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干的寻宝人——记辽宁省第二批领军人才、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院长刘敬党

2013-08-11 06:30张金学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19期
关键词:化工勘查辽宁省

文/张金学

畅销世界的科普读物《万物简史》中说,大约一个世纪以前,最知情的科学家所知道的地球内部的情况,比矿工知道的多不了多少——即,你可以在土里往下挖一段距离,然后碰上岩石,仅此而已。

即使到了100年后的今天,人类已经把航天器发射到太空的时候,我们对脚下的土地仍知之甚少。它充满神秘,更埋藏着关乎国计民生的宝藏。

刘敬党就是一位执著的寻宝人。

31年来,刘敬党和他的团队共勘查出金、银、硼、石墨、萤石等20多个矿种,潜在经济价值超过400亿元,找到了全国75%以上可加工利用的硼镁石矿资源,有效缓解了我国硼矿资源紧缺的局面。

“我深深热爱的就是地质这一行”

刘敬党论文集》序言中写道:“通过十几年的野外地质工作,从地质填图到钻探编录、综合研究,从地质员到总工程师,我尝到了苦和累的乐趣。我回想已走过的人生经历,最幸福的事就是主持花园沟勘探项目,找到了全国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硼矿床。现在,我深深热爱的就是地质这一行。”

刘敬党,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院长、教授级高工,一直从事地质理论研究和野外地质勘查工作。1959年出生于辽宁锦州,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勘系。

要从地下寻宝,没有真本事可不成。从事地质工作的30多年时间里,刘敬党凭着一股“挤”劲和“钻”劲,利用别人品茶、散步的时间,发愤读书钻研。在刘敬党的办公室和家里,笔者看到了他最引为自豪的财富——几千册图书、大量的书报剪贴资料和读书卡片。

这些年来,他主持完成的“辽东硼酸盐矿床区域成矿系统与勘查评价”获2011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大石桥东部地区硼矿地质勘查”获2007年中国石化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宽甸县砖庙硼矿区成矿地质研究及找矿”获2006年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地表及浅部矿体大多已被开采或发现,寻找深部盲矿体难度较大,找矿困难重重。刘敬党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好比在一块园子里翻地瓜,很多人翻了好多遍了,地瓜越来越少,你还用传统的方法,能找到地瓜吗?”是啊,刘敬党在找矿上,就是要突破锄头犁地式的传统思维束缚,用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找到心仪的宝藏。

1991年,刘敬党主持了我国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花园沟硼矿床勘查工作。花园沟硼矿床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前人在此进行了多次地质找矿工作,被认为无进一步工作价值,甚至国际上知名的专家也已做出定论。刘敬党没有被所谓的“权威”吓倒,把寻宝的目光坚定地盯在了这里。

在初春咋暖还寒的季节,刘敬党带领技术人员每天翻山越岭,开展大量野外地质工作。在野外钻探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在机台观察钻探岩芯的变化。每一次提取岩芯,他都揪着心;每一米钻进,他都认真关注,困了就席地而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花园沟矿区逆掩断层下盘终于找到了大型硼矿床,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经过勘测,该矿段系我国目前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大型硼矿床!

在一处处被传统理论判了“死刑”的地段,在一次次看似不可能探到矿藏的勘探中,刘敬党用他的创新理论,用他的“火眼金睛”,和他的团队寻找到了一处又一处宝藏。

坚守“看家本领”,咬定青山不放松

刘敬党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地质专家,还是一名出色的企业领导者。在他的带领下,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固定资产由697.8万元增加到过亿元,并先后获得“国家功勋地质勘查单位”、“全国先进地质勘查集体”、“全国经典地质队”等荣誉称号,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1995年10月,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经营状况处于最低谷时期,年仅36岁的刘敬党临危受命,出任院长。

那时的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既找不到好的开发项目,也拿不出有价值的地质报告,事业经费不够发工资,连职工医药费都拖欠无法报销。4个年头换了3届领导班子,仍然无济于事。管理混乱、经营失利……不少职工丧失了信心。

以刘敬党为院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便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大胆决策: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仍以地质找矿为主业,要继续在地质找矿中求生存、谋发展。

改革当然是先导。他精减科室,充实一线;推行房改,集资盖职工宿舍,解决100多名无房职工最忧心的事,从根本上安定了后方;彻底整顿不赚钱的所谓“第三产业”,关停并转,大胆尝试用工、分配、人事三项制度改革。

刘敬党明白,改革以业绩论成败,职工观念必须用事实来证明才能转变。尽管上任伊始,万事纷杂,消耗着新领导班子许多精力,然而,地质找矿的乐章每时每刻都弹奏在新院长的神经中枢……

