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及效益比较

2013-08-13 11:13姜含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4期
关键词:大吉龙井茶毛尖

□文/赵 荣 姜含春

(1.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滁州;2.安徽农业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安徽·合肥)

茶叶因具有极强的原产地域特点,因此是最适合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农产品之一。我国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申请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叶品种也很多,但茶叶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却存在着商标和地理标志之间、茶农、经销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等各方利益的冲突,导致我国茶业市场混乱,尤其是优质品牌茶叶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本文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和印度大吉岭茶为例,比较分析不同品牌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区别,以期为建立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最佳模式,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龙井茶

对龙井茶的品牌保护,最早于2001年10月由国家质监总局制定的《龙井茶国家标准》和《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实施(2001年第28号公告),随后浙江省有关部门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对龙井茶进行地理标志保护。

(一)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

1、成立三级保护管理机构。成立“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省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的管理工作。在西湖、钱塘、越州三大主产区,分别成立产区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管理委员会,并以县(市、区)为单位成立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产区内龙井茶申请和管理细则,受理产区内生产者提出的专用标志使用初审工作。地理标志保护的管理机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牵头组织,成员包括质监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单位以及生产、经营者代表等。

2、实行专用标志管理。该标志由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图案以及龙井茶产区名称组成,生产者根据规定程序和条件向管理机构申请使用专用标志。(图 1)

3、实行原产地域茶园证书管理。茶叶种植者向县(市、区)级龙井茶管理办公室申报茶园面积、区域位置,以及茶叶产量,获得《龙井茶原产地域茶园证书》。茶叶加工企业在收购龙井茶鲜叶或半成品(毛茶)时,必须验明《龙井茶原产地域茶园证书》,为防止假冒或以次充好茶叶,给各茶叶种植者建立相应的原料收购和销售统计台账。

(二)“西湖龙井”和“龙井”。龙井茶生产的区域范围很大,不同龙井的产地也很多,但仅以“西湖龙井”品质最佳,最为著名,也最受消费者青睐。由于“西湖龙井”茶制作工艺复杂,对茶叶的生产区域和品质要求很高,因而价格昂贵,真正的“西湖龙井”茶市场上供不应求。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带动龙井茶原产地域产品周边地区的发展,有意识地利用行政手段,开始进行“傍名牌”活动。典型例子就是“西湖龙井”地理标志的申报。1999年,在杭州市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西湖龙井”茶成为国家第一批受原产地域保护的茶产品。国家质检总局在发布《龙井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公告时,批准“西湖龙井”茶原产地域包括西湖产区(杭州西湖区行政区域内,面积168平方千米,茶园面积900公顷)、钱塘产区(杭州市的萧山、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行政区),以及越州产区,即“西湖龙井”茶的生产范围扩大到了杭州市的周边地区,成了杭州龙井,甚至浙江龙井了。先前存在的“傍名牌”现象被合法化,“西湖龙井”茶的声誉也因“大龙井茶”的质量参差不齐受到了严重影响,龙井茶的经济效益反而大大降低,一度正宗西湖龙井茶出现生产萎缩现象。

(三)完善措施。“西湖龙井”是驰名中外的名茶,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实施比国内其他名茶都早,保护体系也比较完善,但“浙江龙井”的出现使消费者和消费市场陷入了迷茫,面对这两种龙井不知何去何从。为了杜绝杭州市产区的茶农在销售茶叶时“鱼目混珠”掺进其他产区的茶叶,“西湖龙井”茶迅速启用了相关质量控制系统,在茶叶收购中采用严格的“茶标制度”。每年对正宗“西湖龙井茶”基地进行摸底调查,根据每户茶农的茶园面积估算茶叶产量,然后按一比一的比例发给“茶标”。茶农在卖茶时必须同时将“茶标”交给茶叶加工企业,企业再拿“茶标”去杭州市“西湖龙井茶”质量监控中心换取地理标志。目前,全杭州只有46家茶叶公司具有使用“西湖龙井茶”地理标志的资质。这样,消费者便可大胆放心地选购标有地理标志的“西湖龙井茶”。这一做法既保护了消费者和茶叶生产者的利益,又维护了茶叶市场的秩序和“西湖龙井茶”的声誉。(表 1)

