阶段的知识得到了应用,学生在大脑里已经掌握了支撑跳跃的每一个阶段,可以把对自己有利的外部环境、自身的发力和动作过程可以练习起来。虽然掌握技能的原理和技术还需要提高,但兴奋和抑制的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变得更加准确,让对错误的觉察能力渐渐形成,使犯错误越来越少。学生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如何能成功将技能完成,从认知上面转向运动方面,并且是他一次一次的练习里更具一致性。所以,学生可以多练习感受助跑、踏跳、推手及第二腾空的技术,并且在结合思维两者相互作用的基础里面反复练习,得到动作的特征性,找到可以改进动作的方法,力量、速度合理的使用,空间定位准确的建立,最后把所有动作联合成整体,建立起连锁动作(Gagme,1985年)。
进入这阶段技能变为自动和习惯化,神经过程的兴奋、抑制在空间和时空里面更加稳定与精确,部分技术还可以在脱离意识的情况里完成。但必须要经常练习与巩固,不然已经建立的技术定型会逐渐消退。这时要通过动觉表象来不断感知肌肉关节的活动,并让记忆加强,通过这种内外信息的反馈,中枢神经系统会通过动作的不断修正、调整,让动作自动化。学生也已经形成了很高的错误发现能力,自己可以发现错误并且改正错误。所以这阶段教师应多安排学生巩固动作内容的练习。
(1)表象训练教学时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表象的内容从易到难,从单个动作到一个组合,最后到一个完整的动作,应与传统教学法相互配合进行教学。
(2)表象训练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表象的重要因素是通过集中注意力让回忆顺利记起动作。在助跑开始后,需集中注意力,没有一点杂念,并按照正确的动作来要求完成动作。
(3)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在合适的环境下要诱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表象训练,并且让他们喜欢表象训练,表象自己成功的动作,以保证积极的强化作用。
(4)表象训练和传统的教学结合让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一定要通过考试或比完成率的游戏测定效果,让学生自己感受到表象训练的重要性。
(5)表象训练应结合教师的暗示语,如示范、口令和手势等,尤其是支撑跳跃时几个步骤的连贯性,需要结合表象训练和教师的暗示语强化学生的表象运动。
在体操支撑跳跃教学实践中,将人脑表象机与表象训练法充分、有效的运用起来,并与传统训练方法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掌握支撑跳跃这个难度挺大的项目,对教学质量也起着积极作用。
[1]周兆欣,纪志敏.表象训练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7(2):61-62.
[2]英若若,颜区青.表象训练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琼州大学学报,2002,9(2):94-95.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张敏.体育教学中运用表象教学法探讨[J].宿州师专学报,2002,17(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