时不我待,箭在弦上。射出找矿第一箭是必须有严谨科学依据的,这符合专家型院长之所长。刘敬党多年来所研究的花岗质岩石地区硼矿找矿理论此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第一箭的“靶区”便选定了花岗质岩石广泛出露的辽宁省营口市东部山区鲁家沟一线,目标是寻找隐伏硼矿床。

1995年10月29日,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组队出发踏勘,随后编写设计;1996年4月初,设计批复下达,国家计委批准由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呈报的辽宁省营口市后仙峪硼矿区鲁家沟矿段普查勘探为国家重点勘查项目,批准钻探工作量2160米;同年4月中旬,队伍开进鲁家沟,沉寂多时的青山重新响起了隆隆钻机声……

硼矿是我国紧缺的稀有矿种,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尖端科学、化工、医药、冶金、建材、轻工、纺织、农业等许多领域,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矿产资源之一。目前,国内易于加工利用的硼镁石型资源日益减少,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长期需要。辽宁是我国硼镁石型硼矿主产地,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在营口鲁家沟钻探的正是硼镁石型硼矿床,故而成败与否意义非同寻常。

按设计标准,鲁家沟工区应完成4个钻孔,从1996年4月到7月底,4个孔的钻探全部打完,结果均未见矿,只打到含矿层位,这实在太令人失望了。怎么办?是打道回府还是硬撑着继续钻探?

根据刘敬党寻找花岗质岩石下隐伏硼矿的理论,鲁家沟矿区原始设计是5个钻孔,第五个钻孔在审批设计时被砍掉了。现在,前4个孔都没有打到矿,再打第五个孔不单突破了审批设计,还要承担不小的经济风险。眼下的确还有200多米的钻探工作量可利用,可是如果钻进500米左右的话,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要倒贴近7万元钱,而且可能是“打水漂”。刘敬党来回地踱步,终于,他果断地一挥手:“钻!”

鲁家沟第五个钻孔是个揪心的钻孔,从一开始便牵动着化工地质勘查院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心。这个孔从8月初开始,几乎每一米钻进的细节都经过刘敬党和总工的审视,每一个微小发现都会引起关注。然而,时近8月底了,依然一无所获。8月29日,他们必须按时限到北京作项目汇报,再无结果便会宣判矿区勘探的“死刑”。

奇迹出现了——1996年8月28日深夜22时许,鲁家沟矿区报告:见矿了!见到了20多米厚的富矿!

次日,刘敬党到北京汇报自然顺畅无比。第二年,鲁家沟硼矿勘探被定为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经费700万元。这是个重大的转折,不仅初步改变了院里经济上的困境,坚定了走“以地质找矿”为主业的信心,更为该院确定了一处新的找矿基地。

在地质找矿领域,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由此进入良性循环阶段,科技引导,财源扩大。这些年,他们始终坚持咬住找矿这个主业不放松,找矿领域已经涉及金、银、铜、铅、锌、铁、钼、煤、油页岩、石墨等20余个矿种,找矿范围也从辽宁辐射到全国多个省区,甚至走出了国门。找矿成果不断扩大,找矿经验更加成熟。

人才是支撑事业发展的关键

在群雄逐鹿的地质找矿市场,谁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只能是有准备有自信者。刘敬党说,若要始终把找矿当成主业,就必须具备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资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备和一流的信誉。

苦心经营18载,现在这5个“一流”,在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已经都是实实在在的软硬件了。

把人才放在首位,这几乎是现在所有企业都承认的公理。多年来,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党政齐心,不间断地精心培育着自己的人才队伍。他们把提升主业能力作为培训人才的方向,尽最大努力为年轻人铺路搭桥,尽最大可能解决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努力为每位有上进心的员工提供成才机会和条件,以最优惠的条件接纳愿意到这里贡献才智的有识之士……近年来,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纷至沓来。

创新没有尽头,勇者不会停下脚步。刘敬党说:“我们现在已经把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定位在石墨烯上。石墨烯特殊的结构形态,使其具备目前世界上最硬、最薄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很强的韧性、导电性和导热性。这些极其特殊的特性使其拥有无比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可以应用于电子、航天、光学、储能、生物医药、日常生活等大量领域。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就是研究石墨烯的。全世界的石墨矿百分之七八十分布在中国。最近,我和我带的博士生还准备出版一本有关石墨矿的专著……”

结束了对刘敬党的采访,笔者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地质队员,他们迎着风,精神抖擞地工作在艰苦的野外。耳边响起了那首让人心情澎湃的《勘探队之歌》: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猜你喜欢
化工勘查辽宁省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