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3-08-12 03:54朱莉满
关键词:创设意识情境

朱莉满

【摘 要】人类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每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可以看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而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均衡的发展,个性的自由发展,而且包括各种能力的自主发展。自主性是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只有学生具有自主性,才可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何谓之“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如何培养?

一 转变教师传统理念

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理念的转变显得责无旁贷,也唯有先转变教师才能转变学生。这其中,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当作一种责任,这个责任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在知识爆炸时代,我们仅把现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走向社会后马上就会发现教师教的东西与社会要求不适应,甚至格格不入。这是教师没有尽到责任,没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的,而更新是要靠自觉主动的。在学习型社会当中生活的人离开了学习便只能被社会淘汰。这份责任心也要求老师身体力行,做一个自主学习的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更新思想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信心。信任学生,完全可以做到自主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必须懂得摆正师生关系,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

二 变换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模式。教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第一,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的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傲游。

第三,构建参与式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平等身份参与的教学活动,教师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

第四,拓展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全观察、学会发现。

三 注重激励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师的注意力首先是发展人的主动性”、“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用教师的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激励手段,引导学生愉快求知、大胆创新、主动发展,同时完成健康的人格塑造。

第一,动机激励。动机或兴趣是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诱因。学生的学习内部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学生就越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潜能。如,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目标教育等等。

第二,期望激励。教师们以满腔的爱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表达自己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在与学生的个别谈话时,老师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能够……”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希望,使学生受到鼓舞。

第三,情境激励。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最有效的办法是努力创设思辨氛围、设置问题、激励思索,让学生不时处于“问题情境”中。

第四,评价激励。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评价是具有权威性的。他们在学习上的每一步创新,乃至每一点进步,一旦得到老师的肯定评价之后,学习的内驱力往往成倍激增。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

第五,成功激励。努力创设各种机会,如开展“露一手”比赛、“谁进步快”评比等,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 树立大语文意识,拓展自主学习空间

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但仅仅靠课堂40分钟的时间还远远不够,大千世界处处有语文,教师不妨把视野引向课外,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第一,读名著。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并作读书笔记,写作读后感,定期进行交流,培养文学素养。这样,一开始就使学生站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和文学大师进行交流,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营养。

第二,了解社会。一是让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报纸,以新闻为主,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共同关注等栏目必看,让学生从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教育,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等。

第三,观察自然。定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留下足迹,或诗、或文、或画,用大自然的清纯,美妙陶冶情操,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创造力。

总之,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自觉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更好地发展为前提,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切实“跳出‘语文教语文”。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活力,语文才能真正成为一泓活水,成为学生爱学、会学的一门课程。

猜你喜欢
创设意识情境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