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占魁
黄州,人文之仙苑,教育之沃壤。王琼得人杰之灵,地利之美,是黄州一家姐妹三诗人之一。王琼并不生活、工作在农村,正如她自己所言: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下乡,走村入户,有机会走进田园,走进农家,真实感受到乡村田园的恬静、民风的纯朴以及时代的变化。这句话是王琼给我们理解她田园诗的一把钥匙。田园诗不是她写得最多的题材,却是她写得最富于泥土气息、最具清新之美、最自然流畅的诗作。每读她的田园诗,我便感觉她的单纯、轻松、无世俗之重负,无欲言难言的苦衷,她心灵深处的笑一一横溢于诗的字里行间,我真切看到她眉目的舒展,乡村景,在她笔下,是那样地豁然开朗;乡民情,在她笔下,又是那样地和润温馨……这才是真实的王琼!王琼原本应属于田园、属于田园诗的!要认识王琼的田园诗,首先必须把她的诗词放在一个历史和时代的长河流动中,看她在前人田园诗的基础上,坚持了多少永恒美?又反映了多少时代美?从而把握其美的价值,美的本质认识。
诚然, 田园是人类衣食住行之源,是人类生命生存之本,是自然美与人类劳动创造美,这二者的结晶,是天人合一美的杰作!认识田园,钟情田园,呵护与创造田园之美,是人类永恒的天性!作为人类心智美的王冠——诗词,自然要把田园作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来歌唱。田园诗的发展自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步。在2500至3000年前,先民创造的《诗经》305首四言诗中,田园诗占了极大的比重。之后,出现了魏晋、唐、两宋等三个田园诗发展的高峰期。随着现当代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城市人居环境污染的恶化,新农村的天然绿色生态成了城市人的向往;另一面,面对土地不断被圈占、蚕食,农村青壮人向城镇转移,又直接造成了农村空心化状况,大量老年人与“留守”儿童,无力耕种,造成某些田地的荒芜。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向何处去?敏感的诗人们很早就为之苦乐呼唤、歌哭着!1987年6月,本人有幸参加在湖北九宫山召开的全国首届乡土诗歌研讨会,就是为拯救田园、拯救田园诗的一次历史性诗会。近年,东坡赤壁诗社在诗词界高扬田园诗旗帜,并在社刊中以宏大篇幅,着力培养田园诗新秀,实属远见卓识之举!
正是在这时代的大背景下, 王琼的田园诗表现出创新的个性。
田园,作为人类生命之本,有着本真的永恒美。自然的恩赐,是田园美的根本,人类智慧的劳动,则是田园美的灵魂。自然的美是相对稳定的,人类的创造性想象则是无限的,田园的美必然随着世易时移。田园诗的时代性、诗人的个性亦随之各异。王琼正是这样,看似一种永恒不变的田园美景,却写出了新的意境,如《五月乡行》:
百里秧田生碧玉,一池清水洗云天。
穿堂燕子呢喃语,五月乡村暑气咸。
前二句以“碧玉”状百里秧田醉人之绿,十分贴切,一池清水更把云天洗得醉蓝醉蓝,写出了池水的壮阔。尤以对仗美呈现天水相连,浑融一体的意境,画卷眼前。秧田、池塘,乃乡野常物,但作者写来,并不重复前人的“池塘生春草”,而以平易语词绘出新的意象。尤其是诗尾的“咸”字,出奇!兼作韵字,用得精当!诚乃诗眼!连五月初夏弥漫在天地间的暑热之气都感觉出一种汗水的咸味。这就把农民辛勤耕作的情景逼真地呈现出来了,“咸”字何等传神!女诗人的直觉通感,又是何等敏锐!但创造田园美的主角并没出场,转句也只写繁忙穿堂燕子的呢喃欢快,我们知道燕子只爱勤劳亮丽,充满喜气活力的人家。全诗句句都紧扣人物,秧苗何碧?池水何清?燕子为何独在这里穿堂?不都是农民辛勤的结果吗?!作者并不直言而以烘托法出之,收绝句婉曲之效。
又如《黄州白潭湖早春》:
万顷波光碧浪掀,一湖天水两相连。
群鸥飞过鱼龙起,吩咐春风到柳前。
诗中意象,同样呈现一种单纯美:碧湖、蓝天、白鸥、银鳞、绿柳,看似千年未变的自然景观,一个“吩咐”,体现人对自然的创造性主动,也只有“吩咐”,才感觉出时代早春的气息。这是前人没有的精神心境。
王琼的田园诗词,表现更多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新田园的巨变。特别是去年金秋时节写的一组清平乐词,有力地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新农村的社会生活,可喜可贺!如《清平乐·唐家渡村展望黄冈长江大桥》:
一江横跨,谁把长虹架?浩浩波涛空叹罢,天堑从教无借。 蛟龙退隐深宫,任他流水西东。古渡悠然神往,飞车来去匆匆。
该词避开正面具写大桥的形象,而以浪漫夸张拟人手法,并驱使神话,重点写作者心灵感受。在大桥与大江的对比中,感受天堑的无奈;以蛟龙的退隐,衬托大桥的雄姿;以千年古渡与高速飞车的对比,典型地揭示了中华腾飞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语言畅达如流,尤其是下阕,四个整齐的六字句,传达出果敢雄健,无所阻挡的气势!
诸如“翠鸟啾啾枝上逐,唤醒泥牛晨沐。……风过时闻人语,林深不见村庄”的孙镇村,“四处高楼凌耀……田园换了新人……”的杨鹰岭村,“玉带通村路,朵朵白云吞欲吐……”的棉花种植基地,也无不倾注了诗人对新农村满腔的赞美之情!
