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炜
(潘炜,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辑,副编审)
图书出版业经营的核心是内容,内容又是什么?笔者把图书内容比喻为“故事”。出版内容的创新其实就是现代编辑“生”故事(策划图书选题)、“卖”故事(推广图书文化)、和“信”故事(对图书出版事业的文化信仰)的创新过程。
图书是一种富集文化含量的产品,图书内容创新不仅凝结了作者的智慧,也渗透了编辑人员在生成图书的智力活动中的创意。学者祝君波将图书出版内容的创新划分为作者的原创性创新和出版社编辑的独创性创新两个方面。编辑比作者更了解已有图书情况和市场需求现状,可以凭借丰富的编辑经验提出更有创意的选题和更有价值的编写方式,这就是策划编辑通过生发故事实现驱动创新的过程。
下面笔者就以策划出版图书《丰盈心态养孩子》为例,具体谈谈图书内容创新这个故事是如何生发出来的。
目前家庭教育类图书喷薄而出,单纯讲教育方法的亲子书已经不能再让父母买单,唯有现身说法,用感情说话的亲子教育书才能赢得读者青睐。许多成功的家庭教育类图书的共同特点是编辑与作者达成共识,采用了“主人公-困境-解决困境”的纪实写法,这种写法可以让书与读者产生心灵对话,让书成为“活书”。依据这个思路,笔者对《丰盈心态养孩子》一书进行编辑:
首先是对书名的更改。将原书名“养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孩子”变更为“丰盈心态养孩子”。这样改的用意是:当下家长们最迫切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理论,也不是更多的个案研究,而是切实帮助他们了解养育、教给他们如何做好心理准备的养育指导书。“丰盈心态”是一种融洽亲子关系的心理策略,是一种源于真爱孩子的教育自信,更是一种关爱孩子成长过程远胜于注重结果的开放从容心态。唯有自身不慌,方寸不乱,丰盈心态养孩子,才能养出孩子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将“丰盈心态养孩子”定为书名显得更为恰如其分。
其次是对结构的修改。作者最先交付的稿件是其平日里所写博客文字的累积,每篇文章就像散落地面的珍珠,需要一根绳索将这些珍珠串在一起。经过思考,笔者舍弃了那些平淡的叙事,对类似的教育方法或观点进行统一梳理,归纳总结出四方面的教育理念,分别构成文稿的四个章节。之后,随着文稿的不断补充,书稿整体内容发生变化,于是,笔者将原稿的四章内容全部打乱,重新梳理成三大部分,同时在每一部分细化出多个二级标题。
经过精心打造,《丰盈心态养孩子》赢得了读者的口碑,上市不到2个月已重印3次,长期位居当当网、卓越网等同类书销售排行榜榜首。
作为一名大众图书策划编辑,在工作生活中应养成对职业的敏感性,像找矿人一样,坚韧探查、独具慧眼,不放弃任何一座深埋地下的富矿。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要以职业敏感为依据,协助作者调整写作方向,对信息庞杂、内容分散的原稿去芜存精、反复打磨、坚持不懈。
以往,我们讲“编辑是为作者做嫁衣”。眼下,“皇帝的女儿也愁嫁”。所以,今天的编辑就要像“相声”里的斗哏,把“说、学、斗、唱”的本领灵活运用,才可得到捧哏(大众)的呼应,才能使读者知晓作品的价值,从而影响到更多人。
《特别狠心特别爱》编辑出版伊始,笔者就在宣传推广上煞费苦心。有一段时间业内人士纷纷讨论说讲座签售已不能再打动读者的心。经过认真研究,笔者坚定地认为此类图书最有效的宣传方式还是传统的作者讲座形式。因为这类书的读者群购书不是在消费大众娱乐,他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分享与互动。于是,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安排了“犹太母亲沙拉特别狠心特别爱之大讲堂”的全国重要城市巡回演讲。我们在运作上讲究每个细节。比如,作者和陪同营销人员的差旅费采取出版社、地方经销商、当地书店联合分摊的办法;在首场活动中,出版社营销人员细心纪录演讲报告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经汇总后通报大家,逐一改正。
在巡回演讲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对新媒体的使用也发挥得恰到好处。我们把博客、论坛、贴吧、电子邮件、网络互动社区等变成了营销宣传的重要阵地,这些新媒体具有提供信息快捷、信息丰富、与读者互动性好的特点,为该图书的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出版社帮助沙拉开了自己的个人博客。开博仅仅三天,就受到广大网友,特别是家长们的广泛关注。我们还把《特别狠心特别爱》投放给社会精英,让意见领袖美誉该书并迅速形成社会话题,为该书赢得了良好口碑。著名教育时评人童大焕对作者沙拉进行点评,《人民日报》援引了童大焕在其博客上对沙拉的评论语言,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力。
此外,编辑要做好图书的营销工作,离不开想象力和激情,这两样东西就像鸟之两翼,再好的产品没有了它们就不能实现高飞。笔者曾为《我的事业是父亲》的新书发布会设计开场:以“作者在黑暗中拉奏一曲悠长的《二泉映月》,以此作为孩子叫早的信号”缓缓拉开序幕,光线随之由暗转明。这使发布会开场气氛热烈。多家媒体和网站联动热议本书,直接带动了图书的热销。
出版物传播手段的创新就是利用有效的平台(包括线上的数字发布平台、线下与读者互动的平台),将出版物信息进行有效扩散的过程。出版物传播手段的创新不仅能够有效拉动图书的销售,还能激发实实在在的读书热情。好的图书推广创意需要借助于高明的“卖”故事,激发读者“听”故事的冲动,才能影响更多的人读书。
以往我们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今天看是不正确的。浩若星辰的知识世界,知识已经趋向于免费。拥有如此易得的海量知识,人类理应更有力量,但现实中,人类在自然界灾难面前显得更加束手无策。所以说,无论数字出版如何来势汹汹,未来的知识更新得多么快,知识如果不能直接产生生产力,都是“无用的”。唯有经过选择、加工、萃取,被读者有效吸收,知识才有可能内化成人类的最终强大力量。目前作者似乎不再需要编辑的现象是一种“抄近道”的短视行为,随着出版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将有一个作者与编辑形影不离的理性回归的过程。
因此,面对潮来潮去的信息海洋,编辑唯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精神笃定把出版视为一种文化的选择、把出版物看作人类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把编辑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以自由式泳姿达到理想之彼岸。现代编辑需要对出版文化事业孜孜以求、对生活无限热爱、对美好世界童真般笃定,需要相信故事之美好,唯有如此才有源源不断的创新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