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碧梨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364000)
咸酥花生是新罗区的地方特色产品,口感香、酥、脆,产品享誉海内外,多次在农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金奖。目前,新罗区花生种植面积约2500 hm2,其中早季700 hm2、晚季1800 hm2,主要分布在东肖、白沙、雁石、铁山、苏坂、大池等乡镇。虽然新罗区花生种植面积较大,但产量低,平均每667 m2产量只有260.3 kg。咸酥花生年加工量约1.5万t,本地种植的花生远远满足不了加工的需求,每年需要从外地调入大量的花生初级产品,严重影响到咸酥花生的品质,制约着咸酥花生产业的发展。目前,随着新罗区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通过增加面积来增加花生总产量已不可行。因此,进行科学田间管理,提高产量,减少对外地花生的依赖,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合理施肥是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手段之一[1]。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对于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增效具有重要意义[2]。本试验是在2010年秋花生“3414”[3]肥料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在新罗区种植秋花生最佳氮、磷、钾肥施用量,建立适合新罗区土壤特点的施肥模式,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以期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试验地设在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官洋村,海拔197 m,土壤质地为黄底灰泥田,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前作为水稻田,土壤 pH值6.1,含有机质26.5 g/kg、碱解氮 153 mg/kg(中等 100~200 mg/kg)、有效磷10.4 mg/kg(丰富 >25 mg/kg)、速效钾75 mg/kg(缺乏<100 mg/kg)。按照福建省对水稻田地力养分的评价标准,该田块土壤养分总体为:氮中等、磷不够丰富、钾缺乏。供试花生品种为泉花10号,供试肥料为尿素 (含N 46%)、钙镁磷肥 (含P2O512%)、硫酸钾 (含K2O 50%)。
试验采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展的3414部分试验设计,设9个处理 (表1),3次重复,共27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小区宽度4 m、长5 m,随机排列。处理6即“2”水平设为最佳施肥量,每667 m2施 N 7.0 kg、P2O55.5 kg、K2O 9.5 kg,0水平指不施肥,1水平为最佳施肥量的一半 (即不足施肥),3水平为2水平×1.5(即过量施肥)。
磷肥全部作基肥,氮肥基肥占60%、追肥占40%;钾肥基肥、追肥各占50%,基肥于播种前整畦时全层施用。施肥前室内预先分别计算称量各小区施肥量,贴好标签并核对,以免发生错误。
8月2日播种,8月22日追肥,11月22日收获,全生育期113 d。每个小区播种209穴。收获时对各小区进行全量采收,计算各小区花生产量。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完成。
表1 各处理N、P、K肥施用量 (单位:kg)
根据测产结果 (表2):处理6产量最高,每667 m2为361.5 kg,其他处理产量从高到低依次是处理 7、5、8、3、9、4、2、1,其产量分别为352.1 kg、326.4 kg、325.7 kg、306.2 kg、295.3 kg、291.4 kg、276.1 kg、194.5 kg。处理6花生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在生产中每667 m2施N 7.0 kg、P2O55.5 kg、K2O 9.5 kg较合理。
表2 不同处理花生的产量结果 (单位:kg)
由处理2、处理3、处理6、处理8花生产量可知,处理6较处理2增产85.4 kg,增幅30.9%;较处理3增产30.1 kg,增幅10.9%;较处理8增产35.8 kg,增幅13.0%。与这3个处理相比,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在花生栽培中,需要施用一定量氮肥,以满足其生长需要,但氮肥并不是施得越多越好,应该适度,以免造成肥料的浪费。
由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花生产量可知,处理6较处理4增产70.1 kg,增幅为24.1%;较处理5增产35 kg,增幅为12%;较处理7增产60.7 kg,增幅为20.8%。处理6较3个处理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磷肥对花生增产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当磷肥施用到一定水平时,产量不增反减,应该适度,以免造成肥料的浪费。
花生属豆科作物,在其生长发育所需的氮、磷、钾三要素中,除前期需少量氮肥外,后期主要靠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供作物生长需要。因此,对氮肥的需求不是很大,但是氮、钾、磷在其生长中是不可缺少的。试验表明,氮、磷、钾肥施用量有一定范围,不是施肥量越高产量越高,切不可盲目施用。氮、磷、钾要合理配施,不要偏施,否则达不到增产增收目的。适当的氮磷钾施用比例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花生产量,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肥料浪费,达到节本增效的作用。在该肥力条件下,每667 m2施 N 7.0 kg、P2O55.5 kg、K2O 9.5 kg 效果最佳,花生产量最高。
[1]张福锁,马文奇.肥料投入水平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关系[J].土壤与环境,2000,9(2):154-157.
[2]谢卫国.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王圣瑞,陈新平,高祥照,等.“3414”肥料试验模型拟合的探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4):409-413.
[4]崔贤,王洪丹,邱洪湘,等.花生配方施肥技术肥料效应试验研究[J].花生学报,2008,37(3):33-36.
[5]贺键,郭守平,李燕.县级区域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