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微博
市人大代表姚键:政府应就“营改增”工作设立制度性的解决方案,取代对部分因“营改增”增加税负的行业的财政补贴;把握率先试点的先发优势,深化营改增工作的政策性引导扶持,使上海的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市人大代表沈群慧:上海要高度关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根据中心城公交出行比重超过50%的指标,进一步调整城市交通规划、细化指标体系、制定具体措施;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继续向郊县城镇延伸,完善便捷有序的轨交系统。
市人大代表马新华:当前大型居住社区建设中交通设施配套取得进展,接下来要继续加大医疗、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升大型居住社区的环境品质。
市人大代表姜冬:要统筹全市各类信息化服务平台,总体规划、融合推进,推出能够同时满足政府、企业、个人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加强公众参与,通过引导和鼓励第三方资源融入,搭建综合性更强、服务内容更丰富、效率更高的服务平台。
市人大代表胡奕明:既要改变运用行政、计划手段配置教育资源的局面,又要避免学术科研一味迎合市场,根据不同学科分类运用市场和学术两种指标体系进行绩效考核,保证教育科研经费能科学、合理地配置到位。
市人大代表陈平:上海要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可以对高端人才所得税实行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的集聚;并推进企业、学校、研究机构共建研究所、实验室等,实现“产学研”的真正对接。
市人大代表朱民: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百姓对医疗卫生、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把握市民的需求,努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朝着优质和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
市人大代表蔡全根: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基础网络建设,加大基站建设力度,加大上海无线网络的覆盖面。进一步推动民生领域的信息化运用,通过技术手段和宣传推介实现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医疗等。
市人大代表张雅玉:要放宽大病重病医保托底政策,将托底年限从2年放宽至5年,减轻大病重病人员的生活压力;加强对“失独家庭”关怀,提高经济补助标准,建立包含心理辅导、义务寻诊以及临终关怀等的精神关怀机制。
市人大代表江小青:政府应高度重视诚信社会建设,提升自身的示范作用;要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将提高市民道德素质、科学素养和法制意识等工作融入到政府的各项日常工作中。
(本版面微博由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提供)
闵行区人大代表陈峻:在加强大型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支持传统型企业转型发展。比如可以通过放开用地政策限制,鼓励传统型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另外,对已出台的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要抓好落实。
闵行区人大代表潘丽萍:建议对养老问题统筹考虑、综合应对。一要充分发挥家庭的养老作用;二是在房地产开发前要用养老规划进行引导,特别是大型居住区规划中,要有家庭养老的配套房源配比。
闵行区人大代表高磊:要关注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问题。建议由政府牵头,检察院、监狱、公安、民政等单位相互配合,通过设置再就业培训基金、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等,帮助这类特殊人群尽快回归社会。
闵行区人大代表张鹏宇:对来沪人员要服务和管理并重,在逐步提供均等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如对于存在重大隐患的群居点要坚决整治;对于子女不符合在沪入学条件的来沪人员要提前告知;对农村民房出租要制定村民公约,以房管人,实现城郊结合部人口的综合调控。
闵行区人大代表徐振亚:公共自行车的推行大大方便了闵行居民的生活,但公共自行车的后续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建议根据各个站点近三年来的使用情况,进行车辆增减的合理调整和对车辆的保养维修,真正将好事做好。
闵行区人大代表胡军:闵行区是全国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试验区,希望改革要在完成数量的同时,确保质量。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使农民分享集体经济收益,建议重点针对经济薄弱村,在财政资金、发展资源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真正确保农民长效增收。
闵行区人大代表翁培芬:社区服务站的建设和运营对社区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政府也在设施设备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诸如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政策性法律、法规的导向等软件投入也应同步提升,让社区事务性工作真正下沉到社区。
闵行区人大代表朱奕: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引导,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同时,要发挥群团组织协调、动员优势,为群众密切关注的民生项目多做一些工作。
闵行区人大代表朱建设:建议在深化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具体工作措施、职能部门的责任划分,努力使“大联动”平台更加务实,应急处置效率进一步提高。
闵行区人大代表黄国英:建立和健全医疗联合体,必须着力于人权、事权、财权等关键环节的改革,综合医院以三级医院为中心,向二级医院和社区辐射;三级专科医院则可与综合医院的相应专科组建联合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资源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