人性中许多真善的品质闪耀着永恒的美,尤其是生活、劳作于农村的农民。他们在原野的芳香、泥土的清气、山水的绿色中浸染,在自然天籁中和合、感应,世代灵心慧质的遗传,形成了许多独具稳定的心性气韵,如肤色的自然,男人山石般的健美、女人水盈盈的柔美,诸如淳朴、善良、勤俭、实在、乐观、坚韧勇敢、刻苦耐劳、热情好客、正义感、同情心等等宝贵的品格,显得特别突出。随着时代变革发展,人性亦日臻完美,进入新的美境。诗人,天性是美的使者。歌颂人性美、劳动人民的美,是诗人的天职。只有美的心灵,才能发现心灵的美。王琼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发现美的使者。我们且读她的《清平乐·过路口祠岗村》:
林阴夹路,村舍门前遇。有女娇娇留客住,笑问从何来去? 枝头有枣相招,呼爷快举撑篙。打落红黄无数,怜人小手亲劳。
该词写一位不满五岁的小女孩打枣待客的情景。几岁的小孩尊人知礼,这在天性淳厚,真诚好客的乡村农家,本是寻常的情景。可是,我们的诗人却在平凡中发现了不平凡,也许作者长期居住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看多了城里某些人家孩子无知无礼的冷漠,顿然欣遇这么富于情味的娇娇,不由感动、感叹不已!小女孩纯真无瑕的举动,当令我们某些大人、乃至某些所谓高文凭、高职高薪、星二代、款二代羞愧!反省!尤其在当今物欲横流,人性异化,礼仪失落的现实中,这是对人性美的呼唤!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该词意象单纯,却意境深刻,白描手法,出语平易,毫无雕琢之痕,是从心底流出的真情真诗!
再如《水乡渔村》:
群鸥起舞燕飞忙,玉笋尖尖叶下藏。
香妹机呼来远客,唤回舟上打渔郞。
前二句写景,在动与静中,体现出田园的生机,鱼米之乡物产的丰盈,为人物的出场作了充分铺垫。三四句则表现出香妹好客的热情,人物形象,鲜明亲切,一个“机呼”,突出了时代特征,这是过去时代所没有的。典型的民歌风味,读来清新上口。
本人以为:爱和忧患是诗的灵魂。一部中国诗歌史就是爱和忧患的历史。天人唯有爱的太阳,才有生命的温馨;唯有忧患的江河,才有生命的生生不息!爱是忧患的基础,忧患是爱的终极关怀;忧患使爱之树长绿;没有忧患的爱是肤浅的;忧患需要深沉的思考;忧患是前瞻的清醒,使人不沉缅于安逸而警钟长鸣!一切优秀的生命之诗,都无不闪耀着诗人忧患的眸光!我们欣慰地看到王琼的田园诗词,不仅充满深情的爱,而且对当代田园有着新的忧思。其古风《古楼园村行》(诗见本栏)便是她体现忧患意识的一篇佳作。
这是一首表现当今开发圈地伤农的诗。全诗38句,入声19韵,分上下两部分。前部分自首句“驱车到古楼”至“未觉秋华实”计18句,作者视野所及,一一写出古楼园村秋收而无秋实的悲凉景象。你看:“零星豆荚藤”上,只有几颗可摘;稻谷呢,一律被拦腰折断了,长已不能,收割呢,却还未黄熟;高坡上种的棉花,花蕾被浓密的叶片遮蔽,不透风,已发霉变黑了;池塘荡漾着秋水,而果树的果子却还是干涩的;门前挂着青螺,黄狗的狂吠,令人害怕;乌鸦飞落秋塘,给人冷冷的寒意;脚下满是苔藓,似乎许久无人走过。见此,作者纳闷,本是重阳金秋的时节,为什么感觉不到丰收的喜气呢?正在疑惑之际,一位老太婆倚门而望,诗自然转入后部分:通过老妪之口,揭示经济开发,实行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造成农村儿女出外打工,老少空巢,圈地建厂,强行搬迁,化工污染生态环境,伤农毁田的弊端。全诗,以真切写实的手法和对比的语言特征,只以眼见耳闻之实,客观准确地叙述,笔致细密,形象贯注始终,不着一句议论,却令读者身历其境,启人沉思!
又如“一缕烟飘空寂寂,清寥谁听鸟啾啾,村庄儿女去难留。”(《浣溪沙·秋访甲洲村》),空巢老人的落寞悲凉之境感同身受!“浮尘竞染芳菲,时闻小草声悲。”小草的呻吟,就在我们身边,隐隐传来!
尘霾的污染,直入肺腑,万物生命,谁也躲不掉!我们也是小草!物质如何的丰殷、奢侈,最终还得应由精神来掌控!如果连小草都无扎根之地,人类还会站在哪里?!地球创造了人类,大地惠赐了生命的家园。先民千万年以智慧的心血浇灌着如诗如画的田园,人类不可能聪明到不要呼吸泥土的气息,无限制地沿着钢筋水泥的楼厦,生存在空中!这就是田园诗给我们的生命启示!我欣喜看到王琼在去年诗集出版后,其诗正在沿着诗经、杜甫、白居易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进入新的境界。衷心希望王琼创作出更多更好更深刻的田园诗词,为田园绘美,为人民代言,为时代忧思。忧患的思绪正是大爱的深情,体现着诗人心灵的大美!让我们的诗与田园万年长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