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燕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加深了传统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冲突体现,在角色认同以及价值取向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传统的教师文化普遍存在智慧性、反恶性以及情境化特点,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教学方式要向确定教学立意与更新授谏方式转变,价值取向上存在了一定差异,本文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下小学数学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及评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程 价值取向 评析
对小学数学而言,传统的教学观点更多的是注重数学内容,几乎不会去深究数学的思想及精神,更是忽略了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新课程改革在这一点上为其填补了空缺,让小学数学教育更多的涉猎到数学精神及数学思想,值得提出的是将学生情感价值取向考虑到教学内容中来。所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即过程教学。
1 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我们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一位教师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感到有点头疼。其原因在于,教师过多的考虑学生难于理解分数的含义,而将教学内容进行钻研、探讨,制定自己认为学生可以轻松理解的教学方案,然而结果却是适得其反。过程简单易懂的教案是让学生起了兴趣,都认为我会我会,课上争先恐后的回答,不停的插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秩序,打扰了教师的讲课思路,课上你争我抢,导致漏洞百出,又不能强制性制止小学生勇于发言的积极行为。进过课后反思,这位教师想到了很好的解决措施,就是转变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课下积极探讨学习,课上小组讨论,由一人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既维持了课堂秩序,又提高了小学生沟通交流、独立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2.1 游戏导入:(用掌声表示数)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当第3小题口述后,学生没有击掌,有的学生窃窃私语,有的学生紧锁眉头,此时,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索(进入了状态)。2分钟过去了,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这半个苹果该怎样表示呀?”接着我就顺水推舟对大家说:“是啊?你能用手中的圆形纸折出半个来吗?(学生兴趣盎然,待学生折出之后)
2.2 自主探索,体验分数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担当课堂小主人的角色,还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学生潜在学习能力、自主探究想象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所以,要想有效完成新课程标准,教师可以转换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
师(用期待的目光追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苹果呢?
生1:可以说“一个苹果的一半”。
生2:可以画出半个苹果“D”
生3:可以用1/2表示。
生4:可以用0.5表示。
这时教师就对这些小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向同学们讲解,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像这种不足一个苹果的例子,是不能用整数进行表示的,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讲的分数的有来,话题回到刚才的问题上,刚刚那位用1/2表示的小朋友,同学们来一起讨论一下,那个1/2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学生认识了1/2这个分数之后)
师:你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
(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
生1:可以折成……
生2:可以折成……
师:你还能用手中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纸折出你想认识的其它分数吗?
(学生信心十足地说:“能”,并且表现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
生1:我用正方形纸折出了1/4。
生2:我也是用正方形纸折出了1/2。
生3:我用长方形纸折出了3/8。
生4:我用长方形纸折出了3/4。
生5:我用圆形纸折出了5/16。
(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且纷纷投去赞许的目光。)当时,我也对同学们精彩的回答露出了佩服的神情。接下来,同学们又积极地做了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上面这个案例,它较好地体现了老师教学思想上的一些创新和转变。整个教学任务完成下来,小学生始终处在提出问题并努力通过自己和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角色中,学会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去看待问题,并试图以最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给小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己的平台,还大大增加了小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自信心,让小学生更有精神去主动学习,进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提高的课堂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深刻领悟其精神和理念;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经过近十年的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教师越来越重视过程教学,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少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内涵、特征及其教学价值的认识和把握“不够。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并作简要的评析,让教师科学地把握教学的进程与节奏,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活动,从而推进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