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露,冉艳琼
(1.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四川 成都610106;2.四川省天然气化工研究院新产品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212)
亚氨基二乙腈(IDAN)主要用于合成除草剂草甘膦[1],目前已成为世界上销量最大、使用最广泛[2,3]、增长速度最快的农药[4],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在染料、电镀、水处理、合成树脂、炸药[5-7]等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亚氨基二乙腈生产过程中少量的亚氨基二乙腈容易与甲醛发生聚合,生成亚甲基二亚氨基二乙腈(MBIDAN),因此亚氨基二乙腈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MBIDAN。亚氨基二乙腈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为亚硝酸钠滴定法[8],其原理是利用脂肪族仲胺与亚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N-亚硝基胺[9,10],反应式为:(CH2)2N-H+HO-N=O→(CH2)2N-N=O+H2O。该法适用于纯度较高亚氨基二乙腈的分析,但其测得结果是亚氨基二乙腈和MBIDAN中IDAN基两部分的总含量,而不是亚氨基二乙腈的真实含量。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则能将这两部分分离开来测定含量,从而能更精确地判断产品优劣。
作者在此提出以水-乙腈缓冲溶液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外标法分别测得亚氨基二乙腈和MBIDAN的含量,该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常规产品分析,也可用于中间检测。
乙腈为色谱纯;亚氨基二乙腈标准品(含量>99%);MBIDAN标准品(含量>99%);亚氨基二乙腈样品,自制;水为三次重蒸馏且已经过滤的水。
Agilent 1120型一体式高效液相色谱仪(VWD紫外检测器、二元高压梯度泵、Agilent 1120记录仪)。
色谱柱:Agilent TC-C18(2)(4.6mm×250mm,5μm);流动相:水-乙腈缓冲溶液(体积比80∶20,pH=5.5);检测波长:205nm;流速:1.0mL·min-1;柱温:35℃;进样体积:10μL;以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1)亚氨基二乙腈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亚氨基二乙腈标准品0.4g(精确至0.0002g),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高纯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待用。
(2)MBIDAN标准溶液:准确称取MBIDAN标准品0.03g(精确至0.0002g),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高纯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待用。
(3)亚氨基二乙腈样品溶液:准确称取0.4g亚氨基二乙腈样品,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高纯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待用。
按照1.2色谱条件,待仪器基线稳定后,连续注入数针标准溶液,计算各针相对相应值的重复性,相邻两针的相应值变化不大于1.5%。按下列次序进样:亚氨基二乙腈标准溶液、MBIDAN标准溶液、亚氨基二乙腈样品溶液、亚氨基二乙腈样品溶液、亚氨基二乙腈标准溶液、MBIDAN标准溶液。
(1)亚氨基二乙腈样品中IDAN的含量X1依下式计算:
式中:A1为亚氨基二乙腈样品溶液中亚氨基二乙腈峰面积的平均值;A2为亚氨基二乙腈标准溶液中亚氨基二乙腈峰面积的平均值;M1为亚氨基二乙腈样品的质量,g;M2为亚氨基二乙腈标准品的质量,g;P为亚氨基二乙腈标准品中亚氨基二乙腈的含量,%。
(2)亚氨基二乙腈样品中MBIDAN的含量X2依下式计算:
式中:A′1为亚氨基二乙腈样品溶液中 MBIDAN峰面积的平均值;A′2为 MBIDAN标准溶液中 MBIDAN峰面积的平均值;M′2为 MBIDAN标准品的质量,g;P′为MBIDAN标准品中MBIDAN的含量,%。
(3)亚氨基二乙腈样品中IDAN总含量依下式计算:
2.1.1 检测波长
取适量亚氨基二乙腈标准品用紫外检测器在190~500nm之间进行扫描,测得亚氨基二乙腈在205 nm处有最大吸收。故选择205nm作为检测波长。
2.1.2 流动相
分别以水-甲醇(80∶20)、水-乙腈(80∶20)作为流动相,发现后者产生的压力比前者低,柱内承受的压力小,有利于保护色谱柱[11];同时产生的噪音小,基线稳。因此,采用水-乙腈缓冲溶液(体积比80∶20,pH=5.5)作为流动相。
图1 亚氨基二乙腈标准品(a)、MBIDAN标准品(b)、亚氨基二乙腈样品(c)的高效液相色谱Fig.1 The HPLC chromatograms of IDAN standard(a),MBIDAN standard(b)and IDAN sample(c)
2.3.1 亚氨基二乙腈标准曲线
