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祥
暮春时节,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鸟纷飞……此等美景,不久前因前往千年古镇湖熟,于青龙湖人居森林公园内得以再次感同身受。
印象中,人们对于青龙山早已耳熟能详,而对青龙湖似乎鲜有所闻。诚然,这可能是个后来才开发的人工湖,可它的独特、幽雅与美丽,往往会使人一见如故。
青龙湖不算很大,所以不能说是一望无际,也谈不上烟波浩渺,它极其纯情地仰卧在一片高地上,面朝蓝天,似乎半睡,又仿佛若有所思。在诗人眼里,它可能是天神扔在底蕴丰厚的湖熟大地上的一块玉盘,也可能是望穿秋水的少女在昼夜等待去远方打工情郎始终未曾闭合的眼帘,抑或是身逢盛世的湖熟人民寄给未来子孙的一弯淡蓝色的液体信笺……我想,青龙湖之所以能够让人一见倾心,这样的联想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因素。
如果说,这些联想未免有些虚幻的话,那么,现实的青龙湖也不会让人失望。假日休闲之时,无论是春和景明,还是秋高气爽,你若带上家人,或呼三五好友,从市区赶来,只需半个钟头车程,就可以目睹到她的芳容,就可以真实地体验一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美好意境。于是,春天里你可以在绿草如茵的湖边漫步;夏天可以在湖畔的林中聆听满树的蝉声;秋天可以在高高的堤坝上随意找个地方静坐,默默感受人生的短暂与时间的永恒;至于冬天,则可以划着一叶扁舟去湖心岛看雪。须知,酣眠固不可少,小憩更别具风味。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一旦失去这些,那么,生活将会变得多么寡淡。
虽已离开湖熟,可青龙湖的影子依然在我的脑海里长时间占据着,怎么也挥之不去。不知不觉中,我想到了“茵梦湖”——那是因德国作家施笃姆所创作的同名小说而闻名世界的一条湖。说不定将来某一天,江宁在打造文化强区的历史进程中,也能寻找到某种契机,从而使得青龙湖乃至整个江宁的美名传播得更广、更远……
这是一方历史悠久的厚土: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生衍于此。据史料记载,此地在西周、春秋时期隶属吴国,战国时先后属越、楚,因而素有“吴头楚尾”之称。
作为吴楚争霸的古战场,千年古镇横溪,自然会引发人们对遥远时光的无限缅怀,而《水浒传》中的“横水桥”,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七仙女”传说等,又该激起人们多少春风般的怀想?!
然而,历史的悠久,并不意味着物质的文明。横溪,这个充满无限诗意与神韵的名字,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和中国许多农村一样,始终背负着极其沉重的“贫”字:贫弱的农业,贫穷的农民,贫困的农村。它们像是无形的枷锁,曾长期束缚着一方子民的命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铿锵足音在江宁大地骤然响起,横溪人民于无声处听见了惊雷,古老而神奇的一方热土,由此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领下,横溪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特色竞争、绿色发展之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导的乡村旅游经济,把乡村旅游做成横溪精美名片和富民产业,努力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第一街、都市美丽乡村第一街和生态休闲农业第一街”。截止目前,横溪已建成1个国家3A级景区(甘泉湖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2A级景区(龙山上庄园景区和南京蔬菜科技花卉园),被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石塘村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十佳乡村旅游村,“石塘人家”被授予“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与此同时,横溪已形成了以西瓜产业、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为主体、山水园林为特色的农业休闲旅游街道,成为江苏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南特色街镇。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果用唐代孟浩然这两句诗来形容当今的横溪,似乎已不太完整,因为横溪儿女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使这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喜看今日之横溪,农村的富足与安康,已不仅停留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传统喜悦中,而且还平添了一幅幅“风景这边独好”的崭新画卷。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这首响彻大江南北的歌曲点燃了中国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最初梦想,那么,30年后的今天,当横溪人民再度唱响这首歌曲的时候,涌荡在他们内心深处的,乃是收获希望的自豪与骄傲,更有再播希望的祈愿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