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天价”背后的歧视

2013-08-09 08:03:04
现代阅读 2013年8期
关键词:天价童书图书

美国版引进童书、一套12册的《小屁孩日记》定价高达201.60元。20册的《查理九世》是时下最热门的童书,要价298元。目前,定价动辄数百元的精品套装童书数量,已占到上海博库书城所有在售童书的20%。一些出版社看到天价童书的市场潜力巨大,非常热衷于出版这种套装书和精装本,比如《查理九世》的第20册5月份刚刚出版,《查理九世》的全套合集就立马上市了。而且一旦套装书上市,原先的单本童书的印量就会逐渐减少,这就逼迫家长须花大价钱买套装书。

为什么这些“天价”童书如此热销?孩子天性喜欢那些装帧精美的童书,而且他们有“把书集齐”的习惯,尽管套装童书贵得惊人,“家长对给孩子买书都舍得花钱”,“外国出版商正是看到中国家长和孩子迷上了他们的童书,才会开出高价”,除了书商抓住了家长和孩子的这些心理外,更主要的还在于,书商热衷于推出“天价”的精装童书和套装,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精装童书自然比平装童书的利润更大,利润起码多出10%到20%。而且一旦推出套装书,那就有点‘捆绑销售的意思。”“捆绑销售”,不仅推高了童书的书价,更使阅读者无奈、被迫进行消费。

面对如此贵族化的“天价”儿童图书,一些家长或咬牙买下,或在热销的童书购买上纠结不已,或表示困惑不解乃至愤懑,“现在小孩在学校里‘拼书拼得很厉害,别人有了自己也必须有。这哪里是‘拼书啊?简直是‘拼爹!”“现在是谁爸有钱,谁就可以读到最热门、最精彩的童书,反之就读不到。优秀童书应该是属于每个孩子的,怎么可以有高低贵贱之分呢?”童书价格高涨导致的“拼爹”现象,已经引起很多家长的担心。

所以,面对如今纷纷出版的“天价”童书,已经不是让孩子读不读“天价”书的问题,而是折射了一种社会心理、文化现象。

“我们小时候看的小人书都很亲民,也很便宜。即便是最精彩的书,也绝不会到买不起的地步。可是现在,面对已成奢侈品的童书,那也只能是有钱才能看到最精彩的故事,没钱就看不到。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现在的这种不平等让人痛心。”“天价”童书的背后,折射的正是这样的文化歧视,这种孩子接受知识的不平等。童书,本是普及的儿童读物,但是把它标以“天价”,让童书“贵族化”,变成奢侈品,伤害的绝不仅仅是儿童阅读本身,它对拥有这些“天价”书的少年儿童来说,让他们产生的很可能是在文化权利上的等级观念,是虚荣炫富。孩子的这种奢侈心理、等级心理,才是最可怕的,令人忧虑的。

所以,当童书变得“贵族化”、“奢侈化”,当阅读变成一种“奢侈”,少年儿童的阅读都已跟文学本身无关,跟文化无关。天价童书,非但对好的图书的传播没有好处,还有反作用,导致传播面越来越窄,伤害到那些没有购买能力的人,使他们对阅读,甚至对儿童文学失去兴趣,产生被剥夺之感。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知识是无价的,思想也是无价的,而以天价的形式将文化产品待价而沽,都是违背知识、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规律的。到头来,这样的做法,只会让那些挂着天价招牌的文化产品,离文化的本质、离阅读的本质越来越远。

从本质上看,图书文化应该是普及的、大众的、全民的,如果把图书文化变成奢侈的东西,变成贵族化的东西,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图书文化的属性,就会让图书文化丧失了满足少年儿童的精神需求、陶冶情操、丰富心灵世界、培塑高洁灵魂、提高人生幸福感的作用,图书文化若照此发展下去,便是图书文化的末路。

我们知道,文化应该是日益众多的人们共同努力的向上追求,是大众寻求幸福的形式之一。所以,图书文化应该满足少年儿童这种普遍性的向往和参与的权利,进而真正成为儿童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摘自《北京晚报》 本文作者:杜浩)

猜你喜欢
天价童书图书
二手童书交换会
小主人报(2022年12期)2022-08-23 06:10:30
新东方童书
幼儿园(2021年10期)2021-08-21 07:50:48
天价海运为哪般?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AR童书热的冷思考
新闻传播(2018年3期)2018-05-30 07:01:33
班里有个图书角
英文原版童书推荐(0~2岁)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16
天价足浴盆
Facebook 为何天价收购 WhatsApp
商界评论(2014年3期)2014-06-10 1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