二、信阳毛尖茶

“信阳毛尖”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其生产历史悠久,加工工艺在清代就已形成。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河南省信阳市西部的五云(车云山、云雾山、集云山、连云山、天云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和信阳市东部的震雷山、灵山等地。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河南省很多地方先后出现了仿“信阳毛尖”工艺的“河南毛尖”,而且一度十分盛行,给真正的“信阳毛尖”在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上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2003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信阳毛尖”注册证明商标,信阳茶叶协会为该商标的注册人。该商标明确规定“信阳毛尖”的生产范围为: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和大别山交界处,北到淮河沿线,南至大别山北坡的信阳市行政区域内,且需符合“信阳毛尖”品质特点和加工工艺。同年,信阳市农业局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了“信阳毛尖茶原产地标记”,并获得批准,这使得“信阳毛尖”茶获得了双重保护。(图2)

2004年河南省发布实施《信阳毛尖茶DB41/T336-2004》地方标准,标准规定“信阳毛尖”茶必须以采摘于信阳市行政区域茶园内新梢芽、叶为原料,并按照特定工艺加工,且具有特定的条形茶叶品质,这进一步对“信阳毛尖”的产地、工艺及品质做出了严格要求。2009年,“信阳毛尖”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进一步规范“信阳毛尖”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对维护“信阳毛尖”茶的声誉和消费者的权益,进一步提升“信阳毛尖”茶品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保护模式

1、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意识。在获得证明商标、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保护后,信阳市有关部门在产区大力宣传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知识,增强茶农保护“信阳毛尖”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保护“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产品的良好氛围。同时,政府对假、冒“信阳毛尖”的生产和销售加大打击力度,确保该地理标志的正当合法使用。

2、在原产地域范围内,严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对于茶区内茶叶生产和加工的管理部门,以及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认证部门,在明确划定的原产地域范围内,严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严格规定只有原产地内达到既定标准的茶叶生产和加工企业才有权使用“信阳毛尖茶”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以确保原产地“信阳毛尖茶”的质量及其文化内涵。

3、积极推进“标志+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信阳毛尖”是使用在茶叶商品上的标志,在获得商标注册、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后,信阳市茶叶协会对“信阳毛尖”茶的质量和生产技术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标志+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使“信阳毛尖”茶的市场知名度日益提高,成为信阳市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保护的效益。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后的2010年,“信阳毛尖”干茶产量达40,000吨,产值达60亿元,分别是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前2000年的2.9倍和24倍,经济效益极其显著。

(图 3)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信阳市政府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经严格论证,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茶叶统称为“信阳毛尖”。2003年,将“信阳毛尖”茶的产地界定为:北到淮河;南到大别山北坡的谭家河、李家寨、苏河、卡房、箭厂河、田铺、周河、长竹园、伏山、苏仙石、陈琳子等乡镇;西到桐柏山与大别山连接处的王岗、高梁店、吴家店、游河、董家河、浉河港等乡镇;东到固始县泉河流域的陈集、泉河铺、张广庙、黎集等乡镇。具体地理区域为:北纬 31°23′~32°27′,东经 113°45′~115°55′之间的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域的133个产茶乡镇。由此,茶园种植面积近年来也得到快速增大。现有茶农95万人,茶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茶农因种茶人均收入1,796元/年,占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的50%。在一些茶叶生产专业村,种茶收入占农民收入的90%以上,茶叶已成为信阳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是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可以看出,随着地理标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保护措施的稳定执行,“信阳毛尖”这一世界品牌将会给信阳毛尖茶的产量和产值带来越来越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表1 “西湖龙井”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后茶农的部分效益