称取8g(精确至0.0002g)亚氨基二乙腈标准品于250mL容量瓶中定容,分别取1mL、2.5mL、5mL、7.5mL、10mL、15mL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成浓度分别为0.64g·L-1、1.60g·L-1、3.20g·L-1、4.80g·L-1、6.40g·L-1、9.60g·L-1的标准溶液,过滤。按色谱条件进样10μL,测定相应的峰面积,以峰面积(y)对浓度(x)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在0.64~9.60g·L-1的浓度范围内,亚氨基二乙腈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图2 亚氨基二乙腈的标准曲线Fig.2 The standard curve of IDAN
2.3.2 MBIDAN标准曲线
称取1.5g(精确至0.0002g)MBIDAN标准品于250mL容量瓶中定容,分别取1mL、2mL、3mL、4mL、5mL、6mL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成浓度为0.12g·L-1、0.24g·L-1、0.36g·L-1、0.48g·L-1、0.60g·L-1、0.72g·L-1的标准溶液,过滤。按色谱条件进样10μL,测定相应的峰面积,以峰面积(y)对浓度(x)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见图3。
图3 亚甲基二亚氨基二乙腈的标准曲线Fig.3 The standard curve of MBIDAN
从图3可以看出,在0.12~0.72g·L-1的浓度范围内,MBIDAN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对亚氨基二乙腈样品平行测定6次,结果见表1。
表1 精密度测定结果Tab.1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precision
从表1可知,亚氨基二乙腈和MBIDAN的RSD分别为0.37%和0.52%,说明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分别取4批亚氨基二乙腈和MBIDAN标准品,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其回收率,结果见表2。
表2 亚氨基二乙腈和MBIDAN的回收率测定结果Tab.2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recovery rate of IDAN and MBIDAN
从表2可以看出,亚氨基二乙腈的回收率在99.35%~101.61%之间,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随机抽取6组自制亚氨基二乙腈样品分别用HPLC法和酸碱滴定法进行测试,结果见表3。
表3 HPLC法和酸碱滴定法测定结果比较/%Tab.3 The comparison of determination results for HPLC method and acid-alkali titration method/%
从表3可以看出,酸碱滴定法测得亚氨基二乙腈 及其聚合物MBIDAN总含量低于HPLC法,这是因为MBIDAN比较稳定,并不能完全与NaNO2反应;而HPLC法可以分别测得亚氨基二乙腈和MBIDAN中IDAN基的含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1)建立了测定亚氨基二乙腈含量的HPLC方法。色谱条件为:Agilent TC-C18(2)(4.6mm×250 mm,5μm)。以水-乙腈缓冲溶液(体积比80∶20,pH=5.5)为流动相,波长205nm,柱温35℃,分离亚氨基二乙腈和MBIDAN并外标定量,从而测得亚氨基二乙腈总含量。该法在0.64~9.60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07,精密度RSD为0.37%,回收率为99.35%~101.61%。
(2)实际样品分析表明:在工业生产中,对于纯度不是非常高的产品进行检测和中控分析时,HPLC法的测定结果较传统酸碱滴定法更准确、可靠。
[1]汪家铭.亚氨基二乙腈发展概况及市场前景(上)[J].上海化工,2009,34(3):36-38.
[2]陈海伟,张鲁华,陈德富,等.除草剂及抗除草剂作物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生物技术通报,2012,(10):35-40.
[3]Dill G M,Cajacob C A,Padgette S R.Glyphosate-resistant crops:Adoption,use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J].Pest Manag Sci,2008,64(4):326-331.
[4]邵振威,陈静,秦大伟,等.亚氨基二乙腈制备双甘膦的合成工艺研究[J].杭州化工,2007,37(1):37-39.
[5]汪家铭.草甘膦合成新型替代材料亚氨基二乙腈(上)[J].四川化工,2008,11(4):21-23.
[6]王佩琳,龙晓钦.我国天然气-氰化物产业链发展态势[J].化学工业,2008,26(7):42-45.
[7]赵晓锋,刘祖亮,姚其正,等.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的合成[J].火炸药学报,2012,35(3):15-17.
[8]GB/T 23958-2009.工业用亚氨基二乙腈[S].
[9]吴指南.有机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21-141.
[10]Warren C B,Malec E J.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nitrilotriacetic acid and related aminopolycarboxylic acids in inland waters[J].J Chromatogr,1972,64(2):219-237.
[11]丁明玉,田松柏.离子色谱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