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华 杨 敏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中国 重庆402160)
职业教育以培养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己任。 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发展潜力作为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应将职业精神的修炼放在首位。 本文主要探讨将职业精神纳入现有专业课程进行考核,以一种“细雨润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感知、体会、践行。
所谓专业课程职业精神考核, 是指依据一定的职业精神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职业精神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考核和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专业课程学业成绩依据的过程。
专业课程职业精神考核, 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意义在于:
其一,强化职业精神培育的过程控制。 将职业精神的培育贯穿到学校教学环节的全过程,避免单一课程的短期效应,克服职业精神教育的空洞说教。 专业课程职业精神考核可以及时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发现职业精神方面的优缺点。
其二,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 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来源与职业岗位的实际、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个人职业发展需要。通过职业精神的考核,培育学生适应岗位需要的行为规范,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的“零对接”。
其三,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高职教育学生的课程学业成绩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专业能力的训练等级,还包括课程学习的行为规范养成。专业课程职业精神的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的考核,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状况,能全面地对学生课程学业成绩进行评定,避免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不当。
职业教育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不仅仅是从岗位能力出发,还要更多考虑职业道德要求,增强岗位的适应性。 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不仅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也要有素质目标。在素质目标中尤其应强调职业精神的培育。
课程考核的方式方法也影响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而考试改革会在教学改革中起到导向的作用。职业精神的行为养成不是靠说教而是靠训练,训练如果缺乏监督与检查其效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的,监督与检查要靠一定的考核,通过设置一定的定性和定量指标来实现。 要让职业精神深入到每门课程、每项活动中,让学生从进校开始接受职业精神的考核,使之从自觉到自为,从他律到自律。
目前,高职已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教学模式。 但是课程考试还是侧重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能力的考核比重较少,职业精神的考核随意,考核程序不严谨,组织实施不严密,评分标准欠科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不完善,考试的整体结构不合理,带有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 多是终结性判断,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不同于普通本科,一般是教、学、做一体,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知识与技能相得益彰。 为适应未来职场岗位的需要,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时,对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要求从企业实际工作场景中去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将职业环境中的要求转换为学习情境要求。 做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考核也应与职场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对接。
在设计专业课程职业精神考核内容时,要以学生将来适应职场需要为出发点,研究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绩效评价指标。 通过职场环境的绩效评价指标研究,用人单位员工绩效评价的原则一般是定量与定性结合、完成任务与行为表现结合、结果与过程结合。员工考核的内容涵盖了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工作态度更多地体现职业精神,在职业精神方面无一例外地都表现如下指标:考勤、团队合作、服从、爱岗敬业。
相对应, 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应涵盖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应包括课程学习的行为规范、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三方面。其中,学习能力主要指学生选择学习资源、学习媒体、学习方式与方法进行课程学习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水平;学习效果主要指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学习内容、课程作业、课程实践环节的数量及质量;课程学习行为规范主要指学生课程学习的态度、品格、作风。
对学生学习行为规范的考核宜采用过程性评价,通过提炼出的学习环境中的行为规范评价指标, 设置一定的学生课堂行为考核要点,采取一定的评价办法对学生课堂行为进行评价。
其考核内容、考核要点、评价方式见下表:
职业精神考核内容 课堂行为表现 课程考核要点 评价主体及方法敬业认真学习认真实践不迟到、早退、不无故旷课积极思考问题保质保量完成实践工作任务教师、辅导员共评、学生互评诚信认真完成作业认真考试信守承诺作业、论文不抄袭考试不作弊讲真话,不欺骗教师、辅导员共评、学生互评务实乐意于做具体的事情讲求实际从小事做起做事严谨、仔细协作团结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顾全大局,无私心勇于承担任务教师、辅导员共评、学生互评教师、辅导员共评、学生互评
[1]罗辉.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
[2]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何春华.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标准探析[J].科学咨询,2012(5).
[4]何春华.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养成分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