三、印度大吉岭茶

(一)大吉岭茶及其地理标志概况。印度出产的茶叶中,最有名的便是大吉岭茶。大吉岭茶被认为是“茶叶家族中如果没有了它,就跟葡萄酒家族中没有了香槟一样”,因此,大吉岭茶又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地区位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该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大吉岭茶独特的品质和口味。更重要的是,由于各项茶叶保护标记实施得力,使得印度大吉岭茶成为著名的世界品牌,被世界各国消费者所认可。

印度政府对茶叶的保护由来已久。自1933年起,印度政府就颁布了有关法令对大吉岭茶进行保护,1953年通过《茶叶法案》,并成立了印度茶叶委员会。茶叶委员会对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管理。而大吉岭茶则成立一个专门的大吉岭茶种植商协会,该协会是唯一的大吉岭茶生产商组织,茶叶委员会与大吉岭茶种植商协会保持密切合作。1983年,大吉岭徽标诞生,标志着大吉岭作为茶叶地理标志在法律上受到全方位保护。(图4)

(二)大吉岭茶地理标志保护的模式。大吉岭茶的成功主要在于对其各种商标、产权和标记的保护。印度政府尤其重视大吉岭的地理标志保护,大吉岭徽标自诞生以来,已作为商标(或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注册,其中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埃及以及部分欧洲国家。(表2)

早在1958年,印度茶叶委员会就将大吉岭徽标和“大吉岭”名称注册为证明商标,从而获得了“本国保护”。1999年,茶叶委员会将大吉岭徽标和“大吉岭”名称注册为地理标志。为走向国际市场,2000年印度政府建立了对出口大吉岭茶进行强制认证的制度。明确要求,所有大吉岭茶营销商必须与印度茶叶委员会签订许可协议,并提供出口大吉岭茶的产地、加工、销售等各种信息。非原产地的茶叶不允许以任何方式与大吉岭茶混合,印度海关也要求所有出口大吉岭茶都需附原产地证明,以确保海外进口商所收到的每一批货物都是100%正宗的大吉岭茶。2011年,欧盟正式批准印度“大吉岭红茶”地理标志保护的注册申请。

表2 大吉岭名称和徽标的国际注册

四、小结

我国茶叶资源丰富,各种名茶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各具特色和风味。但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历史较短,尚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地理标志保护机制。因为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涉及茶叶生产者、茶业企业、消费者及地方政府等多方利益,这样,各种名茶在实施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多种利益纷争,如茶叶企业滥用标志、销售商“搭便车”等非合作性竞争。而且,目前我国茶叶市场的质量监督总体系统很不完善,监督力度也很不到位,各地的茶业协会也没能发挥最大作用。比较而言,印度政府和茶业机构为保护标志所付出的代价高昂,包括支付法律保护和注册费用、雇用国际监测机构、在海外管辖区打击侵权行为等。这些费用还不包括茶叶委员会的人员开支,这一点值得国内茶叶产业学习和借鉴。

[1] 赵荣,姜含春.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冲突及协调机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6.

[2] 沈培和,刘栩.谈西湖龙井与浙江龙井的“统”与“分”[J].中国茶叶,1996.5.

[3] 许咏梅.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实施10年后:现状与思考[J].茶叶,2012.38.3.

[4] 郭桂义,孙慕芳等.信阳毛尖茶[J].中国茶叶加工,2003.4.

[5] 吕立哲,魏慧.信阳毛尖茶原产地保护和开发利用[J].中国茶叶加工,2005.2.

[6] 商综.“公司+农户+商标”成为农民增收新模式[J].中华商标,2004.12.

[7] Niranjan Rao,Cal indi.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in Indian context:A case study of Dar jeel ing tea[J].New Delhi Press,2003.

[8] 赵荣.中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研究[M].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猜你喜欢
大吉龙井茶毛尖
诸事大吉
都匀毛尖绿茶与红茶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那一刻
Ma première démonstration de taijiquan
刘文新:一辈子 只做信阳毛尖
品山品水品毛尖 信阳茶艺纵古今
西湖龙井茶地现状分布图
千岛玉叶龙井茶的生产实践与品牌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