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焊接研究中心隶属于机械工程系,也是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关桥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的组成部分。焊接研究中心现职教授/研究员8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0名,助理研究员/工程师4名。其中,学术带头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教授,陈强教授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理事长。另外,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讲席教授周运鸿受聘于中国“千人计划”,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冯智力作为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皆参与本研究中心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能源装备高曙环境服役构件的焊接制造——参加研制的我国第一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百万千瓦级火电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将用于江苏南通电厂,参与研制的两台AP1000核电汽轮机焊接转子出口巴基斯坦,目前与上海电气集团合作开展620℃火电汽轮机异种金属转子的焊接制造,将与东方电气集团合作开展700℃先进超超临界燃煤火电汽轮机转子的焊接制造。
微纳连接和新材料连接——研究工作涉及到新而多材料、宏-微-纳跨尺度组合、复杂微纳系统逐级互连兼容及纳米成形效应等科学前沿,目前在超快激光微纳结构制备和碳纳米管、纳米金属颗粒和线及膜等微纳尺度材料连接、纳米金属膏合成及封装应用、无铅钎料研发及工艺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在高温超导带材高效扩散焊接、高温超导块材钎焊法大尺寸化制备方面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资助。
高能束焊接技术——在激光焊接过程熔透信息检测及闭环控制、填充热丝激光焊接技术、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镁合金激光焊接、记忆合金激光焊接、永磁材料激光焊接、树脂基复合材料激光连接、水下激光切割技术、多束流电子束焊接及加工、大厚度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残余应力表征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
搅拌摩擦焊技术——在搅拌摩擦焊材料流动模拟机焊接区形貌预测、航空产品大型铝合金壁板搅拌摩擦焊接关键技术研究、Invar36合金搅拌摩擦焊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成果。
清华大学潘际銮院士团队与上海电气集团针对百万千瓦级电站先进汽轮机转子的焊接制造长期合作攻关
焊接过程建模仿真与焊接结构失效分析——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04专项、863计划的支持,在高能束深熔焊自适应热源模型、考虑焊接过程相变和性能变化的材料模型、随焊机械载荷作用模型、高效计算中的移动热源模型、焊接结构混合单元建模技术、采用温度函数法提高变形和应力模拟计算效率 方面取得研究成果,应用于电子钎焊和微电阻焊接头及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和寿命预测、航空宇航结构失效过程的建模和评价、汽车车身点焊-胶接结构失效分析、高速列车关键结构应力和变形分析、大型工程机械关键焊接结构残余应力和变形分析等领域。
数字化智能焊接技术装备——主持研制航天运载器大型关键构件数控焊接系统装备应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生产制造;承担国家863目标导向课题面向复杂曲面大型结构件的机器人修焊作业单元技术和水下焊接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承担铁道部重点项目高速铁路钢轨窄间隙电弧焊技术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开展了可视化焊接和多传感信息融合的研究工作。
无损检测与结构健康评价——主持研制射线动态成像焊缝缺陷自动检测系统应用于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研制的涡流检测系统用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建设;研制的车轴超声自动检测系统已应用于我国铁路运输升级改造工程;目前正在开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反应堆燃料棒端塞焊缝超声检测系统的研制和核电管道焊缝蠕变超声检测的研究工作。
清华大学焊接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焊接教研室,60年来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面向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需求开展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焊接馆(100084)
联系人:都东(清华大学焊接研究中心主任)
电子邮箱:dudong@tsinghua.edu.cn
电话传真:010-62773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